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设计史论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
2012-12-31赵继学陈鸿俊
职业时空 2012年10期
摘要: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与质量监督的作用。依据有效教学理论,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学有效性的评价取向,提出科学有效的评价策略,促进高职设计史论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设计史论;有效教学;评价策略
设计史论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专业水平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受“重技能、轻人文”的实用主义教育观的思想影响,当前在设计院校不同程度都存在着设计史论课程边缘化,教师教得苦教得累,学生不爱听不爱学,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这在高职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从整体上调节、控制教学活动的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不但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导向、激励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依据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构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高职设计史论有效教学评价策略,以此指导高职设计史论教学,对于提高高职设计史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将起到重要作用。
一、有效教学的评价内涵及其研究意义
有效教学作为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其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但是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有效教学的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有学者认为,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有学者认为有效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智力学习的教学。还有学者认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教学结果的教学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凡此种种,虽在具体的表述上有所不同,但其核心价值观却是相同的,即通过教学让学生从中受益,获得发展。依据有效教学理论,我们不难推断出,对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就是在有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和结果作出的价值判断。其核心就是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选择的教学策略和具体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学目标达成的影响程度。
对有效教学评价的研究,其一是促进课堂教学变革的需要。有效教学评价是对有效教学理论的现实体现和实际应用,有效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将促使教师不断地改进和调整与评价标准不相适应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其二开拓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的新视角。传统的教学评价仅仅关注教学行为或学生的学习行为,有效教学评价不仅仅关注行为,更关注实际效果,把能否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其三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有效教学评价能够促使教师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调整教学内容及策略,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对于学生而言,有效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实现,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推动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高职设计史论教学评价的现状
设计史论课程因院校性质及专业方向有别,故此相关的教学评价机制也有所不同。在高等职业院校设计史论课程主要以专业基础课、文化素质课的面貌出现,对其教学效果的评定主要体现出以下五个特点:①评价观念较为陈旧。认定一堂课好不好主要是看教师讲课是否熟练、条理是否清楚、概念是否准确、重点是否突出等,而不是学生学了多少,有什么收获,教学评价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②评价主体较为单一。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一般都是由所在学校的教学督导、部门领导和学生代表来完成的,他们大多能够客观、公正进行评价,但不排除由于专业背景的不同、经验阅历的不够等而造成评价的信度不高的情况;③评价目的较为功利。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多被用在了教学管理方面,用在了教师晋级评先方面,而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其他功能,如诊断、激励、导向等则较少关注;④评价标准欠科学。对于设计专业技能课和设计史论这类文化基础课,学生的重视程度不一样,设计史论教师上课的难度与付出要大的多,而在教学评价中,采用的是同样的标准,使设计史论教师的积极性很受打击;⑤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面,以知识为核心,更多地集中于考察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接受的数量有多少,掌握程度的深浅等,而忽视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及其它方面能力的培养,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偏离了有效课堂教学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价值”的基本理念。
三、教学评价改革的价值取向
目前,许多高校都在进行教学评价机制改革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评价的导向性失衡仍是困扰当前评价的关健问题,急需改变其评价理念和模式。从高职设计史论教学的实际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自学能力相对较差,他们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仍是课堂,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根据有效教学理论,评价一节课是否有实效,不仅仅是要看教师在这节课上的表现如何,更要看学生在这节课上是如何学的,学的如何,也就是说有效教学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学生有无进步应成为评价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指标。因此,在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过程中,必须坚持发展性原则,侧重于观察和衡量学生的表现,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
四、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设计史论教学评价策略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的,高职设计史论教学也正是为了培养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以适应今后就业岗位的需要,这样的教学目标决定了高职学生必须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并重,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根据这些特点,结合有效教学评价的理论,高职设计史论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五看”的角度进行改革探索:
一看教学内容是否紧贴学生和专业需要。对于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来讲,教师不应是“照葫芦画瓢”式地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搬给学生,而是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处理。这个处理包括重选或重组教学内容,或对教材进行挖掘和拓展。高职设计史论教学既不是培养单纯技能型人才,也不是培养理论型、学科型人才,其教学内容以培养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以必需、够用为度,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应与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紧密相连,做到学为专业用,学为就业谋。
二看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尽管教学的逻辑起点可以有多个,但从有效教学的角度看就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学生的实际”,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实施,都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思维活跃,爱动不爱静,擅具象思维弱粗象思考,文化底子薄,敏感自尊就是他们最大的实际,史论教师在备课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否则学生就跟不上教学的节奏,理解不了教师的意图,进而也就只能在那里成为看客和观众了。
三看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深广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广度,是指课堂上学生参与教学的参与面;深度,则是指师生间教学交流沟通互动的水平及难易程度。欲使教学有效果,教学就不能变成教师自编自演的独角戏,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联系与之相关的生活中鲜活的设计实例,通过启发性的语言,新颖性的问题,把学生的兴趣、情感调动起来,把学生的思维开动起来,使学生的智慧在活动中得到发挥和发展,将课堂变成学生张扬个性自主学习的舞台。
四看教学方法手段是否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课堂教学必然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根本性转变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发展的需要得到充分的学习,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应用所学解决问题的实践者。设计史论教学具有名词概念多、实例图片多、与设计实践密切度高等特点,教师所要做的就是采取各种方式手段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主动的创生过程和动态的生成过程。
五看对学生的评价是否以学生发展为目的。高职设计专业学生只是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弱于普通高校学生,而在创意思维、技能应用、人际协调沟通等方面还有潜质,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鼓励他们将这些能力充分释放,以优势智能带动其他智能的共同发展,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此外,应注重差异性评价,因为学生的基础是有差异的,我们进行教学考评设计时应体现层次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变化和进步,高职设计史论教育有责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学有所获,学有提高,使他们达到或接近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要求。
教学评价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有利于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本研究就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设计史论教学评价进行了粗浅的探索,如何在一线教学中真正地推行这种评价机制,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 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 谢新峰.有效课题教学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4] 郭莲.国外教学评价策略研究[J].理论前沿,2007,(11).
[5] 姚利民.有效教学的六个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