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途径
2013-01-01李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数学教学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相较于传统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理念更强调“以人为本”,教学重点也从单纯地让学生掌握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立足课堂,展望未来,将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实践能力的培养
1.充分准备
在教学前,教师应先做好准备工作。如事先把教学需要用到的案例分配给学生,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再汇总、分析和筛选收集到的信息。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又使学生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数学生活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2.积极引导
在学生掌握了某一个知识点后,教师应以该知识点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与该知识点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或者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换为简单的数学问题,然后用数学知识解决它。在这个“走出去——再回归”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个知识点,并学会融会贯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训练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3.分组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设置一些有深度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引入竞争和奖励机制。分组讨论的作用在于,为学生的讨论、分析、观察、倾听、思考提供了平台,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交流,自由、平等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获得更多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机会。在分组学习中,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帮助实践能力较弱的同学,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形成相互协作的意识。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深层次地思考与探索知识,积极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巨大的成就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行为逻辑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在不影响课堂秩序的前提下与学生进行互动游戏。在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2.培养想象力
教师应先认真研究教材,不断挖掘能扩散学生思维的素材,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时机提出,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并自行组织语言进行描述,赞扬学生独特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于想象力不丰富的学生,教师则应循循善诱,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从平凡的事物中衍生出发散性的想法,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思维能力的培养
1.促使学生思考
在备课时,教师应认真归纳和总结教学内容,设置难度适中、形式多样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提问时机,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当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之后,教师应适时给予表扬,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好榜样。
2.鼓励学生自我表达
“言传身教”是主要的授课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表达方式,做到用词准确、表意清楚、条理清晰,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授课内容。此外,教师应尽量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使用准确、逻辑性强的语言表达想法,不断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应不断将现代教学理论融入教学中,给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丰富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使学生不仅会想、会做,而且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学习中逐渐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塘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