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人员的社会支持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人格特征的中介效应检验

2013-01-04邹璐璐李永鑫

关键词:神经质主观人格

祝 庆,邹璐璐,李永鑫

(河南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引 言

工作满意感一直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工作满意感代表员工对工作的一种情感反应,它区别于生活、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满意感等问题。组织中成员对组织的环境等各方面的满意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其在组织中发挥作用的大小,进一步影响组织绩效。本研究想要探讨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社会支持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是为了探究生活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由于研究的目的和领域的差异使得社会支持的内涵在各个学科之间没有达成共识,而且由此带来的不同研究结果,可能会因为社会支持的界定不清而影响了相互之间的可比性[1]。Malecki等人则认为社会支持是来自于他人的一般性或特定的支持性行为,这个行为可以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性,使个体免受不利环境的伤害[2]。国内学者也对社会支持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如李强认为社会支持是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压力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其中社会联系是指来自家庭成员、亲友、同事、团体、组织和社区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3]。以往的研究有关于人格易感性与低社会支持感之间关系研究[4],对于社会支持的研究则更多关注的是儿童、青春期和老年期的个体[5,6]。

很多学者对人格特质影响工作满意度方面做了相关研究,如李锡元等在研究职业经理人的人格特质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时发现,人格特质与工作满意度间存在相关关系,且对工作满意度有一定的预测作用[7]。以往研究中关于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的研究也较多,如医护人员的付出与获得不平衡感会影响到工作满意度,进而影响组织绩效[8]。而本研究则从另外一个角度,将人格特征作为中介变量,试图探讨当今社会比较重要的一个职业领域的员工,在社会支持与人格特征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运用线性回归对人格特征的中介效应进行初步的探究,以便为进一步改善医疗环境提供借鉴。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的被试主要来自郑州市、信阳市和新乡市4所医院的400名医护人员。医护人员的选取采用方便取样的原则。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77份,剔除部分题目未作答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达到86.3%。在有效问卷中,男性占23.5%,女性占76.5%;50岁以上占3.2%,41-50岁占4.6%,30-40岁占19.7%,30岁以下占72.5%;博士占1.2%,硕士占11.6%,大学本科占29.9%,大专及以下占57.4%;工龄在十年以上的占13%,6-10年的占17.1%,2-5年的占27.8%,2年以下的占42%;医生占34.8%,护士占64.9%。

(二)测量工具

本研究的问卷包括四个部分:人口统计学因素,社会支持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工作满意感量表,采用横断研究的方法对被试进行施测。

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由湖南医科大学肖水源编制并修订,评定量表共10个项目,包括三个维度:客观支持(3个项目)、主观支持(4个项目)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个项目)[9]。其中客观支持维度中的6、7两题的计分方式为回答“无任何来源”计0分,回答“下列来源”者,有几个来源记几分。

2.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 QRSC)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 (EP QRSC)北京大学钱铭怡等人修订,该量表包括48个项目,四个维度分别是:精神质 (P),神经质(N),内外倾(E)和掩饰性(L),每个维度包括12个项目[10]。量表采取是非题的形式,被试需要对题目做出“是”或“否”的回答。

3.工作满意度问卷(WS Q)

工作满意度问卷(WS Q)采用Tsui等人编制的总体员工满意度问卷,该问卷为单维度,共6个项目,主要包括对领导的满意度,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度,对同事的满意度,对工资的满意度,对晋升机会的满意度和总体的满意度[11]。本问卷采用Likert五点记分法进行评价。

(三)施测与统计处理

全部调查数据使用SPSS19.0进行处理,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技术。

二、结果

(一)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社会支持得分在14-60之间,平均40.25±8.36,工作满意度得分在6-73之间,平均20.54±5.02。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和工作满意度及各维度的描述统计结果(N=345)

(二)医护人员的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及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分析结果

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12,P<0.05),其中,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维度均与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r=0.11,P <0.05;r=0.15,P <0.01);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和掩饰性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的负相关(r=-0.20;r=-0.17,P <0.01)。另外,社会支持维度中的主观支持分别与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和掩饰性呈显著负相关(r=-0.20;r=-0.17,P <0.01)。详细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和工作满意度及各维度的相关分析(N=345)

(三)医护人员的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及工作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医护人员的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以性别、年龄、工龄、学历、职业、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的各维度为预测变量,以工作满意度为因变量,进行层次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对工作满意度回归分析(N=345)

(四)医护人员人格特征的中介效应检验

为了进一步探讨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根据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的结果,建立研究假设: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在主观支持和工作满意度之间起中介效应。假设模型图见图1。

图1人格特征在社会支持和工作满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

采用中介效应检验程序[12],首先,将各变量得分中心化,即各自减去相应的均值,然后,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影响后,对神经质在社会支持和工作满意感之间可能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表4列出了神经质在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与工作满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结果。结果显示:(1)以工作满意度为因变量,主观支持为自变量,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性;(2)以神经质为因变量,主观支持为自变量,主观支持对神经质的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性;(3)以工作满意度为因变量,主观支持与神经质为自变量,回归系数都具有显著性。在加入假设的中介变量神经质之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回归系数明显降低 (偏回归系数由0.21降至0.17)。由此得出结论,神经质在主观支持和工作满意度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0.178* (-0.228)/0.172=0.24。

表4 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对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检验(N=345)

三、讨论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r=0.12,P<0.05),其中,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维度均与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 (r=0.11,P<0.05;r=0.15,P<0.01)。这可能是由于医护人员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直接影响到其对工作的满意感,并表现为物质和精神支持越多,对工作的满意感就越强。另外,社会支持维度中的主观支持分别与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和掩饰性呈显著负相关(r=-0.20;r=-0.17,P <0.01)。这表明,医护人员的精神支持的来源和质量都受到其自身人格特征的影响。

医护人员的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回归分析的第一步:医护人员的性别、年龄、工龄、职业和学历进入回归方程,考察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工龄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预测作用显著;第二步在控制护士的性别、年龄、工龄、职业和学历影响的前提下,人格特征的四个维度进入回归方程,考察人格特征各维度对工作满意度的解释增量,结果发现,只有神经质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有负向预测作用;第三步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和人格特征各维度影响的前提下,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进入回归方程,结果发现主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及神经质对工作满意度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进一步以主观支持为自变量,以神经质为中介变量,以工作满意度为因变量,建立假设模型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根据Baron和Kenny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13]。第一步回归分析,将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纳入回归方程,发现主观支持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影响;第二步将神经质作为因变量,主观支持作为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主观支持对神经质的影响显著;第三步将主观支持和神经质作为自变量,工作满意度作为因变量。结果显示神经质和主观支持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都显著,且加入中介变量神经质之后,主观支持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作用变小了,这说明主观支持通过神经质对工作满意度产生影响。神经质在主观支持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是部分中介效应。结果:研究假设: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在主观支持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得到验证。

综上所述,社会支持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如果从两个变量关系的层次来检验,二者显著正相关,即高的社会支持会产生高的工作满意度。如果从三个变量关系的层次上检验,人格特征可以被视为社会支持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一个中介或桥梁,并且,人格特征会调节或者改变社会支持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的强度。

[1]Williams,P., Barclay, L. & Schmied V.Defining Social Support in Context∶A Necessary Step in Improving Research,Intervention and Practice[J].Q 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2004,14(7)∶942-960.

[2]Malecki,C.K.,Demaray,M.K.Measuring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development of the child and adolescents social support scales.Psychology in the school[J].2002,39(3)∶1-18.

[3]李强.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J].天津社会科学,1998,18(1)∶67-70.

[4]Besser, A., Priel, B.Personality vulnerability, low social support and maladaptive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under ongoing exposure to terrorist attacks[J].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10,29(2)∶166-201.

[5]Chu,P., Saucier,D.A.Meta-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well-being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10,29(6)∶624-645.

[6]Oddone,C.G.,Hybels,C.F.,Mc Q uoid,D.R.etc.Social support modif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older adult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2011,19(2)∶123-131.

[7]李锡元,李雯雯.职业经理人的人格特质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研究[J].中大管理研究,2009,4(2)∶1-17.

[8]刘克英,高祖梅,冉文,周璇,张枭霄.护士付出——获得不平衡现状及其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67-70.

[9]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2)∶98-100.

[10]钱铭怡,武国城,朱容春,等.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 Q-RSC)的修订[J].心理学报,2000(3)∶317-323.

[11]Tsui,A.S., & Egan, T.D.Being Different∶Relational Demography and Organizational Attachment[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 uarterly,1992,37(4)∶549-579.

[12]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 心理学报,2005,37(2)∶268-274.

[13]Baron, R.M., & Kenny, D.A.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6)∶1173-1182.

猜你喜欢

神经质主观人格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神经质有九个表现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寻根压力
神经质人格的神经生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