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干旱地区樟子松营养袋育苗技术研究

2013-01-01邢铭香陈钦华

科技资讯 2013年1期

摘 要:樟子松是黑龙江省重要造林树种,具有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根系发达、防风固沙能力强的特点。本文阐述了营养袋法培养樟子松苗木的方法,实践表明,只要把握好生产各个环节,都能培育出健壮的樟子松苗木,一般情况下1 a生苗高可达8 cm以上。

关键词:樟子松 营养袋 苗木管理

中图分类号:S791.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247-01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mongolicalitr)又称海拉尔松,是优良的荒山荒地和防风固沙造林树种,在三北地区广为栽培。由于樟子松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因此非常适宜在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营造用材防护林。但由于北方春秋季节气候干旱,往往造林成活率很低,再加上樟子松种源不足,给造林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经试验,采取营养袋容器育苗雨季造林技术,可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

1 整地

为促进苗木健壮,必须施用足够的腐熟猪粪和鸡粪肥料,以此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养份和蓄水保墒通气等性能。肥料为每667 m2用量1000 kg。施肥时要注意将肥料撒匀,然后深翻30 cm。平整土地后修筑南北走向的高床,床高10~15 cm,床面宽50 cm左右,床间距60~80 cm。整地工作完成后即可进行1次春灌,以增加土壤墒情。

2 营养土的配制

黄绵土与农家2∶1比例过筛混匀,同时放入少量的硫酸亚铁进行消毒处理。根据营养土水份含量,造当加水调整,达到手握成团落地能散的程度。配好的营养土要上覆塑料堆放2~5 d,使营养土呈中性或微酸性。

3 种子处理

采用黑龙江省产国标三级(千粒质量6.909 g,发芽率70%以上,净度达90%以上)樟子松种子。冬季将种子与雪按1∶3的比例混合,放在背阴处,周围用雪埋严,同时注意防鼠。播种前5 d将种子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 h或用3%硫酸亚铁溶液浸种30 min进行种子消毒,然后用冷水冲洗,冲洗后再用冷水浸泡48 h,捞出后将种子与湿河沙按1∶1的体积比混匀,放在温暖处层积,温度不可超过15 ℃,每隔2~3 d翻动1次。8~10 d后,樟子松种子出芽率达到30%~35%时即可播种,出苗率可过到80%~95%。

4 装袋和播种

先在苗床内整平土地,当春季5 cm土壤温度上升至15 ℃以上时即可播种,在黑龙江时间掌握约5月上旬至中旬。播种前,应对苗床进行土壤消毒,对床面土壤喷洒3%硫酸亚铁溶液。选择规格为10 cm×15 cm底部有2~3个小孔的营养袋,装满营养土,摆成1 m×10 m的苗床。空隙用细土填满,摆完袋要灌一次透水,将处理好的种子播于营养袋中,因为选用优质种子,从节约种子的角度,每袋播种3~5粒,播后在营养袋覆0.3~0.5 cm的细沙,稍加镇压后上面再覆一薄层锯末。为了保温保湿,出苗整齐出苗快,苗床上覆盖塑料薄膜,7~10 d后,当幼苗出苗量达60%以上时即撤去塑料薄膜,以无风半阴天或傍晚撤膜为宜,以免幼苗受到日光灼伤。撤膜后灌一次水,同进应及时遮荫。一般每667 m2用种量为8~10 kg,需用营养袋18~20万。

5 苗期管理

5.1 遮荫

在黑龙江因东西部地区气候差异较大,特别是春季往往降雨量小,日照强度大,蒸发量大,空气干燥。为防止樟子松幼苗遭受日灼,必须进行遮荫,以降低地表土壤温度和减弱光照强度。一般采用高棚遮荫方式,棚高1.8 m左右,遮荫率为55%~70%为宜。到9月上旬,幼苗基本停止生长时,并对外界气候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时,可拆除遮荫网,使苗木充分木质化并提高有机物的积累。

5.2 浇水

樟子松虽然耐干旱、耐瘠薄,但为使幼苗健壮生长,在生长期内要保证对水份的需求。浇水应遵循分段适时的原则,在揭膜后的1~3个月里,是樟子松幼苗立枯病的发病高峰期,应适当减少浇水。在樟子松幼苗进入生长高峰期时可以勤浇水,保证幼苗不受干旱,快速生长。进入9月份后必须减少洪水次数,提高幼苗木质化程度。在入冬土壤封冻前进行1次冬灌。

5.3 施肥除草

一般在1a生幼苗生长高峰期时,可叶面喷施0.1%~0.2%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7~10 d喷施1次。在整个幼苗整个生长期内,应及时除去营养袋上的杂草。也可在播种后出苗前用1∶600倍果尔药剂进行化学除草,全年约喷3次,灭草率可达90%以上。

5.4 间苗

幼苗出齐7~10 d,可除去过多幼苗,每一营养袋保留2~3株壮苗。间苗后要随即灌水。

5.5 防治立枯病

樟子松幼苗的苗期病害主要以立枯病为主,重点是把住三个环节:即种子消毒关、土壤消毒关、幼苗出土后管理。樟子松幼苗出土后,应随即开始幼苗立枯病的防治工作。可用硫酸亚铁溶液和多菌灵溶液进行防治,0.2%~0.5%硫酸亚铁溶液用量为0.5~1 kg/m2,每隔6~7 d喷洒1次,7月下旬后可适当延长喷药间隔期。0.1%~0.2%多菌灵溶液用量为0.4~0.5 kg/m2,每隔15~20 d喷洒1次,可根据病害发生程度适当延长或缩短喷药周期。也可用1:800倍的甲基立枯灵每6~8 d喷洒一次。在发病前可用1∶100波尔多液进行预防。

5.6 防寒

由于1 a生幼苗木质化程度较低,特种是在冬春干旱多风的西部地区,容易造成幼苗生理干旱而枯死。因此对1a生幼苗必须进行埋土防寒处理,其方法为在土壤将要冻结时用土将苗木埋住,超过苗梢5~10 cm,并灌足底水,翌年土壤解冻时,及时扒开覆土,及时灌水,以保证雨季带袋上山造林。

6 结语

樟子松是黑龙江省重要造林树种,只要严把整地、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病害防治以及防寒等环节,都能培育出健壮的樟子松苗木,保证造林质量和成活率。实践表明,采用营养袋法培育樟子松苗木,具有出苗整齐、生长良好、顶芽饱满的优点,一般情况下1 a生苗高可达8 cm以上。

参考文献

[1]赵秀英,师国洪.樟子松营养袋育苗造林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3(1).

[2]张德林.如何提高樟子松容器育苗的成活率[J].林业科技情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