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波动方程讨论波的干涉问题
2013-01-11王兴堂
王兴堂
(江苏省沛县中学 江苏 徐州 221600)
波的干涉是“机械波”一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高考的热点.对于波的干涉,由于教材运用静态的波形图加以分析,造成学生对动态的干涉问题理解不准、不深,往往只记住峰峰、谷谷点是加强点,峰谷相遇为减弱点等一些简单结论;至于波的干涉条件、加强、减弱的真正含义、加强和减弱的根本条件以及一般点的振动情况等问题理解不够.
本文尝试用波动方程及相关数学知识对波的干涉进行定量的研究,以期对大家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帮助.
设某一波源的振动方程
y=Acos(ωt+ψ)
y=Acos[ω(t-Δt)+ψ]=
介质中不同位置的质点的x取值不同,该方程能够描述传播介质中所有质点的振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也称为波动方程.
为了便于分析,假设两个波源振动完全相同,且初相为零,两波源的振动方程均为y=Acosωt,若在两波源传播的重叠区域任选一点P,P到两波源的距离分别为x1,x2,则两列波在P点引起振动的振动方程分别为
根据波的叠加原理,质点P的振动位移
从表达式形式看,前一项是不变量表示振幅,后一项表明位移按余弦规律变化,说明质点P仍做简谐振振动.下面利用该式进一步分析如下.
(1)质点P的振幅为
当x1-x2=nλ,n为整数时,振幅最大为2A;
我们把振幅最大的点称为加强点,振幅最小的点称为减弱点.由此可知,决定质点振幅大小的是质点到两波源的距离差.另外,加强点和减弱点构成加强、减弱线,每条线上的点到两波源的距离差相同,故加强线、减弱线也就是数学上的双曲线.
需要说明的是:若两波源的振幅不同,则加强点振幅为A1+A2,减弱点振幅为|A1-A2|;若两波源振动完全相反,上述加强和减弱的条件刚好相反,比如x1-x2=nλ时,质点将不是加强点而是减弱点.
(3)对于介质中一般质点即非加强和减弱点,其振幅也是一定的,但其值介于最大振幅和最小振幅之间,而且从振动加强点到相邻的减弱点,质点振动振幅将不断减小.
(4)为什么只有频率相同的相干波源才能发生波的干涉呢?对此,我们也可以运用数学知识加以证明,设有两振幅相同,但频率不同的波源,其波动方程为
y1=Acosω1ty2=Acosω2t
设P点到两波源的距离为x1,x2,则两列波引起的位移分别为
P点位移y=y1+y2,化简后可得
表达式中两项都随时间按余弦函数变化,可理解为P点仍在振动,但其振幅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不能形成固定的加强和减弱区,不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波的叠加,但不能称之为干涉,所以,发生干涉的条件应是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的同种波源.
综上所述,运用波动方程和相关数学知识开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波的干涉中几个常见问题的理解更加准确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