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城竞争,斗而不破是上策

2013-01-12

环球时报 2013-01-12
关键词:同城蒙牛服装品牌

本报特约记者 陶短房 本报记者 向莉迁都隐情、财务造假……最近,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这对同处长沙的重型机械巨头间的“同城对掐”愈演愈烈,两大巨头分别遭到匿名举报,双方均指责对方抹黑自己、搞不正当竞争。其实,这种同城竞争现象早已有之,有人借用足球术语,将之称为“企业德比”。 一般来说,在同一座城市崛起产品门类、企业规模、企业知名度都相近的两家甚至几家企业的现象,被称为同城竞争现象。在中国,这样的同城竞争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已存在。如同处上海一城的“凤凰”和“永久”自行车。近年来这种现象更加普遍,例如,同在青岛的家电企业海尔和海信,内蒙古的乳业巨头蒙牛和伊利,宁波的服装品牌雅戈尔和杉杉等。国际上也是如此。如诺华制药和罗氏制药都在瑞士的弹丸小城巴塞尔。大型商场巴黎春天和老佛爷在巴黎近乎门对门。关系最近的德国运动服装品牌阿迪达斯和彪马,不仅曾是同一间公司,其创始人还是亲兄弟俩。 “企业德比”市场相同,受众相同,产品和服务相近,又在同一个城市,市场容量有限。如果能压倒对手,就可直接将对方的市场、客户群据为己有;反过来,一旦受挫,也会直接丧失市场的主动权和制高点,危及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正因如此,“企业德比”间的竞争,往往不是不留情面,而是“讲不得情面”。 这种“德比”有其积极意义。首先,“德比”的存在令企业格外注重市场和客户反应,注重产品质量和技术升级,给市场带来更多活力;其次,“德比”的存在可以避免垄断行为所造成的价格壁垒、欺行霸市等副作用,正因如此,官方常常有意识地保护“德比”。广东共赢经济学研究院院长马国书说,同城竞争至少能促进寡头市场向更具竞争活力的市场模型转变,消费者受益更多,其他厂商也跟着受惠。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周战强说,同类企业扎堆在同一个地方,总有某些东西是共享的,一些管理的东西,很快就可以拿过来用,效率更高。但缺点是竞争更激烈,人才流动快,存在互挖墙脚情况,甚至相互泼污和不择手段打压对手。此外,也会造成更多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的商业促销、推广活动,这不仅可能拖垮企业,且其成本最终仍要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德比”出现了几个明显的新特征。首先是“小德比”越来越多被“大德比”所取代,随着“德比”企业国际化,它们间较量的擂台自然也比过去开阔得多。其次,一些狭窄范围内的市场已越来越容不下两条“大鱼”,最终往往以一方吞并另一方而告终。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德比”的终结,而往往代之以更大市场范围内的“大德比”,如美国波音吞并本国对手麦道后,很快迎来了与全球“德比”劲敌———空客的缠斗,至今旗鼓相当,胜负未决。周战强认为,短期来看,像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蒙牛和伊利的竞争态势会持续下去,因为都是巨无霸,除非发生像当初三鹿那样的极端事件,否则任何一方想吃掉另一方都很困难。▲

猜你喜欢

同城蒙牛服装品牌
同城异郁:新冠疫情下的性别、阶层与心理健康差异
蒙牛和娃哈哈大战新零售
名人效应在运动服装品牌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服装品牌的个性化快速定制研究——以李宁服装为例
孙伊萍,新蒙牛的“空降”总裁
蒙牛获中国乳协四项大奖表彰
互联网时代的服装品牌“粉丝”营销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服装品牌营销新思路
蒙牛有个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