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老年人的胆石症
2013-01-01朱永康
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中老年人的胆道疾患愈来愈多,胆石症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据相关资料报道,胆石症发生率50岁以前约为10.2%,60~69岁约为38.6%。
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胆石症,就是胆囊里长了结石,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症状。胆结石小的细如沙子,大的如核桃,甚至如鸡蛋,数量可以是1粒、2粒,也可以是成百上千粒。一般情况下,结石一旦形成,就会越积越多,越长越大。
胆结石依据发生的部位不同,分为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等,临床表现各有不同。胆囊内的结石一般情况下不痛,只有当大的结石在胆囊内因人的体位发生改变而结石位置发生移动,结石频繁撞击或摩擦胆囊壁时,才会产生右上腹钝痛。另外,由于胃肠道及胆道功能障碍,胃及胆囊排空延缓,间接影响胰腺的功能,可在中上腹或右上腹产生饱胀感,有时会出现胃部灼热、嗳气、吐酸及腹胀等症状,在摄取油腻食物后更加明显。当结石在胆道内的位置发生改变,结石嵌入或阻塞肝内、外胆管,造成胆道梗阻或急性炎症时,也会发生上腹部剧烈绞痛,有时疼痛还放射到右肩部或右肩胛骨处。病人常伴有恶心及呕吐,严重者有的还会发生胆囊化脓、穿孔,导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安全。
近几年来,患胆石症的人越来越多,据统计,约有10%的成年人患有胆石症,中年妇女胆石症的发病率高达15%,我国约有上千万人患胆石症。
老年人对预防胆石症的发生尤需重视。一方面是由于胆石症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胆石症已经成为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另一方面,老年胆石症患者病情大多比较严重和复杂。积极加以预防和治疗,对保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从临床上看,老年胆石症患者往往会呈现以下一些特点。
(1)常会引起胆道较为严重的病变。胆石症一旦发作,会引发急性胆囊炎,容易发生胆囊坏疽和穿孔。胆石症也常常会引起胆囊胃肠瘘、胆结石性肠梗阻等并发症。而胆总管里的结石,则容易引起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等,其病情多较为凶险,严重的还会有生命危险。
(2)病情容易被掩盖。进入老年期,机体反应性相对变差,有时疾病已经发展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而病人却无明显的自觉症状,甚至胆囊已发生坏疽或穿孔,有的老年人还不会感到剧烈的腹痛和高热,其结果是病情被掩盖,耽误了治疗。
(3)结石不仅发生在胆囊,胆总管里也常会有结石,使病情变得复杂。由于老年人胆囊内的结石已存在多年,有的结石会由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内,进而发生胆总管结石。而胆总管结石所引起的症状一般要比胆囊内结石明显或严重。
(4)老年人免疫功能相对较低,对感染性疾病的抵抗力较差,会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常常引起并发症
胆石症最容易引起的并发症之一是胆囊炎,据统计,90%以上的胆石症病人伴有急、慢性胆囊炎,其症状表现为右上腹或中上腹不适、隐痛、餐后饱胀至夜间疼痛加重,消化不良、厌油腻。当结石堵塞了胆囊管或胆总管后可引起急性胆绞痛,剧烈时难以忍受,并牵扯至右背痛,伴有高热、寒战、黄疸、恶心、呕吐,甚至血压下降、烦躁不安、休克、昏迷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胆石症引起的最凶险并发症之一就是急性胰腺炎,一旦发生,有可能威胁生命安全。临床统计表明,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在30%左右。
胆结石还会对肝脏造成影响、常并发哮喘、引发感染性(中毒性)休克、胆道出血和胆囊穿孔进而引起腹膜炎,有可能并发肝脓肿、败血症、肝肾综合征、肝功能衰竭、糖尿病、胆囊癌等。
治疗方法有多种
临床上主要有非手术和手术两类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排石疗法、溶石法、体外冲击波碎石术4种方法,但各有其适应证,必须结合患者病情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方能收到好的效果。
手术治疗:是指胆囊切除术,这是一种已经沿用了一百多年的胆石症治疗方法。上个世纪90年代,又开始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俗称打孔手术。它与传统的开刀切除胆囊手术在本质上没有不同,所不同的只是开刀的切口较小,痛苦也相对较小,病人恢复较快,因而又被称作微创手术,深受患者的欢迎。
有了这样的手术方法,并不是患了胆石症的人都要手术,绝不要轻易切除胆囊。胆石症的发病率很高,有些人一直没有什么明显症状(临床上称为安静结石),与结石处于一种和平共处的状况。对于这样的人,不妨采取观望态度,等待有症状时再说。
胆囊切除后,肝内、外胆管结石有再生的可能,还有可能发生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等。胆囊切除后约有20%的病人会发生并发症,会增加结肠癌的发生率。另外,胆囊切除会导致内外胆汁代谢失调,直接导致人体内分泌系统消化液分泌失衡,这种失衡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正因为如此,绝不是患上胆石症就可以轻易盲目手术的。
由于失去了胆囊,胆汁不再能被储存,消化功能在短时间内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是很大,绝大多数病人会逐渐适应。
排石疗法:具有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的特点。目前主要有中药排石,针刺、耳穴压迫排石,借助于仪器排石、综合排石(指用2种以上的排石方法)等。
溶石疗法:是一种无损伤性、无任何痛苦、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有药物口服溶石、药物灌注溶石。据国外资料分析,以结石溶解或消失作为疗效指标,溶石有效率为29%~86%,平均为50%,完全溶解率仅为10%~20%。
碎石疗法:即体外冲击波碎石。患者口服胆囊造影剂,通过在X线荧光屏或B型超声波下显示胆囊,如果胆囊内有1~2颗结石,直径1~2厘米,X线平片显示属胆囊结石及胆总管、左右肝管结石,在肝功能良好,无严重心脏病、出血性疾病、活动性溃疡,胆总管下端无梗阻者,都可以在准确定位的情况下,应用体外震波碎石机进行碎石治疗。
诱发因素当注意
以下几种不良饮食习惯易使人患胆石症。
(1)经常不吃早餐。如果经常不吃早餐,会使胆汁中胆酸含量减少,胆汁不能得到有规律的排空,胆汁浓缩,有利于胆囊结石的形成。
(2)营养过剩。过食肥甘,如长期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高油腻的膳食结构,会导致胆汁成分改变。因营养物质摄入过多,体内胆固醇代谢发生紊乱,胆汁中胆盐与胆固醇比例失调,易生成胆固醇结石。
(3)饮食不规律。经常饥一顿饱一顿,使得胆汁不能得到有规律的排空,致使胆汁浓缩以及使胆汁中胆酸含量减少,易增加胆囊结石的形成。
胆石症的发生还与缺少运动有关。
及早预防很重要
(1)饮食规律,三餐定时。使胆汁能有规律的排空,不至于淤积在胆囊中,形成结石。
(2)荤素搭配。尤其是要注意保证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对已经形成胆石症的人来说,还能有效阻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3)多喝水。最好是喝白开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以促进排尿畅通,稀释尿液成分,防止结石形成。
(4)多运动。勤于锻炼能对胆汁起到促排作用,有助于防止胆结石的形成。
(5)保持心情愉快。根据中医理论,情志不畅会导致肝气郁结,这也是形成胆囊结石的原因之一。现代医学也认为,胆石症属典型的心身性疾病,与人的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要想防止胆石症的发生,必须保持良好的情绪,做到心情愉快。
(朱敏为整理)(编辑汤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