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目标图示结构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2013-01-01刘海军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3年1期

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教学中师生的交流与互动,真正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近年来,我校根据生源质量、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提出了“不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的课改理念。我校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实现“班班通”工程的基础上,倡导目标图示结构教学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下面,我从什么是目标图示结构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课堂中如何运用目标图示结构教学法、理论依据和意义等几个方面跟大家交流一下。

一、目标图示结构教学法及其在课堂中的应用

目标图示结构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简要的符号,浓缩的文字、线框、线段、箭头、简笔画等构成特有的图文式样,运用电子白板、计算机、多媒体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目标图示结构教学法能够展现抽象的思维过程,使讲解有所依靠,思考有所指向,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有效地改善教学效果,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

1.“并联式”。主要用于某一个知识面或某几种相关并列的知识联系层面构成一个知识体系,制作时主要用线段、大括号等形式来表现。如我校优秀教师白芳在讲《我的老师》一课时,在分析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共同制作完成了这一课的知识结构图,运用“并联式”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和中心思想,总结出写作方法。这样一来,不仅能使课文的内容清晰明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见图一)。

2.“串联式”。用于某一知识层面发展的过程或相关知识层面“串联”构成的知识体系。一般制作时,用箭头、线框等表示有关内容的联系。如青年骨干教师李志红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针对学生解题能力差、做题过程中常常会丢三落四的情况,用“串联式”图示结构清楚地展现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记住,解题时思路很清晰(见图二)。

3.“图表式”。主要运用图表对知识进行分类归纳,从而达到使学生对知识系统把握、快速记忆的目的。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挥联想能力和视觉记忆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加快教学的进程。例如,语文教学中对于几部古典文学名著的比较研究,就可以运用图示表格来展示(见图三)。此外,历史上的战争类、制度类,英语上的语法类、词性类,语文上几种文体的比较,以及数学学科讲列方程时,都可以这样做。

图表式,既是一种教法,又是一种学法。在教学中恰当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起到提纲挈领、分门别类、系统醒目、快速记忆的作用。教师善于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提高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4.“简笔画式”。主要用于某一事件或相关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利用黑板,以凝练、概括的图示形式把学习内容形象地展示出来,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掌握知识。它有简洁明快、易读易懂、深入浅出、化繁为简、直观形象等特点,在各学科中运用广泛。

5.“金字塔式”。主要用于反映较为抽象的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变难为易,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6.“集合—放射式”。主要用于总结整理本学科宏观知识体系时,它着眼于单元之间、章节之间甚至三个年级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把握,其知识的跨度更大,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更加有效。这种方法包括“知识之树”型的示意图,它应用于各学科总复习时效果最佳,尤其是文科运用更能展示知识的立体化、脉络化和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性和联系性。

以上六种方式,根据不同学科的知识特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多媒体技术亲手设计、制作出知识图,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已被教学实践所证明。

二、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运用目标图示结构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符合脑科学原理。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按功能可分为左、右两半脑,我们习惯上称为“数字脑”和“模拟脑”,它们分别处理语言、数字、逻辑等抽象信息和图像、模型、音乐等直观信息。图示方法,图文并茂,充分刺激左、右两半脑,使左、右脑同时兴奋,共同参与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强化大脑皮层的双向联系,加强对同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更符合最近脑科学研究中表明的全脑功能,充分挖掘大脑的潜力,协同左、右脑发挥全脑的思维功能。

符合直观性和启发性原则。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应用目标图示结构教学法,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使课堂更加生动、直观,使知识条理化,从而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认知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符合学生认知和记忆事物的规律。信息技术与目标图示结构教学法相结合,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线条、箭头反映思维的指向功能,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注意力不易分散。眼观图示,耳听解说,心想内涵,多感官的有机结合,给学生形成外在的感性认识,同时借助图示揭示了知识的内涵、事物抽象的本质,充分展现了各知识点间的内在关系,揭示了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及内在联系,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和掌握知识体系。直观思维、抽象思维相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和记忆规律,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减轻了学习的负担。

符合信息技术本身具有的知识容量大、传递快的优点。目标图示结构教学法能有效地传递信息,提高信息传播的数量及质量,更能展现知识间的联系和内涵,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可使学生更容易、更直观、更方便地接收信息。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目标图示教学法的应用研究,对于教师与学生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实施生命课堂具有重要意义。对教师来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信息技术和目标图示的结合使教师教有所指,导之有“的”;具有在单位时间内能较多地传授知识,增加信息量的功能,使教师导之以“实”;丰富教师板书内容,手法多样,使教师导之以“活”;能鲜明地突出特点,便于释疑解惑,使教师导之以“效”。对学生来说,能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学有所向、有的放矢;便于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视、听、读、写、画、讲、思等练习,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便于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点点相接、线线相牵,形成知识之“树”。目标图示结构教学法形象直观的特征,能引起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减轻学生学习心理负担,从而改善学习效果。

总之,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实施目标图示结构教学法,突出课堂鲜明的特色,使每节课都能做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记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当然,目标图示结构教学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使其更加完善。

(本栏责编 肖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