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风电专业《风电场运行与维护》课程研发与设计
2013-01-04丁立新
风电场运行与维护是风电场的主要工作,是运维人员必备的工作素质要求,也是风电技术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高职院校风电技术专业肩负着为风电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使命。为此,各相关院校都把风电场运行与维护的相关知识作为其主要专业课程。
风力发电专业课程开发,主要以学生的就业为落脚点,以企业需要为目标,结合区域内相关职业岗位工作实际,开发学做合一的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使学生在完成企业具体工作的过程中以形成直接经验的形式,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走访风电企业,开展企业专题调研,了解到风电企业急需风电机组装配与调试人员、叶片维修人员、风电场检修人员、风电场维护工程师等,电气研发设计人才和复合材料专业人才也非常受企业欢迎。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市场拓展工作的推进,销售工程师和企业中层管理人才也成为风电行业新的热招人群。分析汇总相关信息,明确了风电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范围有4个专门化方向,分别是风电设备安装与调试、风电场电气设备维修、风电场运行与管理及风电机组桨叶维修。制造类项目包括叶片制造、风电机组的主机制造、机组构件及铸件制造、塔筒制造及风电机组的组装等。风电场项目主要是风电场的运行维护、运行管理和设备检修。笔者就企业用工的专业素质问题专门向企业负责人做了细访,在网上也搜索到大量企业对招聘人员职位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描述,从而确定了这4个专门化方向对应的典型职业活动。在访谈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和毕业生跟踪的基础上,了解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和学生就业去向等,梳理出《风电场运行与维护》课程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如表1所示。依据对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的统计分析,开发《风电场运行与维护》课程。依据典型职业活动及工作内容分析和描述,将职业必备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确立并梳理和细化了《风电场运行与维护》课程的目标要求,即:培养具有风电场电气运行维护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和现场工作能力,具有风电设备调试、维修与故障诊断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表1 《风电场运行与维护》适用岗位及任职能力素质标准
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的核心目标是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在获得适应岗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同时,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方法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课程设计是在专业调研的前提下,从岗位需要入手,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依据《风电场运行与维护》课程教学目标,由任课教师、课题组研究人员和企业专家共同对《风电场运行与维护》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制订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及课程内容,规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确立课程考核标准。
1课程教学内容
(1)课程的内容选取
《风电场运行与维护》课程教学内容选择是以风力发电技术专业相关岗位所需要的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电场运行与维护和风电场运行与管理等能力培养为依据,遵循“风电技术原理与应用”等岗位(群)从简单到复杂的职业能力累积形成规律,融合“风电技术检修员”职业资格而定。
在《风电场运行与维护》课程内容组织上,一是精心地限定课程范围,使内容尽可能地对高职学生有实际意义并具有综合性和递进性。二是由于课程设置源于行业产业的发展,所以学生学习内容的设定基于风电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对企业资源进行提炼加工的基础上,按照教学规律和课程目标设置序化教学内容。《风电场运行与维护》课程内容主要包括: 风电场概述、风电场选址、风电场电气组成及维护、风电机组安装、调试与维护、风电场的监控保护系统、风电场运行、维护与管理等项目(表2)。
(2)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风电场运行与维护》课程是风力发电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与风电场实际运行工作联系紧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编排上避开与生产无关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及繁琐的推理计算,侧重风电设备工作原理和维修内容方法,具有简洁具体、内容丰富,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课程中很多数据和风电场运行与管理的现实问题均来自于风电企业,涉及了风电企业运行与管理的各个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3)课程的教学安排
《风电场运行与维护》课程涵盖了风电场理论概述及实践操作的相关内容,建议在学生掌握了风电机组构造及工作原理、风电场电气构成及应用等课程后开设,最好在第四学期与风电技术实训课同时开设。教学场地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在多媒体教室或实训室进行,有条件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去风电企业参观、交流。根据任务内容和难易程度及高职学生实际,课程课时设置为68学时,可以适当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表2 《风电场运行与维护》课程内容及教学安排
2 课程教学模式及方法设计
《风电场运行与维护》课程教学设计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以风电场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风电场运行与维护过程中的知识点以实际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创设典型工作情境,学与做相融合、学习与考核相同步,充分体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思路。选择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组织教学内容,进而完成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将课程教学内容改造为典型工作任务,再转换为学生的学习任务,将工作情境转变为学生的学习情境,使得课程内容的学习在仿真或真实的情境中完成。
《风电场运行与维护》课程教学采用“典型任务→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指导→考核评价” 的五步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机动性强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工作项目,制定完成任务计划,并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并思考问题、指导学生研究、解决问题。教学全过程贯彻学中有做、做中有学的动态学习程序和学习中探究、探究中学习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实训教室、风电机组模型等教学资源,采用理论教学、现场演示、操作训练、观看实景录像等方式,进行教学安排。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进而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遵循规范的职业素养。
课程考核评价
教学考核评价内容与方式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更是培养目标的一种导向。所以,课程考核既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及相关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又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
《风电场电气维修实训》为专业考试课程。根据课程特点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考核评价方式改变过去期末终结考核一试定乾坤的传统做法,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对学生建构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经验体系进行客观整体评价,是以基础知识、学习过程、学习质量为要素进行的学习评价。学生综合考核评分项目分为过程性考核评价(30%)和结果性考核评价(70%)两部分。其中,过程性考核由平时成绩考核和阶段性实操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三方面;结果性考核评价即为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包括理论部分和实操部分。
高职风电专业《风电场运行与维护》课程研发与设计
文/通辽职业学院 丁立新
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立项研究课题《高职院校风电技术人才培养对策研究》(编号:NJ10318),
主持人:丁立新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