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五环节”教学法
2013-01-01张美兰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预——问——听——练——结”五环节教学法,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有益借鉴,为广大学生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五环节 教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无定法”是说没有永恒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即使人们公认的某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必定会因教师、学生、教材而异。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采用五环节教学法,即“预——问——听——练——结”,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预
预,即预习。有些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认为预习不重要。甚至有的学生说,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时间就不够,哪里还有预习的时间。这是学生对预习的错误认识,其实如果课前做好了预习,不但可以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还可以减少课后复习的时间。预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①课前准备充分,为课堂专心听讲奠定基础;②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找出学习的重点、难点、趣点以及不理解的内容。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带着目的去听课,既能避免“45分钟”平均使用注意力,又能避免产生疲劳感,提高听课的兴趣,使大脑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③预习可以在新旧知识之间架立桥梁,做到“温故而知新”。
二、问
预习后,学生可以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上记号,以便在下次听课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问包括三方面:①深入理解新课内容后的提问;②对重点和难点的提问;③对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提问。如学习分式时,就可以与分数的知识联系起来学习。
三、听
要想提高听课效率,学生必须要专心地听,即不分心、不开小差、专心致志地听课;思路连贯地听,即保证思路的连贯、不间断;抓住关键处听,即听讲时,学生要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趣点,这样才能听得轻松、学得愉快。
笔者对学生提出了三点听课要求:一是听懂,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力;二是听全,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三是听话,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四、练
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实践训练活动。如果学生不及时巩固和复习课堂所学知识,没有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知识就会“稍纵即逝”。因此,对于教师布置的练习,学生必须按时、独立完成。在练习时,学生一定要读懂题干的意思,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分析未知条件,明确题目的问题,最后再着手解答题目。例如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目:“-1×2×(-3)×4×(-5)×6×(-7)×……×(-2003)=?”笔者一看到这道题目,就感觉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难了。但是仔细一看题目,原来只需要学生判断这道题目的符号,这样解答起来就容易多了。可是很多学生都因为没有看清题目的要求,而放弃了做这道题目。
思考是练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练习之后进行相应的思考或反思,可以使我们解惑,“学而不思则罔”;可以使我们加深记忆,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对问题思考得越深,记忆就越牢固。”会思考的学生往往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解决过去没能解决的问题。
五、结
结,即一方面全面归纳课堂学过的新知识,使知识条理化;另一方面,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的体系之中,使知识系统化。
在小结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取长补短,同学间互通有无,进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寻疑、质疑的良好习惯。当然,教无定法,在课堂中如何实施教学,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三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