重度污染凸显中国脆弱
2013-01-15
● 本报驻英国、德国、韩国、日本特约记者 霍斯欧 青 木 王 刚 孙秀萍 ●本报记者 王 渠 ●甄 翔 柳玉鹏雾蒙蒙的城市、戴着口罩的行人、网络上流传的黑色幽默……随着这些与中国雾霾有关的元素持续在世界媒体上传播,中国这个经济巨人在世界舆论场上变得灰头土脸。英国独立电视台14日说,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它又在多大程度上以环境为代价呢?有美国媒体则从中国“最新的污染危机”中找到优越感:中国能在经济上与美国竞争,但有一点它比不上美国——空气污染。在对中国空气污染“爆表”或震惊或奚落的同时,也有西方媒体从中看到污染所激发起的“不寻常的透明度”,并预言中国政府必将面对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发展还是环保?”这两个选择被一些人认为难住了中国。不过从中国的工业停产中,《洛杉矶时报》看到了两者的统一。文章称,此次空气污染事件凸显出中国的脆弱性,说明污染会给中国经济增长的上行轨道踩下急刹车。 严重污染“激发起不寻常的透明度” “周一北京太阳升起,天空略现清朗,但污染连续第四天维持在‘危险程度。”英国天空电视台14日报道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以“北京就‘危险污染启动应急措施”为题称,中国首都继续笼罩在肮脏云雾下。本周三前,学校儿童将停止户外活动,这是北京采取的一系列应急措施之一。美国驻华使馆周一上午发布的污染程度为“危险”,当天凌晨3时PM2.5指数值为515。有北京市民表示,虽然政府说2008年奥运会以来空气质量得到改善,但污染问题正在恶化。去年大雾导致北京机场近700架次航班取消。 “在北京出门须知第一条:别呼吸”,英国《卫报》用这样的标题强调污染的严重。美国《洛杉矶时报》称,中国大部分地区连日来被“空气污染末日”笼罩,从北京到西南方向1100英里外的贵阳,“污染大浓汤”导致高速公路封闭,迫使航班和体育活动取消,许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走进医院。北京则遭遇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空气污染,政府多次发布信息提醒人们避免户外活动。英国广播公司14日说,专家警告,中国大部分地区近来的严重空气污染情况恐仍将持续,周三之前不会有明显改善。过去几天,中国中东部地区连续出现大面积雾霾天气,北京、河北、山东等多地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程度,PM2.5指数直逼最大值。北京市民戏称自己是“人肉吸尘器”,过去几天纷纷在商店和网上抢购口罩以抵御空气污染。据中国官方媒体公布的污染最严重城市名单,排在前三的都是河北省的城市:石家庄、邯郸、保定。北京名列第四。 韩国YTN电视台14日在报道中用了该台记者的“现身说法”,该记者称:“上周五曾经外出步行20分钟,结果感觉空气刺鼻,胸闷,体验了一次严重的不快感。”报道称,北京市政府已经首次就空气污染下达紧急对策,包括北京现代汽车工厂在内的部分企业停产一天以减少污染物排放。《韩国经济》14日称,中国大城市的空气质量“恶名远扬”,不仅有建筑工地的尘土,还有工厂烟囱的粉尘和汽车尾气。每到冬季,使用煤炭取暖的城市全体都被煤烟所笼罩,而北京的大气质量可谓“差中之差”,“每年能见到星星的日子屈指可数”。北京市环保局14日表示,造成此次重污染的根本原因是污染物排放量大,包括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另外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扩散。 网民的反应受到不少外媒的关注。香港《南华早报》14日以“中国网民在最黑暗、最浓雾弥漫的日子里玩自嘲幽默”为题称,面具、空气净化器、更多拯救城市的政策,这些是人们最需要的东西。但在人们再次看到蓝天之前,很多人只能先玩起幽默让自己开心起来。《洛杉矶时报》称,北京污染的空气被人们比作各种东西,有棉花糖、菜汤、森林火灾的烽烟乃至机场吸烟室等,还有网友编出“空气污染末日”这个词。 “中国对污染的愤怒蔓延到官方媒体”,法新社14日以此为题称,周一,北京仍笼罩在雾霾之中,官方媒体也发表评论,质疑官方透明度和国家的高速发展。媒体跟网民一道,呼吁重新评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在此进程中实现了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但却付出了环境的代价。美国《赫芬顿邮报》题为“北京浓雾反倒激发起不寻常的透明度”的报道称,连日糟糕的空气污染使得学校里的孩子无法室外活动,咳嗽的市民则往医院跑。不过这次的浑浊浓雾与以往有所不同,那就是政府讨论问题的透明度。虽然这种新的开放式态度得到居民和环保人士欢迎,但也对政府应对污染根本原因带来更大压力。 “中国的两难:发展还是环保?”“这再次提醒人们关注到一个事实,虽然只要身在中国就几乎无法忘记这个事实,但它却往往被‘新中国世纪的夸夸其谈掩盖。这个事实就是,经济增长是以环境灾难为代价实现的,而环境灾难则是中国体系所面临的局限和危险中最紧迫严重的。”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14日在题为“中国最新的污染危机”的报道中如此表示。文章称,所有国家的发展都经历过疯狂掠夺的阶段,当然今天整个世界仍处在这么一个阶段中,但中国转型的规模和速度使其成为极其独特的案例。“中国的两难:发展还是环保?”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所网站以此为题称,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飞速发展,增速一直接近或超过两位数。但这是硬币的一面。同时凸显的还有,中国环境持续恶化,地方官员为政绩不断刷新增长数据,却留下一系列污染问题。英国《金融时报》14日称,中国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排放法规,但与此同时,中国存在地球上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由于执法不严,环境关切往往敌不过官员们对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在中国财富增加的同时,人们特别是中产阶层更加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险。污染和食品安全也是富裕中国人想移民境外的重要原因。 提到发展和环境,中国在有的外媒眼中简直呈现两幅截然不同的面孔。《纽约时报》曾报道称,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成为工业大国而不遗留环境破坏问题的,这些问题要花几十年和巨额公共财富去解决。就像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崛起的速度和规模在历史上无与伦比一样,中国的污染问题也突破了所有先例。环境恶化问题非常严重,造成严重的国内外影响。德国《新德意志报》14日在报道中国污染时也表示,欧洲给中国提供意见仍处于一个道德弱势地位,因为欧洲人均排放仍比中国多,而且中国很多工厂生产的商品也出口到欧洲。 美国《华尔街日报》14日说,中国政府承受着改善环境的压力,这是30年经济大发展的“遗产”。中共新领导层去年11月上任时就表示,中国民众期待更好的环境。最近几个月,中国官方开始发布更多空气质量数据。去年12月,环保部首次专门提出要降低PM2.5,称2015年前大城市和工业区的PM2.5指标每年要降低5%。韩国《每日经济》14日称,专家们普遍认为,以此次超级污染大雾事件为契机,中国很可能强化对过度消费能源和过度排污企业的限制。“雾霾1月”的令人安慰之处 “中国没有空间和能力学习西方的老路,必须尽快平衡环保和发展。”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清14日对《环球时报》表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体量让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承受着发展的副产品,暴露出中国的短板。而且现在环保主义在全球盛行,民众对环境要求提高,中国必须在民众的“挑刺”中前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信息披露,这样既能减少发展带来的环境危害,又能减少因环境问题带来的社会对抗,使环保问题在透明的争论和论证中尽量减少危害性,最终让经济发展的“毒性”降到最低。 即使下定决心,要改善空气也并非易事。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4日说,北京遭遇恶劣的空气污染,有专家表示,在此方面北京跟洛杉矶很像。世界资源研究院的顾问塞利松说:“北京和洛杉矶的气象条件都不好,还有大量污染源,应对污染是一项长期困难的工作。”洛杉矶自上世纪50年代就同空气污染作战,先于美国国内法规很早时间。不过到20年后的70年代,洛杉矶仍以烟雾闻名。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环境和政策研究学者弗莱里克斯14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要克服“经济奇迹”的后遗症,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严格落实环保执法。另外,中国民众也应参与到环保事业中,从各种小事做起,比如少开车,少开空调等。英国《经济学家》14日以“最黑暗的一天”为题称,去年1月12日,《经济学家》刊文报道了公众对北京恶劣空气质量的不满。今年1月12日,北京居民遭遇惊人的恶劣空气。在中国战胜空气污染问题前,估计还有很多类似的“雾霾1月”要来。事实上,正如我们去年1月12日文章所说的那样,经过近60年努力和大幅度发展,洛杉矶仍没有达到美国联邦空气质量标准要求。如果说北京今年1月的遭遇有什么令人安慰之处的话,那就是这加剧了公众呼吁的紧迫性,也有助于推动局面加快向正确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