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途径

2013-01-01刘年生吴芳东

知识窗·教师版 2013年4期

摘要:布置作业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也是教学效果的反馈途径。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是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影响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几个途径,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作业 有效性 途径

作为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补充和延续,作业能反映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但是,数学作业的作用和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不仅形式单一、内容重复,而且效果低下、评价方法单一等。因此,积极探索如何提高初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十分必要。

一、影响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因素

1.数学作业的性质

数学作业以书面作业居多,以计算题和证明题为主要形式。这种机械、单一且重复的作业形式,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数学作业量的问题

从总体上来看,很多教师希望通过题海战术来强化学生的理解。这样不仅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空间,而且容易出现抄袭作业的现象。因此,科学、合理地布置数学作业才能体现数学作业的价值。

3.数学教师设计作业的目的

作业设计的目的是否明确将直接影响作业的效果。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要求学生完成同步练习,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而且还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4.数学作业的难度

对于难度较大的作业,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提示和点拨;而对于难度较低的作业,教师应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二、提高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途径

1.精选并设计数学作业题目

精心挑选和设计的作业题目能在短时间里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如在教学同类项之后,教师可以设计“找朋友”这种游戏型作业,让每位学生在纸片上任意写出一个包含字母a或b的单项式,然后让学生以找朋友的形式找出单项式的同类项。这种形式活泼的作业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2.布置多样化且有层次感的作业

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如采用读、想、做三者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设计分层作业,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成。如教师可以先把学生分为基础薄弱、基础中等和基础较好三个层次,在备课过程中,再把作业分为基础题、拔高题及扩展题三大类,并标记出必答题与选做题。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灵活选择作业,从而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3.增强教师对数学作业的把握度

首先,教师要明确数学作业的完成标准。布置作业时,教师应向学生提出完成作业的标准,学生再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和自己的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的作业计划;其次,教师要高度关注作业完成的进度。布置作业后,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并进行定期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时,教师必须及时给予提示和帮助,详细讲解学生普遍存在或容易犯错的问题,纠正学生的错误思路;接着,教师可在班级内创建作业批改小组,发挥数学成绩优异学生的带头作用,总结在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告诉小组长,让小组长汇总各小组的作业批改及作业完成情况,再向教师汇报;最后,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详细地写出评语。这样既能鼓舞学生,又能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刘年生 江西省南康第七中学;吴芳东 江西省赣州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