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3-01-01张维李超林

科技资讯 2013年1期

摘 要:本文基于多媒体技术优势,探讨了教学实践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存在的误区,并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实践策略。对激发多媒体技术功能价值,提升实践教学水平,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209-01

1 教学实践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势

多媒体技术具有囊括信息量庞大,生动直观呈现动态信息,打破空间地域限制、体现较强交互性等现实特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优化教学效果,体现良好的互动性,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大量的信息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传递,可提升教学效率,令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丰富的知识信息,扩充其视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抽象的教育知识,则可令其概念更为具体化、形象化,简化学习难度,令学生易于掌握理解。多媒体技术以生动、丰富、形象的视听手段展开教学,可令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突破传统教学传授知识的单一局限性,令学生体味更加形象生动的知识。借助多媒体技术,我们可针对教学问题展开情境探究考量,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自我观察、发现问题、处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对于教学实践中的难点重点问题,我们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多类学习、复习素材,形成良好的背景资料,开阔学生思路,满足其心理特征并符合其认知记忆规律。多媒体技术还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交互环境,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展双向互动教学,营造优质反馈模式,令教师全面掌握学生学习现状,并快速优化教学策略方式,多为学生讲授感兴趣的内容话题,令其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自主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

2 多媒体实践教学包含的误区

当前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阶段中,存在一定的误区现象,一些教师将课堂教学变为人机互动模式,欠缺情感的有效交流,学生则只能倾听毫无感情的机器声音,观看屏幕文字与视频,教师则主体负责机器的操控,无法深入掌握学生知识学习情况,影响了课堂双向交流教学的良好效果。过多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则会令灵活生动的教学变得更为机械化与定式化,教师思路则禁锢于对机器的操控中,按部就班的为学生演示播放教学内容,设计课件无法引入模块化思想,体现了线性结构弊端,无法抓住多媒体技术精髓,不能契合学生的实践学习需求。一些教师将过分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取代了他类传统媒体形式,一些不需要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内容也通过其系统展现,无法实现良好的预期效果。有些教师为了赶潮流,令课件的制作过于华而不实,形式大于内容,令学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生动的画面之中,忽视了教学内容的中心思想,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科学引入多媒体技术,开展优质教学

3.1 双向互动、多样灵活,科学应用多媒体技术、提升课件制作水平

引入多媒体技术实施课堂教学,应把握好双向互动性,不仅应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有效反馈过程。教师应同学生展开积极的思想情感互动交流,可通过自身人格魅力、内涵感情的话语、体态,有效的多媒体技术引导感染学生,培养其树立良好的认知意识,学会用科学的文字语言表达内心情感,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系统反馈学习效果。同时,设计课件阶段中,应以学生为核心,引入模块化思想与非线性设计结构,针对不同性格特征、层次能力的学生,体现课件良好的流向性,令其依据教学需求进行有效的调节调度,符合学生接受水平、优化反馈效果,提升课件制作的智能化,反映教学实践精髓。每类教学媒体均有其各自的属性结构特征以及具体适合范畴。为此,教学阶段中,应依据具体教学内容、目标、实践对象、实验性等各项因素,有的放矢的科学选择应用教学方式。不应将多媒体技术手段全面取代传统板书教学,应关注制作课件耗费的实践成本与经济费用,同时应注重课件体现的效益产出,不应令其制作的过于花哨,应采用灵活画面设计、色彩、动画效果贴近实际,契合教育规律以及学生心理接受程度。进而令各类教学媒体发挥自身长处,形成良好的互补性,体现综合应用优势,进而提升教学实践水平。

3.2 注重实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多媒体教学阶段中,教师应树立注重实效的科学原则,明确教学目标,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基于建构主义,提升学生主动性与创新性。应通过多媒体情境互动、协作学习、会话与意义建构,体现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令其积极主动的进行资料搜集、研究分析,对于多媒体教学内容中的各类问题,主动提出各类假设并进行实践验证。教师则可通过多媒体教学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同学生一同展开讨论并获取正确结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对于课堂之中学习的知识不能全面满足,为此,我们应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自主学习良好观念,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丰富信息量的实践特征,促进其融合网络技术,快速进行知识的更新与全面传播。教师可快速将各类信息传输至课堂,将教室界限全面突破。令学生不再局限于教材课本知识,而是逐步转向由网络体系之中做全面的信息整理与搜集,进而更新学习观念,优化学习方式。另外我们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平台,更新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方式,多增加课外互动环节。例如假期时间,教师可同学生进行网络交流、实时互动,为其布置课后作业,随时检查学生完成状况,进而打破时间地域界限,真正打造多主体、大众性的良好学习交流模式。

3.3 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

教师由备课阶段开始,应明确教学目标,规划出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环节,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辅助学生快速了解并掌握该类重点难点问题。倘若学生无法快速突破、有效掌握难点知识,便会久而久之形成厌学情绪,无法提起兴趣。为此在教学阶段中,教师可优化课件设计,对于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利用原理剖析、细节演示、重点突出反复展示,分步骤讲解、层次化教学,令学生在不断的巩固、反复的演练、重点内容的精炼中,真正掌握教学内容精髓,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层级简化、步步演示,简化难点环节,摒弃传统教学媒介无法生动、反复演示的弊端问题,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全面兼容性,将各类丰富生动的照片素材、背景知识、网络片段、动画视频、影响资料等通过数据转换进行计算机储存,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多任务处理,通过多方式信息传输,令学生体味有效感官刺激,提升学习兴趣,对难点知识扩充思路、活跃思维,进而形成良好的理解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总之,针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综合优势,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杜绝教学实践应用阶段中存在的误区现象,实施双向互动教学、灵活多变的制作课件,不摒弃传统教学媒介的应用,注重实效性,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方能真正提升教学实践水平,扩充学生视野,令其快速掌握学习技巧,提升学习能力,并实现良好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任峰,田香勤,王三虎.多媒体技术在动物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16).

[2]杜可琦.多媒体技术在《传播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