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品德中考试卷中的法律试题

2012-12-31樊振明

考试周刊 2012年41期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因此考试试题必须做到科学、严谨、准确,符合课程标准。
  一
  《2012年泰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思想品德试题》选择题第7题:少数年轻人为了释放压力、减缓焦虑,有时到超市将方便面捏碎、给饮料放气,这种做法( )。
  A.丧失道德,害人害己 B.违法犯罪,刑罚处罚
  C.合理发泄,可以谅解 D.体现个性,值得效仿。
  参考答案:A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律?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应依法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其次分析本题中的“捏捏族”的做法是一种什么行为?依法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回答。什么是道德?道德是关于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善恶、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荣誉与耻辱等的观念、规范、原则和标准的总和。显然“捏捏族”将方便面捏碎、给饮料放气的行为违反了社会公德,是不道德的行为。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权利与义务为内容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什么是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应依法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应依法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法律责任。
  “捏捏族”的这种行为为什么既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又是一种民事违法行为呢?理由如下:(1)行为的违法性。行为人实施了违法行为,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或强制性规定,法律规定禁止毁坏他人的财产,行为人毁损他人财产的行为就是一种作为的违法行为。“捏捏族”的行为违反了我国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故意毁坏他人财物,具有社会危害性,是一种作为的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集体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私分、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2)损害事实的存在。超市的财产利益受到损失。方便面被捏碎,基本就不好卖了,汽水放气就不是汽水了,而且很容易变质,因此财产受到损失。(3)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方便面被捏碎和汽水被放气与财产受到损失存在因果关系。(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捏捏族”的行为是一种故意的侵权行为。基于以上分析,捏捏族的行为既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又是一种民事违法行为,既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又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题中的“捏捏族”要承担法律责任有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这个题目,命题者只看到了道德与法律的联系,却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区别,是不应该犯的错误。如果认为“捏捏族”的行为只是违反了道德,而没有认识到其也违反了法律,就是只会受到道德的、社会舆论的谴责,而没有对这一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的处罚,就等于放纵违法。我们既要了解道德与法律的联系,又要了解道德与法律的区别:(1)共同点: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都约束人们的行为。(2)不同点:①表现形式不同。道德通常存在于人们的认识和社会舆论中,大多不成文;法律则是明确、严格和具体的规范性文件。②实现方式不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的约束实现;法律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调整的范围不同。道德调整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活动;法律只调整人们的行为。我们还要认识到法律与道德的本质区别:是否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二
  法律试题在思想品德中考中是必出的,但是思想品德中考中涉及的法律试题必须做到:(1)符合法理。(2)符合我国的现行宪法和法律。(3)不出有争议和模棱两可的试题。
  因此特对思想品德中考命题提出以下建议。
  1.命题组织者要做到:明确命题、审题的程序和要求,建立命题和审题制度,加强命题和审题的队伍建设。要成立以骨干教研员和优秀教师为主的命题、审题小组,且审题人员和命题人员必须分开。要对中考命题中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指标进行深入分析。要建立健全中考审题制度,严格审题程序。
  2.命题人员要做到:建议思想品德中考命题和审稿的老师要认真研读《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及相关的法理和考查内容的具体法律条文,弄清法条的精神实质,再找案例或者编一个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当然最好是已经结案的实例,这样答案就不会错了,不会出现错题或模棱两可的试题。要确保中考法律试题合法、合规,切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规定:“要加强思想品德考试命题研究,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道德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精读有关的法律;在选用案例时,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选择,既要做到准确,又要做到学以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