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考卷里的“大学问”

2013-01-01林霞

求学·理科版 2013年3期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想要战胜对手,首先要做到的是了解你自己。学习亦是如此。

要想高考能获得成功,首先,我们必须得对自我加以客观的了解。找出自己在复习中的薄弱环节,然后努力加以克服、突破,做到有备而战,才有可能在考试竞技场上立于不败之地。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找到自己在高考复习中的薄弱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巧用考试试卷。

没错,每一次考试,老师批改过后发回来给我们的卷子,就是一份你充分了解自己、提高学习成绩的极好材料。可惜,大多数的同学往往都不那么珍惜这个“法宝”。每一次,试卷刚返回来,如果考了一个好分数,会捧着兴奋好一阵子;反之,若考了一个不好的成绩,却往往只看一眼,就扔到一边去,从此陷入考试失败的痛苦中不能自拔。

殊不知,从老师手里批改回的这些考卷都有着巨大的功用,因为它至少可以告知我们两条信息:一是你近来的复习工作有没有成效,你掌握了多少的知识;二是提醒你对课本上的知识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还有哪些未掌握,等等。因此,当你拿到批改好的试卷后,如果仅仅把目光放在考试的评分结果上,并以此分数高低论英雄,来断定高考的成败的话,就完全误读了考试的积极意义。这时,我们要做的是坐下来,对考卷上凡是被扣了分的地方都要好好弄清楚其原因,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统计方式最好以表格式最好。如下图:

通过上述表格的分析论述,我们很容易便可找出自己在复习工作上的薄弱点。

比如,如果你是因为审题马虎、粗心所发生的错误,这都属于过失性失分;而如果你是因为公式运用错误、概念混淆所发生的错误,这都属于知识性失分;数学应用题解答中,如果因为书写的格式不规范、步骤不全、运算繁琐等所导致的丢分,这都属于技能性失分;而只要一到考场上,你的大脑就一片空白,待交了卷子后立刻便一清二楚,显然,这是因心理素质不好所导致的失分。另外,对于每次考卷上“得分”原因的分析,上述表格中虽没有明确标明,但我们一样要具体区分清楚:自己到底是因为知识基础扎实所得分的,还是单靠死记硬背所得分的;是自己的确有把握解答出来得分的,还是凭借运气侥幸碰对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自己在高考复习工作上出现的薄弱环节。

前段时间,模拟考试接连到来。每次考试结束,各门学科老师想必都会集中一段时间对考卷进行点评。因此,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次机会,把各门考试后的卷子分析结果统计出来,进行综合性的分析。通常,真正的薄弱环节会连续在几次考试中浮出水面,而有的薄弱环节,甚至还会在不同科目的考试中同时显现出来。与此同时,根据表格分析结果,我们还应该做一个考试小结,总结知识部分的缺陷,哪些复习方法不当,等等。最后,通过这个考试小结,反思回顾自己前一段时间的复习工作,从薄弱环节入手,制订自己下一个复习阶段的分类调整计划,做到有针对性地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以攻克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