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学生心理,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
2013-01-01李玉平
邱耀德教授在一次关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报告中指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依托学生的学习心理来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就如何透视学生心理来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谈了两点体会。
一、组织体验活动,迸发学生智慧的火花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观念上。笔者接触的都是7~13岁的小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渴求都源于学习的动机,而玩是他们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紧紧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在学与玩的过程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如牛津英语教材中有关于动物名称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低年级学生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首先在教室的黑板上画一个弧形的卡通大门,旁边写上“zoo”,然后在大门里面画几只小动物,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猜到“zoo”的意思;在教学新单词前,教师可先让学生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并展示给其他同学看,教师根据学生所画的图画来教授动物的名称;在第三部分的操练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再次对照图片说一说他们喜欢的动物的英文名称,比一比谁的发音最正确,了解的动物名称最多。此外,教师还可以改编《两只老虎》的歌谣,把本课所学新单词编入歌谣中,让学生们一边演一边唱,在反复操练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在教学中年级的学生时,教师可以采用猜一猜、演一演、比一比等形式,让学生给自己喜欢的动物编一个谜语,让其他同学来猜一猜;在演一演的环节中,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请一位学生用英语描述一种动物的样子,另一位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如果答对了,两人交换角色,继续游戏;如果答错了,游戏立刻停止。最后,比一比哪组学生答对的最多。只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设计出相应的活动,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师生心灵碰撞,铸造和谐型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探索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邱教授认为:“师生关系对小学生的学习wsaKxMocA1IXsaNsPHXTZg==成绩有显著的影响。师生关系良好,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好;如果师生关系不好,那么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有所下降。”研究表明,师生之间心灵的不断碰撞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的一言一行能直接影响到学生,面带笑容的教师能让学生放松心情,引发一系列的良性反应。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反应迅速、思维活跃,从而发挥最大潜能,更快地理解知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充满激情的教师会把热情传递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和你交流。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尝试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去寻找问题的根源;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请不要吝啬笑容,也许一个微笑也会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学生得到了赏识才会进步,有自己的成果才会更加努力。”在表扬中成长的学生更懂得欣赏。有人说,学生的眼睛是纯真无邪的,透过学生的眼睛,你能看到他心里在想什么。所以,教师还应该有双能看懂学生眼神的慧眼。害羞的学生也许会用眼神告诉你:“老师,这道题我也会,希望你能给我一个机会。”学困生的眼神也许会告诉你:“老师,我不是不想学好,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我需要你的帮助。”“罗森塔尔”效应也证实了这一点:师生间不断的交流与互动,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当然,在课余时间,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放低身段,试着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努力成为他们的朋友,从而帮助他们。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紧扣教材,了解教学主体——学生的心理,并满足学生的各方面需求,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童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