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英语教师合作中的认同与协商

2013-01-01赖丽萍江峰

知识窗·教师版 2013年4期

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其核心理念就是要建立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教师合作是指教师个体或群体基于共同的目标,通过平等协商、共同探讨、理性沟通的方式而采取的联合行动。大量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教师合作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合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中外教师合作教学为视角,以英语口语教学为范例,把合作教学的过程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探讨了中外教师在合作过程中的认同与协调问题。

一、中外教师合作的现状

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开放政策的指引和外事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外籍教师的身影逐渐出现在不同层次的英语课堂上。但遗憾的是,外籍教师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尽善尽美。虽然外籍教师参与英语教学能增强教学效果,但是“未受过训练的、不合格的外籍教师也是一种潜在威胁”。

针对外籍教师在我国任教的现状以及外籍教师单独授课的一些弊端,我院尝试在英语口语课中运用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模式,即由一名中国教师和一名外籍教师同台授课,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院已基本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外英语教师合作教学的模式。在合作过程中,笔者发现中外教师存在截然不同的教学理念。这容易引起双方的冲突和误解,从而影响教师之间的合作。

二、中外教师在合作教学三个阶段中的认同与协商

1.课堂教学前

在教学前,中外教师应加深了解,增进情感的交流,因为默契的合作关系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首先,中外教师可以通过广泛接触和充分交流,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和个性特点,以减少在教学中可能发生的文化冲突;其次,中外教师应共同参与课前备课,商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课堂活动,划分彼此的教学角色和任务,确定可行的教学方案。

2.课堂教学中

中外英语教师共同授课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英语交际的“强语境”。如在教学中,中外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对话,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两位教师的互动和表演中把学生引入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欲望,达到让学生开口说英语,用英语交流的目的。但是,教无定法,中外教师还需要随时应对课堂中的突发情况,教学内容太难或太容易、学生不积极参加课堂活动、班级管理等问题都会使教学发生“节外生枝”的情况。这就要求中外教师在教学中保持眼神和语言的交流,协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尊重和认同一方提出的可行办法和良好建议,从而完成合作教学的目标。

3.课堂教学后

在课堂教学后,中外教师可以共同总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探讨改进教学的办法和途径,交流各自在教学中的感受和体验,并商讨下一步的教学计划,这是成功实施合作教学的重要环节。

三、启示

中外英语教师存在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文化差异,会对合作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如果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差异,也能为合作教学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中外教师应抱着共同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相互学习、相互补充,从而在合作中配合默契,成功实施合作教学。

参考文献:

[1]黄慧霞.中外教师英语合作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0,(12).

[2]赵云梅.中英教师合作教学中教学差异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8,(8).

[3]张一忠.高校教师合作:理论基础与实施策略[J].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2011,(11).

[4]柏木华,牟宜武,Lydianne Loredo.中外教师合理教学对学生和教师能力发展的作用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4).

※此文为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外英语教师合作教学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1WX320。

(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