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012-12-31关曦

科技资讯 2012年26期

  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文字的同时,必须结合课文内在思想感情,挖掘教材的育人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 思想品德素质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b)-0206-01
  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题中应有之义,一方面要通过课堂的教学来实施,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采取有效措施,把课堂思想道德培养延伸到课堂之外,在学生放学之后,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具体过程中,因此,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语文教师更因该牢固树立这种理念意识,积极转变思想观念,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有针对性的开展理论探索与实践摸索,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这一任务,同时还需要发动学生家长及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做好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有鉴于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进行了探讨,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1 纯洁师德师风,塑造良好的语文教学队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把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提升起来,就首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加强自身道德品质修养。身正为范,师德为高。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时刻注重自己的修养,做学生的表率。语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能力、更重在渗透如何做人的人生哲学的重大课题。要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就应该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状况、良好的性格、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坦荡的胸襟。中国社会的四化建设需要一批优秀的新人,这些新人是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武装起来的跨世纪新人,他们接受新生事物快,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我们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其适应现代化、法制化的步伐,真正长大成人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正因为这样,我们更因该要培养学生养成自觉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守法意识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2 甄选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在教学设计中凸显德育要求
  众所周知,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比如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等,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优秀事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其中有许多关于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等内容的文章,都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素质的良好资源。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利用这些课文内在的思想性,通过课文里的语言文字,生动事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不失时机地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升华。我们还要擅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所学所想与学生一起分享讨论,让学生在思考中成长,通过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向上的氛围,逐步确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从小立志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提高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中学语文课本中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很多,特别是那些“文质皆美”的课文,但受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和阅历浅的限制,往往对一些课文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不了解,从字面上又很难把握,这样就影响了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音像资料为学生提供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真实的时代画面,通过这谢J0gI2w9XuD0FX+mI4jO/JAr4xvVB0DRM+xHIKNWhsAM=刻意的强化,既缩小了学生和课文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很好的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如学习《生命与和平相爱》一文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可以通过文中的主人公体现的思想性格,来分析其形成的根源,通过讨论让学生们自己认识到这种优秀品德的形成过程,他是需要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其中的很多优秀的品质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通过对戴维这个人物的全面分析,我们还可通过欣赏他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和语言的钟情和维护,最终珍惜生命,憧憬和平,希望人类的生命能够与和睦相处,最重要的是如何懂得国与家、民族与个人休戚与共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对当下国际社会中发生的种种纷争乃至冲突,给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的种种灾难,引导学生体会,生活在和平幸福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结果,最终提升课堂教学的境界,使学生人格得到升华。
  3 打造绿色语文课堂,在教学活动中凝练学生品德
  3.1 课堂教学与课后培养并重,有效利用实践活动,塑造学生道德人格
  课堂教学是任何一门学科教育的基础,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首先在于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老师课堂教授,离开这点谈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舍本逐末。因此做好课堂教学和课堂学习两只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这个是德育的关键。那么该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并有所成效呢,文中以语文教学为例进行相关探讨。抓住课堂教学凝练学生品德,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导入和实施等方面都巧妙地注入品德教育的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提供的有效德育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然后在教学中找准适宜的机会进行教育,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品德教育。
  要做到有效地挖掘、整合德育资源,需要教师有较深的理论修养和掌握丰富的德育材料。一方面,语文老师应该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品德教育,要掌握一定的语言和课堂艺术,结合教学实际,真正使我们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学的艺术魅力,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人格的熏陶和品格的培育。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力求还原教材的本真用义,在此基础上发现丰富内容下的精华,同时我们还应掌握一定的表达艺术,在思想和观念上对学生进行熏陶,引导学生关注国计民生、人类发展等问题。同时,我想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也是进行课堂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方面。
  3.2 创新教学方法,营造民主气氛,贯彻美学思想,激发学生内在道德品质
  在课堂上,我们自己先要培养创新意识,并以此为原则进行对学生的创新指导。大家都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敢于思考,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在讲授《纪念刘和珍君》中刘和珍的死时,教师可以通过剖析词句,叩启学生心灵之门,引发学生昂奋动情,自觉地树立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和高尚的品德。总之,语文教学一方面要向学生展示祖国语言文字的美,还要利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同时也要向学生渗透品德教育,既强化了知识训练,又提高了学生的品德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