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 价值几何——专访世界经济论坛环境项目资深总监Dominic Waughray
2013-01-12张娜
文/张娜
循环经济,顾名思义,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近几年,循环经济这个词着实有些炙手可热,在倡导节能减排的今天,这种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生产模式无疑成为首选。但是,如同各国对智能电网不同的定义一样,针对循环经济的定义和指标设计也有着不同的版本。或许,正是这种理念的碰撞才能让我们的新经济模式逐步走向成熟。
不可否认,在我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给自己冠以“循环经济新模式”、“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等种种名号,各种不同的理念和技术也开始引入我国。然而,喊口号和小规模的修修补补能否带来真正的价值?在全球范畴中定义的循环经济是否与我国一致?循环经济到底价值几何?对此,笔者专访了世界经济论坛环境项目资深总监Dominic Waughray,希望能从全球的视角予以解读。
记者:您把循环经济称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就全球范畴而言,您认为这是一种必然的经济模式的更替吗?
Dominic Waughray:在过去150年的产业变革中,单向或线性的生产及消费模式占据了主导地位,即从原材料制造产品,然后销售、使用产品,最终被丢弃成为废物。过去几十年中,人们很少对长期的原材料供应提出质疑,因为通过线性模式能够快速实现全球增长与繁荣。但当今世界已经发生改变。面对全球经济中不断显现的资源枯竭信号,建立新经济模式的呼声越发强烈。无疑,“循环经济”作为根据意图及设计,可恢复且可再生的产业体系,其广泛落实被公认为恰逢其时。
最近,很多公司也已经开始注意到目前的线性体系会扩大风险敞口,其中最显著的便是扩大了对于高资源价格及供应中断的风险敞口。同时,与20世纪任何时代相比,现有工业材料及食品价格更为高昂、波动性更大。全球人口增长已经对线性体系施加种种压力。预计来自新兴经济体(例如:印度、中国及巴西)的30亿新中产阶级消费者将进一步推高需求。线性模式无法一如往常运作,无法继续满足需求。所以,循环经济模式是一种必然。
记者:当下,全球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在致力于循环经济建设,与其他经济模式相比,循环经济有哪些优势?您所描述的这种循环路径如何界定?
Dominic Waughray:虽然在改善资源效率及探究新能源形式方面我们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但对于如何通过系统化设计排除材料漏损及价值损失的思考却少之又少。而这些领域正是循环经济模式优势之所在。
与目前“资源开采——产品制造——废物处置”的线性经济不同,循环经济建立在价值保留理念的基础之上,即现在的产品能够成为未来的资源。循环经济指根据设计,可恢复且可再生的产业体系。该经济模式利用“再生恢复”理念取代产品“寿终正寝”理念,再使用可再生能源、拒绝使用有毒化学品(有毒化学品妨碍再使用及重返生物圈)并通过对材料、产品、系统包括业务模式更有效的设计消除废物。在循环经济体系中,通过资源的持续恢复与再生,企业可以保留价值、节省成本,从而使得经济更具弹性、更加繁荣。
循环经济的命名部分源于其对于循环圈的依赖。过去,预设的材料使用路径以材料最终变为废料进行填埋为终点,或部分材料通过“循环”或“向下循环”回收。在循环经济中,材料不再遵循该路径,而是通过设计与安排或进入技术循环(例如金属与塑料),或进入生物循环(可安全回归生物圈的材料)。技术材料制成的产品,例如引擎或电脑,必须在设计初始就以再使用为目标。设计易受快速技术发展影响的产品时,应将未来产品升级纳入考量。
记者:该循环经济模式究竟价值几何?
Dominic Waughray:虽然循环经济的原则通常被认为非常有逻辑、有说服力,但直到最近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的两份报告以及麦肯锡公司的分析才证明了该模式的经济价值。两份“迈向循环经济”报告提供大量证据表明循环经济已经开始压制线性经济——从日常材料及产品的创新设计到按需付费合同中便可见端倪。所有示例均将重点放在优化整体系统绩效,而非优化单个部件的绩效,并指出循环经济的关键推动要素,例如全新设计及创新业务模式。
第一份报告主要研究中等使用年限复杂产品行业(例如:汽车或消费电子),研究显示在循环经济的高级阶段,预计欧洲的成本节省金额可高达6300亿美元。第二份报告研究了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消费品(例如:食品与饮料、服装或个人护理产品),并挖掘出每年7000亿美元的额外成本节省机会。仅这两个主要行业就能为欧洲节约数万亿美金,如果继续放大到全球,放大到各个行业,其能节约的资金将难以计算清楚。
另外,还有诸多隐形价值。循环经济模式提供了大量再次设计的机会。对于新产品及服务设计、新逆向物流网络、新业务模式及其他支持系统的需求为新业务提供了有利机会。除了为公司带来增长之外,循环经济还能够为当地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土地生产力、减少食物价值链废物,也可将养分送回土壤从而提升土地和土壤的价值。
记者:循环经济在中国遍地开花,几乎每个城市都自行打上了“循环经济”的标签,您怎么评价中国的循环经济模式?
Dominic Waughray:最近10年,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但自然资源枯竭及环境污染问题也接踵而至。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并应当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随之出台,产业共生试点项目也随之启动。产业共生项目指某公司的副产品可用作另一家公司的材料进行使用。例如,位于无棣县的鲁北化工厂现有三条综合生产线:生产磷酸铵、硫酸及水泥,并形成17种副产品交换关系。
虽然中国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解与我前面所描述的循环经济模式有所不同,但两种模式的最终目标一致:使经济增长与资源枯竭及环境退化脱钩。因此,我们相信中国所采取的步骤为循环经济综合模式及其经济效益的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