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七彩斑斓

2013-01-01黄明

知识窗·教师版 2013年4期

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诺千金”的佳话传诵了几千年。现今,不守承诺、欺骗欺诈等失信现象屡有发生,这些不良现象侵蚀着校园,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为了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在校园开展诚信教育势在必行。

一、诚信教育三纳入

诚信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根本。在学校开展诚信教育,既有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又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学校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诚信教育:

1.将诚信教育纳入学科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如教师可以在德育课程和文科教学中增加诚信教育的内容,寓诚信人物、事件等于教学之中;教师还可以在理科教学中体现科学家们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精神,从中体现诚信精神。

2.将诚信教育纳入管理体制中

要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教育制度,以强化诚信教育,就要把诚信的具体规定列入有关的制度中。如在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中,学校可以制定学生诚信守则,让学生签订诚信协议书,从而把诚信教育纳入我校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和日常管理工作中。

3.将诚信教育纳入环境建设中

校园环境建设是开展诚信教育的摇篮。如精心规划诚信教育专栏、设置诚信教育的网站等,以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帮助学生分清是非,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获益,提高思想认识。

二、诚信教育三方式

1.身边故事学诚信

笔者在晨会课上开辟了一个“诚信故事天天讲”栏目,组织全班学生收集诚信故事、诚信格言,每天轮流进行演讲。“曹操断发”、“曾子杀猪取信”、“开不出花的花籽”……一时间,古今中外、名人伟人的故事不绝于耳。在寻找诚信的过程中,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诚信原来就在身边。另外,学生也会找一些反面事例,如身边的朋友和同学说谎、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笔者趁机把正反事例进行对比,以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2.日常小事达诚信

教师可以从日常学习和生活小事入手,教育学生必须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营造互相督促、互相约束的良好氛围,形成诚信是美德的精神风貌,使学生在诚信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如笔者在班上开展了摘取“诚信之星”活动,号召学生自我约束、互相督促,每学期以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者结合的方式评选出班级的“诚信之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家校配合促诚信

家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笔者与家长积极联系和沟通,将各项评比要求告知家长,实行家长打分制。这样既把学校的诚信教育和家庭的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又扩大了学校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诚信素养。

三、诚信教育三要素

1.建立学生个人信用档案

教师应记录和监督学生个人的信用状况,利用信息网络和信用档案,把“失信者”的“失信”行为记录下来,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建立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加大失信成本,在学生脑海中建立“失去诚信,寸步难行”的思想,可以进一步减少失信行为的发生。

2.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诚实守信的榜样

教师只有通过学习,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意义、人生意义,才能从内心深处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取信于学生”,师生共筑诚信。

3.以学生为主体,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诚信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上门参观、走访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立“班级意见簿”、“校长信箱”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诚信教育,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滴水能够折射出太阳的七彩斑斓。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一定要本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方针,才能实现诚信教育的终极目的——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