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威胁对中国“警告射击”

2013-01-10

环球时报 2013-01-10
关键词:产经新闻日方射击

●本报驻日本、德国、加拿大特约记者 孙秀萍 李珍 青木 陶短房 ●本报记者 刘畅 刘洋 ● 柳玉鹏 “安倍要求讨论对巡航钓鱼岛的中方飞机发射曳光弹,实施警告射击。”昨天,这条由日本《产经新闻》独家出品、尚处在“拟要求”阶段的消息在中国引发广泛关注,它与“日将斥资21亿美元购买导弹、战机”的官方消息同日出现,逼迫外界大幅调高“中日2013擦枪走火”的可能性。日本防卫省9日拒绝向《环球时报》证实此“预案”是否存在,日本也有人怀疑它只是《产经新闻》一厢情愿的设计。但在中国互联网上,不少人相信这种过激举动日本做得出,也有中国空军专家将其定性为对中国的“严重挑衅”,甚至是“开战之举”。自安倍去年笃定上台以来,“日本”、“军事”这两个合在一起给亚洲留下过很坏记忆的词越来越频繁地被国际媒体绑定。美国《时代》周刊说,“自卫队”这个和善名称下掩盖的是日本令人吃惊的强大军力。“如果日本向中国飞机施放曳光弹,中国如何应对?”9日在环球网以此为题的调查中,2万多名受访者中63.5%的人选择“超对等还击,考虑实弹射击”。 日媒躁动,从“警告射击”到“2月危机” “我们不对中国飞机来航做任何表态,至于你提到的报道,防卫省对此没有任何具体说法,我们也不能就此发表看法。”9日,日本防卫省一名官员用这样的方式对当日《产经新闻》一条惊人报道“拒绝置评”。该报道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月5日曾向内阁危机管理相关负责人木村敏郎下达指示,要求重新就强化钓鱼岛周边“警备对抗措施”进行讨论,具体措施包括:如果航空自卫队战机向“入侵日本领空”的外国飞机发出无线电警告未果,可向对方发射曳光弹进行“警告射击”;如果外国海军军舰不断在“日本领海”附近游弋,日本海上自卫队可出动军舰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部署。 《产经新闻》还列举了安倍这一指示出炉的大背景。文章说,自钓鱼岛“国有化”方针实施以来,中国飞机加强了在东海海域的巡视力度,频繁突破日本“防空识别圈”,其中飞近“日本领空”的中国军机多为“运-8”侦察机和巡逻机两种类型。去年12月22日至今年1月5日间,日本航空自卫队多次紧急出动F-15战机拦截中国飞机,但防卫省在此期间发布的5次公告对拦截中国军机只字不提,只报告了对中国海监“运-12”巡逻机巡航的应对情况。报道还提到,1987年,日本战机曾向进入冲绳上空的苏联战机发射曳光弹进行“警告射击”,那也是日本迄今实施类似“警告射击”的唯一先例。 9日日文雅虎新闻网上,日本网民对《产经新闻》上述独家报道议论颇多。来自静冈县的铃木熊说,“我们的国家在走向战争,这样下去很危险,希望和中国对话”。但也有人说“首相早该这样显示日本国力了”,“日本应从警告射击转向实战”。当日,共同社、时事通讯社等日本媒体转载了《产经新闻》的报道,但未就此发表评论。一名东京记者对《环球时报》说,从日本媒体反应看,大家似乎不相信《产经新闻》消息的真实性,后者做此报道似乎是想吓唬中国,“我觉得日本不可能向中国飞机射击”。 同日,日本《富士晚报》则刊登了一组硝烟味很浓、题为“2月危机”的报道,预言今年2月钓鱼岛会有大事发生。该报道称,每年2月中国举行全国人大代表会议前夕,中国各政府部门都会为自己争取更多预算。中国空军有可能在此时向日本挑战以显示存在感。文章说,届时中国空军无人侦察机或将“侵犯”日本领空,在钓鱼岛海域侦察,如果日方将其击落,将引起中国武力反击;如果没动作,等于给中国人登岛创造条件。 旅日资深媒体人蒋丰9日对《环球时报》说,2013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5周年,但中日会否在这一年擦枪走火却已不是高悬在头的问号,而出现了现实的可能。 中国外交部:对日方升级行动保持高度警惕 什么是曳光弹?昨天,这是不少中国人从互联网上了解到日方酝酿对华“警告射击”后最先想到的问题。日本新闻网说,曳光弹是一种尾部装有能发光的化学药剂的炮弹或枪弹。发射后发出红、黄或白色的光,用于指示弹道和目标。曳光弹较其他弹头不同之处在于其飞行时会发亮,在黑暗环境下显示弹道。对其作用的更通俗解释是,“明告诉你我在打你。” “在双方飞机对峙时,一方用编队驱赶、机翼刮碰等方式驱赶对方飞机已属严重挑衅,施放曳光弹是更严重的警告,某些情况下甚至能被视做开战。”一名有过实飞经验的中国空军专家9日对《环球时报》说。他还说,曳光弹是否具有杀伤性要看其类型,干扰性曳光弹不会伤到飞机,但如是攻击型曳光弹则有可能击伤飞机。如果日军机真向我海监飞机发射曳光弹,我机可以选择退避或是不顾其警告继续巡航,如何决定取决于我方的决心。 中国军事专家宋晓军说,日方即便发射曳光弹,也改变不了事态走向,现在钓鱼岛问题的核心是,中国是否会出动军机对抗日本战机,这将会改变钓鱼岛上空的对抗性质,让事态进入一个新的层面。 “您认为如果日方向中国飞机施放曳光弹,中方应如何应对?”在环球网9日以此为题的民调中,2万多名受访者中34.1%的人选择“对等还击,中方也向日机发射曳光弹”,2.4%的人选择“忍让退避,避免事态无限升级”,其余63.5%选择“超对等还击,考虑实弹射击”。对于日方在钓鱼岛是否真敢开“第一枪”,约1.5万受访者中88%的人选择“敢”,其余选择“不敢”。 (上接第一版) 有网民称,日美防长8日刚通电话,就联手应对钓鱼岛问题达成一致,日媒接着就放狠话,“看来不像是装的”。还有人在微博上说,“不管日本方面如何谋划,若是日本打出‘第一枪,那就是挑衅,钓鱼岛问题性质就变了。中国不是1894年或1937年时的中国,奉劝东京不要愈行愈远,小心擦枪走火。” 9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洪磊被问到的3个问题都与钓鱼岛及中日关系有关。对于日方“警告射击”一事,洪磊表示,中方一贯坚决反对日方在中国钓鱼岛海域和空域的侵权行为,对日方的升级行动保持高度警惕。 除了《产经新闻》发表对中国的“武力威吓”,日本对华外交包围圈也有加紧构建的趋势。日本新任外相岸田文雄于9日开始访问菲律宾,与菲方讨论两国与中国的海上领土争端。共同社说,一天前他刚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通电话,后者表示希望日中冷静处理钓鱼岛问题。日本NHK电视台说,美方还确定日本外相18日将赴华盛顿与希拉里会谈。《日本时报》9日题为“尖阁入侵被视为考验安倍”的文章说,在岸田文雄访问菲律宾、新加坡、文莱和澳大利亚后,日本首相安倍最快下周将出访越南、泰国和印尼,消息人士称,安倍已放弃上任后首先访问美国的计划,转而访问东南亚,在对抗中国问题上寻求支持。文章还猜测说,安倍上台后将焦点转向国内经济问题,收敛了竞选时的硬派立场,但北京没有停止“对尖阁群岛的入侵”,似乎有意考验安倍的耐心。安倍大增军费引外界担心 安倍真的只把关注点放在国内经济上?法新社说,安倍政府近期宣布了一项庞大的“紧急经济对策”,但日本防卫省官员9日证实,这笔经济刺激计划中有1805亿日圆(约21亿美元)将用来购买“爱国者-3”导弹和F-15战机。文章说,此消息距离日本11年来首次宣布增加军费仅一天。法新社也提到日本外务省不愿就媒体报道日本考虑对中国飞机警告射击进行证实,但该省官员说,“日本防卫力量率先向外国军事力量发出警告射击是极为罕见的”。 “将提高防卫费作为经济对策,这是安倍政府振兴日本的方法吗?”日本《朝日新闻》9日用这番话对日本经济刺激计划中有大笔军费提出质疑。同日,“大幅提升军费”成为BBC等西方媒体报道日本的最重要消息。英国《卫报》9日甚至说,中日间一场围绕钓鱼岛争端的无人机竞赛正在升级。文章说,中国上个月宣布试飞“神龙”无人机,加速了国产无人机研发速度,计划在2015年前建成11个无人机基地。此外,美国五角大楼去年一份报告还证实中国在研发隐形无人机“暗剑”。另一方面,日本正加速从美国购买1至3架无人机,安倍政权在军费上“新注入的现金”也将被用来扩充人员提升装备。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安全专家惠斯肯说,未来几年中日之间擦枪走火的可能性“非常高”。 “日本大选将提升日本军力———真诚地提升”,早在安倍去年竞选日本首相时,美国《时代》周刊就做出了这样的判断。文章说,大选后的日本会出现一个更强大的军队、一个更强硬的外交政策和一堆让所有人头疼的新问题,并且有可能在日本一个特殊品牌上变得更诚实———武装精良的和平主义。文章解释说,日本拥有宣布放弃战争的和平宪法,却有25万军人和世界第六高的军费,其军队规模之大和装备之精良令人吃惊。以海军为例,日本有现代化驱逐舰、先进的攻击型潜艇和大型直升机航母,却给自己起了个表面和善的名字———海上自卫队。而且日本不把步兵叫步兵,而称其为“常规兵团”,炮兵不叫炮兵,而是叫“特殊兵团”,直升机航母也不叫“航母”,它们是“直升机驱逐舰”。日本政策研究院安全与国际研究负责人道下德成说,“我们总批评中国军事不透明,但我们却对自己有多大军力撒谎。他们是全副武装的军事力量,我们却说它不是军队。” “日本准备与中国一战吗?”俄罗斯“Iarex”网站以此为题说,日本政府近来一直在酝酿改革军队,已做好与中国发生冲突的准备。俄罗斯专家对此说,日本这样做也许不是自杀,因为很多人都清楚,中国不是俄罗斯,中国人不会毫不犹豫地把导弹扔在别人头上。▲

猜你喜欢

产经新闻日方射击
画与理
我国防部:日方这个“摄影师”不要也罢
打靶训练
测测你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