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国县实施“五大工程”加快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

2012-12-31李建军

老区建设 2012年21期

  兴国县是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和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作为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兴国县,准确把握新一轮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结合苏区振兴发展,积极探索贫困地区城乡统筹发展、贫困群众致富的新路子。
  一、锁定目标,转变工作思路抓扶贫
  今年以来,兴国县围绕“一年一变化,三年大变化,2020年同步奔小康”总体目标,全面打响了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正在实现“四个转变”:
  1、扶贫理念变“就扶贫抓扶贫”为“城乡统筹扶贫”。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高标准编制了《罗霄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兴国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兴国县新阶段扶贫开发规划》,规划布局了“以县城为一级中心城市(核心城市),城岗乡、古龙岗镇为二级重点城镇(次中心),其他乡镇为三级城镇”的三级城镇网络体系,积极探索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高标准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205个,城乡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2、扶贫对象变“见缝插针扶贫”为“整村连片扶贫”。在坚持以建卡贫困户为单元实施扶贫的同时,实行“以群众为主、社会帮扶、资源整合、以点带面”的集中连片整村推进扶贫新模式,着力对165个省级扶持重点贫困村进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并坚持重点贫困村与危旧房改造相结合,今年计划改造危旧房10760户,高标准规划集中建设点54个。同时,着力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启动实施了20座重点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一批水利设施建设;苏区大道改造和兴莲至新开岭段等一批交通设施建设;农网改造升级35千伏及以下工程等一批电力设施建设。
  3、扶贫方式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坚持把扶贫与扶智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推进“雨露计划”培训,今年新增转移农村贫困劳动力8856人,全力抓好九年义务教育,启动了投资2272万元、总面积达20690万平方米的26个中小学校舍D级危房改造项目。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出台系列扶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积极引进洽谈江苏东珠景观股份有限公司等战略投资者,投资发展油茶、花卉苗木、灰鹅、脐橙等产业,今年上半年全县农业产值达9.8亿元,同比增长10.9%。
  4、扶贫格局变“政府推动扶贫”为“三位一体扶贫”。变过去仅靠政府扶贫为专项、行业、社会“三位一体”扶贫。积极向上争取,争取落实了兴国至赣县高速公路和中央苏区烈士陵园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全力向外招商,通过举办2012兴国(深圳)招商投资环境推介会,引进香港亚太矿业钾长石及高岭土深加工、深圳华讯方舟通讯电子等超10亿元项目5个。加强帮扶支持,组织各县直单位、有实力的企业主动与挂点帮扶贫困村的联系帮扶,在资金、技术上予以大力支持帮助,使其早日脱贫致富。
  二、科学研判,立足县情实际看扶贫
  通过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兴国县区域贫困状况有所缓解。但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观察和判断,当前贫穷落后面貌仍未根本改变,按照2300元的新扶贫标准,全县仍有贫困人口20.4947万人,主要表现为四个“不”:一是产业发展不发达。工业产业技术含量较低,工业企业税收过千万的仅5家、过百万的仅14家;农业产业总体规模小、管理粗放、效益较差;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近乎空白,旅游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二是基础条件不完善。全县仍有645公里四级以下等外公路、215座四五类危桥亟待升级改造;仍有6450座“七小水利工程”亟需改造完善、24.55万群众饮水不安全;电力、通信、城市功能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三是社会事业不繁荣。教育设施严重不足,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缺口29.04万平方米;卫生保障体系弱,每千人病床数、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只有1.6张、0.7人和0.72人,分别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4.9%、39.1%和47.4%。四是发展能力不充足。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2.6%,受过专业培训的劳动力仅占19.4%,直接影响其农业经营效益和竞争收入较高非农就业岗位的能力。
  三、民生优先,着眼发展全局谋扶贫
  兴国县将始终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四个转变”的思路,优先启动、优先关注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民生问题,全面实施“五大工程”,把兴国建设成“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县”。
  1、全面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是落实中央关怀、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是拉动内需、扩大投入、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利契机。为此,坚持把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作为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着力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实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一户一宅、节约用地,分类分批、统筹推进,规范程序、阳光操作,合理选择改造建设方式,优先解决最危险、最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十二五”期间,力争全面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和村庄的环境、公用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完成1.25万名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移民搬迁,努力建成一批规划科学、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和谐秀美乡村。
  2、全面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加快建设一批交通、水利和电力等基础设施,有效解决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瓶颈问题。一是加快交通设施建设。争取尽快开工建设兴国至赣县茅店高速公路、南昌一兴国一赣州一深圳客专并设站兴国;优先安排专项资金推动兴国加快实施县乡村公路和危桥改建工程,全面提升公路通行运输能力,形成便捷、高效、安全的公路交通体系。二是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新建和改造“七小”水利工程,到2015年,实施土地自然资源综合治理与中低产农田改造10.12万亩,解决24.5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三是加快电力设施建设。着力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力争到2013年,基本解决农村电网建设水平低、供电不足、电压不稳的问题,提高贫困乡村电网供电能力。
  3、全面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坚持把加快产业发展作为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根本途径,力争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减少贫困人口10.7万人。一是壮大工业产业。积极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倾斜,加快建设优势产业集群,重点围绕矿产品加工、新型建材、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四大工业主导产业,打造一批领军型、航舰型企业,形成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突破30亿、15亿、10亿元的企业方阵。二是培育农业产业。围绕打造“绿化生态示范县、高产油茶重点县、花卉苗木大县”目标,推行“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为主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脐橙、烟叶、制种、生猪、花卉苗木、蔬菜、油茶、灰鹅等农业主导产业。到“十二五”期末,建成“30万亩高产优质油菜基地、15万亩水果种植基地、1.5万亩水稻制种基地、1000万羽灰鹅养殖基地、1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1.5万亩烟叶种植基地”六大农产品产业基地。三是繁荣第三产业。围绕“将军故里、军工摇篮、山歌之乡、堪舆圣地”的总体定位,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和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打造对接粤港澳、闽台地区的旅游后花园;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规划建设以兴国经济开发区物流园为主体,以若干个内部物流园为辅的专业化物流仓储基地,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
  4、全面实施公共服务建设工程。坚持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改善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今年全面完成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到2015年,全面消除农村学校B、C级危房;重点组织实施好兴国中学新建,以及潋江五小、省级示范幼儿园、红军子弟小学、开发区中学等一批项目,着力解决教育基础薄弱问题。二是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和完善医疗救治、疾病预防和卫生监督三大体系,加快启动实施人民医院改扩建和中医院、妇保院迁建工程,优化城区医疗布局。同时,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规范农村卫生所,拓展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三是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到2015年,按标准实现县有“三馆一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体育场)、乡有“一站”(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有“一室”(文化活动室),乡镇农民健身广场覆盖率达60%以上,村、社区文体设施覆盖率达50%以上。
  5、全面实施贫困群众素质提升工程。坚持创造条件让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十二五”期间,全县将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4.2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8万人次。一是着力抓好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鼓励农村贫困家庭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费补贴;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落实国家助学金政策。二是着力抓好乡土人才培训。重点依托“阳光工程”、“雨露计划”以及农业重大工程项目,采取集中办班、现场实训、工学交替等方式,对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开展培训,通过技术指导、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帮助树立创业理念、掌握创业技巧、提高经营水平、扩大经营规模、领办经济合作组织、创办农业企业,培育一批乡土人才。三是着力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利用“手把手、面对面”现场培训、入户指导、发放光盘、明白纸、科技流动服务车等传统农技推广手段和“12316”农业服务热线、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等现代信息媒介,逐步逐户扎实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责任编辑: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