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笑倾了“贪腐城”

2013-01-10陈家镇刘莎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名表舆论监督官场

陈家镇 刘莎

8月26日凌晨3时许,陕西延安,一辆卧铺客车在与一辆运送甲醇的大货车追尾碰撞后起火,造成36人罹难,仅3人逃生,事故现场极其惨烈。主管官员第一时间连夜赶往事故现场指挥救援,这本是一场平常的紧急事故处理,但后续是,他在事故现场,一不留神,笑了!

他,是陕西省安监局长——杨达才。

微笑局长:其实不想红

杨达才红了,红得他自己都觉得很突然,因为这正是他噩梦的开始。

那张不知被谁无意中捕捉到的模糊照片,却清晰可辨地记录下了一个背着手、体态膘肥腆着大肚子的官员在现场悠然自在地微笑。在照片中,杨达才同志发型整洁,气定神闲,与现场工作人员谈笑风生,看不到作为一个责任领导“心急火燎”的神情。因为这个微笑,一个“官员积极指挥事故救援”的主旋律剧情,瞬间转化成了“冷漠官爷笑对惨祸”的尖锐话题。

在舞台上,“笑场”是一种“舞台事故”。此时,杨达才的“笑场”,同样堪称“事故”。因为这一笑,人们瞬间意识到,他之前所有的积极表现,无非是在为了头顶的“乌纱”走一个过场,演一场戏给老百姓和他的上司们看。其体态,不禁令人产生“面目可憎”之感,其表情,更让人产生“其心可诛”之恨。

观众的愤怒油然而生,领导曾给他的“实践经验丰富,工作有魄力,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敢抓敢管,勇于担当”的好评也因这一笑,瞬间灰飞烟灭。

事后,他努力解释,说当时是因为工作人员一着急说了一句地方方言(一满烧光球了),自己忍不住笑了一下,并“诚恳”地为自己不合时宜的一笑而道歉。然而,无论他说的是真还是假,都无法平息势如潮水般的讨伐之声了,因为除了那微笑,网友和媒体在他身上又有了一系列重大发现……

人肉搜索:“表哥”是个“大活宝”

网友的力量无限大。几天之内,杨达才的简历以及出现在各种人迹罕至的网站上的图片被一一翻检出来。这其中,就包含一批手戴名表的图片。于是,愤怒而又好奇的网友,很快将至少拥有5块名表的“微笑局长”推向了另一个风口浪尖,正式将一次意外的“舞台事故”推向了更为严肃的“贪腐调查”。

这时候的杨达才,表现得像个温顺乖巧的“好孩子”,他主动开通微博,以微访谈的形式,详细“坦白交待”了5块表的问题。态度之诚恳,令人颇为感动。然而,紧接着,随着网友对杨达才更多照片的进一步搜索鉴定,新的质疑接踵而至:第六块、第七块、第八块,直至第十一块名表陆续被发现。

“酷爱名表”的“微笑局长”杨达才,很快有了一个新的昵称——“表哥”。“表哥”的事迹也终于惊动了陕西省纪委和中央电视台。纪委宣布展开调查,而中央电视台甚至直接在白岩松的《新闻1+1》节目中对此事进行了深度解读,杨达才想不火都难。另一方面,网友的进一步搜索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人们发现,杨达才不仅爱换着戴各种名表,还爱戴各种价值不菲的“眼镜”、“腰带”、“手镯”,懂行的网友指出杨达才的一副眼镜高达十几万元,可谓“浑身是宝”。

凭杨达才一年十七八万的工资,身上要“藏”这么多“宝物”几乎是不可能的。那这些东西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很重要。作为一个曾主政过很多地方的权倾一方的官员,想收名表、名眼镜、名皮带等纯属小菜一碟。假如杨达才真的收了这些东西,那还有什么其他东西不敢收的呢?看着此前的“坦白”一步步沦为毫无说服力的“谎言”,杨达才选择了沉默。

官场现形记:不止是“倒霉”

据悉,这位杨“表哥”已经被双规,其亲属也已经被实际控制,据初步调查结果,已经在杨局长的“仓库”里搜出现金800多万,各种文物低估价值也有7000多万,并查出他共有名牌手表23块,价值在100万以上,收取所谓“煤矿安全评估费”、“煤矿办理手续费”共2000余万,总额已经达一个亿,目前该案件仍在继续调查中。

官场那些事,民间有句顺口溜:“不查都是孔繁森,一查都是王宝森”,杨达才事件不无巧合地应证了这句话。在杨达才曾经工作过的安康和汉中政府圈子中,杨达才的口碑普遍还不错。“气势不像其他领导那样压人,对朋友很仗义。”一位熟悉杨达才的人士称。对于杨达才一贯的行事作风,给人的印象也多为“比较低调”、“很少能成为焦点”。一位陕西当地的资深媒体人士回忆称:“2010年汉中油菜花节的时候,大家对杨达才都没啥印象,当时他是常务副市长,只记得在开幕式上简短地讲了几句。”一个向来低调、且口碑不错的官员,在不慎“走红”之后,为何竟这般“伤不起”?官场积弊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杨达才之流,绝不仅是因为巧合而“倒霉”。在网络和微博时代,媒体和社会舆论得以更轻易地形成强大合力,直接带来的结果是:言行举止恶劣的官员无处藏身,而腆着大肚子,戴着名表,抽着名烟招摇过市的“杨达才们”,毫无疑问,迟早要成为舆论监督这一“第四权力”的第一批祭旗者。

舆论监督:官员财产公示

受杨达才事件的影响,已有官员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把手腕上的手表摘下来藏了起来,并把腰间的皮带商标也遮蔽了起来。这“藏”、“遮”的一小步证实着舆论监督进程的一大步。大众舆论监督的理想性目标,就是要让所有官员能把脑海中所有的腐败欲望彻底地藏起来,不让它跑出来危害大众的权益。

只是,舆论的力量终究有限。揪出一两个“杨达才”容易,要净化整个官场队伍,则极其困难。综观杨达才事件,民意和舆论虽很好地发挥作用,扯下了权力腐败的一块遮羞布。但舆论的威力也仅止于此:舆论外在的监督,可以让官员更加谨小慎微,更加低调行事,却无法从根本上根治腐败。接下来,只能交回体制来解决。体制的公正、公开,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终途径,比如公开官员工资、财产等。否则,即使官员个个不戴名表、不穿名牌,是否就意味着官场清廉了呢?杨达才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不走“霉运”,便没有人知道自己究竟是“孔繁森”还是“王宝森”。

官员穿什么衣服、戴什么表或眼镜、系什么腰带,是其合法的权利和自由。为什么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每天一套名牌装,却不会影响到其丈夫的总统声誉,更不会有人认为那是贪污受贿所得?因为这背后并不存在能够引起怀疑的阴暗角落。可见,解决腐败的关键,并不在于以什么方式来揭露和打击腐败,而在于提供一个能够暴露在阳光下、让腐败无法滋生的官场土壤。

猜你喜欢

名表舆论监督官场
新年假期巴黎名表失窃激增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为什么绝大多数世界名表
201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陪名表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名表有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