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泰国的不平等问题*

2013-01-14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基尼系数差距贫困人口

李 姝

(瑞典隆德大学,隆德 22464)

一、亚洲及世界背景下的泰国不平等问题

过去几十年来,泰国经历了非常迅速的经济增长,并伴随着相对较高的人均收入差距。亚洲发展银行的报告显示,泰国是7个基尼系数超过40的发展中国家成员国之一,在亚洲范围内,泰国位于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列。[1]经济增速与基尼系数的高低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泰国的基尼系数不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较缓慢的国家,如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也高于亚洲大部分经济增长迅速的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起,除亚洲经济危机时期以外,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都长期保持了高于5%的年均经济增长率,[2]但是,泰国的基尼系数远高于另外两个国家。根据亚洲发展银行的《亚洲不平等问题报告》统计,2002年,泰国的基尼系数为42,越南为37,印度尼西亚为34。[1]三个亚洲国家发展的国际及区域大环境相似,并同样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由此可见,泰国较大的贫富差距不能完全归咎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外部国际大环境。“快速的经济增长导致不平等问题加剧”的理论不足以解释泰国较大的并且仍然在拉大的贫富差距。

在世界范围内,与拉丁美洲的国家相比,泰国的基尼系数并不是最高的。亚洲发展银行2007年的报告显示,拉丁美洲国家的基尼系数普遍高于50。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泰国的不平等问题没有拉丁美洲国家突出。主要依靠收入和支出计算出来的基尼系数只体现了可以用货币直接衡量的收入水平差距,这只是“不平等”的一个层面。然而,“不平等”是一个包含着多元层面的问题,非收入性的因素,如教育、医疗和性别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平等的重要指标。把泰国和阿根廷、墨西哥、智利等三个拉丁美洲中等收入国家相比,并考虑非收入性因素,在教育水平指数、性别平等指数、贫困人口率以及不平等调整人类发展指数 (IHDI-Inequality adjusted Human Development Index)等各项指标中,这三个国家的表现均优于泰国 (见表一)。“不平等调整”前后人类发展指数 (HDI)的较大差异也显示,如果综合考虑教育、医疗卫生、性别等因素,泰国社会的总体不平等水平较高。

表一 相关国家的不平等指数及各项人类发展指标

Pasuk和Isra的研究也支持了“如果考虑非收入性因素,一个社会的不平等水平会相对更高”的观点。[6]泰国教育的不平等性不仅体现在受教育的机会上,也表现在受教育的效果及最终受益情况上,泰国小学学生的毕业人数远低于入学人数,显示了较高的辍学率,来自不同社会和经济背景的人,享受初等及高等教育的机会也大相径庭。尽管泰国政府在教育上面的投入逐年加大,但是贫困人口从政府教育投入中受益的机会及效果远不如非贫困人口。[7]

以上是从国家的层面整体比较研究泰国社会的不平等水平,如果观察泰国内部的不平等问题,可以发现其不平等主要表现在地域和产业部门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息息相关。

二、地域性不平等

在地区层面看泰国的不平等性,可以发现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最富裕的曼谷大城市圈地区和最贫困的泰国东北部山区之间差距迅速拉大。1975年至1976年,曼谷大城市圈地区的家庭平均收入是东北部地区的2.7倍,而到1998年,这个差距已经增加到3.4倍。[8]虽然近年来地区性差距的增速有所减缓,但是不同地区的绝对收入差距仍然在持续攀升。同样,非收入性差距方面,曼谷城市圈及其邻近地区的医疗卫生、健康指数、交通、住房及生活条件,教育和就业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地区,而东北部地区处于各项指标排名的末尾。[7]正是这些区域性的不平等使得泰国的整体不平等指数居高不下。

三、产业部门的不平等

城市和农村间的差距也是泰国社会不平等问题的一个重要特征,截止2004年,泰国64%的人口居住在农村,然而,在全国贫困人口中,农村人口占了93%,[9]也就是说,泰国的贫困问题集中体现为农村贫困问题。泰国的贫困率在农村地区最高,其次是新建的外城区,传统的内城区最为富裕。农业生产是农村的支撑产业部门,甚至是唯一的产业部门,其往往分布于曼谷大城市圈以外,因此城市与农村的不平等特征与泰国整体地域性不平等息息相关,同时也体现为产业部门的不平等。泰国绝大多数的贫困人口滞留在农业生产部门 (见表二)。 “工业产业部门的发展,特别是出口导向的加工也过度地剥削了农业。”[9](P139)农业产值在全国GDP中的比重显著降低(见表三)。然而,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到工业和服务业的转移缓慢,远远低于农业产值比重下滑的速度,导致大量人口滞留在生产力相对较低的农业,人均收入增长缓慢,与工业、服务业集中的城市差距拉大。

表二:泰国:农村、城镇贫困人口率 (%农村、城市人口)① 农村/城市贫困率是居住在国家农村/城市贫困线以下的农村/城市人口百分比。

表三:泰国:各产业在GDP中的比重1965—2005(%)

泰国南部,传统富裕的曼谷地区,工业集中的城市以及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从泰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中获益,而其他地区及人口则难以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泰国迅速拉大的贫富差距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工业化模式以及有利于非贫困人口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中期,泰国政府通过大力发展出口导向的加工业来实现工业化以及经济结构转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大量公共资本直接投入到第二产业,促进了城市地区以及南部出口海岸的快速发展。这些公共项目资金大多数以省份为单位拨付,投入到工业化基础较好的部分省份,这样的投资偏向加剧了泰国原有的地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导致地域性不平等进一步恶化。此外,严重依赖出口型加工业的经济发展路线使得农村、农业部门长期得不到重视,政府投资不足导致农业发展滞后,产业不平等问题也随之越来越严重。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6年,是泰国出口型加工业的黄金时期。然而,劳动力密集型出口加工业的蓬勃发展是以不断压低劳动力成本、长期保持低工资和低技术劳动力供应为代价的。在这一时期,泰国政府的政策倾向于促进私营经济的发展,加深私有化改革,同时,出台有利于投资者的措施,积极吸引外资。私有及外国资本刺激了泰国的经济增长,但是也导致了资本和资产大量向社会上层精英、企业家等富裕阶层聚集,人口的收入差距发生了戏剧性增长,加剧了泰国社会的整体不平等性。

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部分劳动力从低劳动生产率部门解放出来,基尼系数在1992年至1996年间出现了短暂的降低,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1992年,泰国的基尼系数持续增长,并且在亚洲经济危机之后进一步攀升。[2][6]

除此之外,有利于非贫困人口的政策和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也是泰国不平等问题的重要原因。“泰国的精英阶层不是贫困阶层的天然同盟,他们习惯于无视农民和工人,除了他们需要这些人的时候。”[10](P928)泰国的上流阶层包括贵族、资本家、公职人员和军官,他们掌握着绝大部分政治权力,并且制定有利于既得利益群体的政策。可以说,泰国政府是由富人阶层领导并且维护富人利益的政府。在日本,非农业部门的高速经济增长通过价格支持政策,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途径惠及农业部门,实现了产业之间的相互支撑与平衡。不同于日本,泰国的经济增长没有有效反哺农业,大量农村人口无法从高速经济增长中分到一杯羹。

严重不平等的潜在社会风险是巨大的,不平等问题不仅可能引发社会冲突,而且会削弱社会进一步消除贫困的能力以及潜在的经济增长能力。巨大的贫富差距也是泰国近年来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的重要诱因。长期的高度不平等导致泰国社会两极分化,并且催生了多个难以和解的利益集团,伴随着重新分配经济增长利润的呼声,各利益集团间的明争暗斗以和平游行、暴力抗议等方式表现出来。[1]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是保持泰国未来政治稳定、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所在。

四、结论

一个社会的平等与否不仅要考虑收入性因素,更要衡量多层面的非收入性因素。从基尼系数来看,泰国社会的不平等水平在亚洲名列前茅,在世界范围内,如果将教育、性别、人类发展指数等纳入考察范围,泰国的不平等问题不比基尼系数居高不下的拉丁美洲国家轻松。从亚洲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的发展经验来看,经济快速增长与不平等问题突出并加剧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向非贫困人口倾斜的经济、社会政策,为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出口加工业而片面强调工业,忽视农村、农业的发展路线才是泰国不平等水平居高不下的原因所在,过度的不平等酝酿着潜在的巨大社会风险。泰国不稳定的政治局势,以至于2006年的政变都根植于贫富悬殊过大造成的社会两极分化,只有解决不平等问题,让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惠及所有人,才能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Asian Development Bank.Inequality in Asia:Key Indicators 2007 Special Chapter[M].Manila:Asian Development Bank,2007.

[2]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6:Equity and Development.The World Bank,2005.

[3]UNDP,Human development report,indicators[Z].UN Development Program.2011.

[4]UNDP.,“Human Security,Today and Tomorrow” [Z].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9.

[5]Bertelsmann Transformation Index.Country reports:Thailand,Argentina,Mexico,Chile[Z].Bertelsmann Transformation Index,2010.

[6]Pasuk,P.and Isra S.Globalization and inequality:the case of Thailand[Z].Paris:Paper presented at OECD conference Poverty and Inequal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2000.

[7]Balisacan,A.M;Ducanes,G.M.Inequality in Asia:a synthesis of recent research on the levels,trends,effects and determinants of inequality in its different dimensions[J].UK:O-verseas DevelopmentInstitute,2006.

[8]Motonishi,Why has income inequality in Thailand increased?An analysis using surveys from 1975 to 1998.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2006,(18).

[9]Warr,Peter G.(2007),“Long - term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Thailand”[J].ASEAN Economic Bulletin,2007,(1).

[10]Hewison,Kevin.Constitutions,Regimes and Power in Thailand[J].Democratization,2007,(5).

猜你喜欢

基尼系数差距贫困人口
隐形贫困人口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新视角下理论基尼系数的推导及内涵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地区特征研究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