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2013-01-01欧阳卫
摘要:提问在教学中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许多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认识程度不够,不能准确把握提问的原则,也不能科学地设计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分析了历史教学中无效提问的表现,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教师能遵循有效提问的原则,切实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历史 教学 有效性 提问
《学记》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说教师要善于引导,而不是勉强牵引,要激励而不是压制,要启发而不是代替。这也说明,恰当而有效的提问对历史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历史教学中无效提问的表现
有效性提问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是沟通师生的桥梁和纽带,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但是,仍然有许多教师提出无效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课堂提问没有方向性,浅显、琐碎的问题过多
有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提问时只要求学生简单地以“对”或“错”来回答,看似有问有答的互动课堂,却缺乏实质性的思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课堂提问准备不充分,随意性较大
有些教师没有认真备课,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问的随意性较大,问题或过浅,或过深,或不着边际。
3.课堂提问流于形式,学生无法充分思考
有些教师担心教学时间不够,提出问题后只留给学生几秒钟的时间思考问题,并在学生还未想好答案时就给出答案,导致学生没有开动脑筋,既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会使他们形成懈怠心理。
4.评价枯燥,学生无法给予针对性的反馈
有的教师只以“对”或“错”来评判学生的回答,并没有起到引导方向、指点迷津的作用,甚至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予理睬,也不作出任何评价,使学生不知回答是否正确。
二、历史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1.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应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目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提问,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教师的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及时、合理的评价,以培养学生获取、组织和评价信息的能力。
3.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通过导入提问,可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主题学习的提问,可引导学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历史发展脉络,加深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通过课堂小结提问,可达到检查反馈、升华知识的目的。
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应巧妙设计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识记、认知、理解和知识迁移等能力,从而实现多维的教学目标。
三、历史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原则
1.联系实际
只有从社会和生活热点入手、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设计问题,才能达到提问的效果。如针对“台独”分子的猖獗、两岸的交流、我国政府对台湾的政策、美国政府有关台湾问题的政策等进行设计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加深对台湾问题的认识。
2.以旧促新
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与学习经验出发,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以旧启新,新旧整合。在巩固学生已有知识的前提下,突破学习的难点、重点和疑点,生成新的知识结构,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合理运用等待和赏识激励
教师应合理运用等待和赏识激励,从而达到课堂提问的效果,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提出问题后,教师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不要立即给出答案;②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用足够的时间来评价、说明、补充或者修改学生的回答,使答案更系统、更完善。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在设计提问时,教师一定要遵循提问的原则,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入手,针对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设计有效问题,避免无效提问。如此,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师生的思维在教学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