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风华,百年河大
2013-01-01李成
说起中国悠久的历史,你永远绕不开河南,因为作为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她有着“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的底气;提起河南的历史,你就不得不提开封,作为七朝古都,她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亦如现在的纽约;而谈论起河南开封,谈论起大学,首先浮现在脑海的,自然是有着百年历史的河南龙头高校——河南大学。
一千多年前,大宋王朝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设立在这里;一百多年前,在中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在此终结;时隔不久,在辛亥革命的曙光中,河南一批教育先贤希望效法欧美,引进西学,寻求富国强民之路。终于,1912年,就在这中国科举终结地,一所新式高等教育的大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破土崛起,成为当时与清华学堂、南洋公学齐名的中国三大留学基地之一。千年传承,文脉延续,她的设立拉开了河南大学百年历史的序幕,也为中原学子开启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如果你是第一次走进河南大学,你一定会被它古朴典雅的气质所震撼。从雕栏飞檐的南大门,到雄浑庄重的大礼堂,从灰瓦青砖的斋房,到灵巧精致的博雅楼,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昭示着民国时期留学欧美的时代烙印。它北依宋代千年铁塔,东临明代古城墙,置身其中,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微风吹来,铁塔风铃叮当,摇落无线辉光。新东方校长俞敏洪来河大授课,当天在博客里记录下自己的诧异和感动:“宋代建成的铁塔,经历战争的炮火和地震的摧残后,还依然挺立在蓝天白云之下。在校园的东面和北面,开封的古城墙变成了校园围墙的一部分,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让人一看就有历史感和深深学府的感觉……”
在河南大学,开封之于河大的关系一直是师生萦绕口头的话题。1954年河南省会从开封迁往郑州,开封犹如一个被遗落的贵族黯然失色。有人说如果当时河大跟随省会搬迁,那么将会有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将会发展得更好,然而如果河大真的搬离开封,那它失去的将是这厚重古朴的河大校园,将是那饱经风雨的历史印证。放眼国外,一些著名大学如哈佛、耶鲁、牛津、剑桥都是在远离大城市的小镇。在中国当前浮躁的现实风中,厚重幽静的开封小城对于河大,或许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馈赠。
“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曾经说过。在河大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名家巨擘、星光璀璨,培养出了中国卫星之父赵九章、新闻学家邓拓、作家姚雪垠、音乐家马可等一大批人才,更吸引了冯友兰、董作宾、冯景兰、范文澜等一大批名家来此讲学。如今的河大,有央视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王立群等一批知名学者在此潜心教学,更有被央视多次请去讲学却婉言谢绝的常萍等一大批默默无闻的良师,他们才是大学的脊梁支柱,更是大学的灵魂所在。
一百年前,河南大学将目光投向欧美,一百年后的今天,河南大学早已将触角伸向世界,如今的河南大学已与世界五十多个国家的大学建立合作办学关系,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是世界大学校长联合会执行委员、亚太大学联合会理事,在对外合作办学方面,河大无疑走在河南省众高校前面。
2008年,河南大学正式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1年河南省委、省政府通过“百年名校振兴计划”,2011年《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河南大学创建国内一流大学”,2012年9月25日,河南大学在庆祝她的百年华诞后,河大的历史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嵩岳苍苍,河水泱泱,百年学府,巍巍煌煌,正如王立群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河南大学,“你可以不选择她,但是,你没有理由不欣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