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还是无奈?

2012-12-31马明新

新闻世界 2012年8期

  【摘 要】“80后”一词开始用于1980~1989年出生的年轻作家,后来被广泛地运用到各个领域当中,涵盖了整个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年轻人。“80后”成长于改革开放后,如今悄然步入而立之年,逐渐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本文就媒体中“80后”怀旧现象做了简单介绍,并对此做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这种怀旧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80后” 怀旧 游戏
  一、“80后”怀旧现象
  “后来听说,LiLei 和HanMeimei 谁也未能牵着谁的手……”2010年初,《李雷与韩梅梅》走红网络,勾起了“80 后”对当年求学青涩岁月的无限追忆。怀旧之风愈刮愈盛,网络上怀旧的文字、图片、视频被疯狂分享和转载,网友们纷纷跟帖留言、评论。随着“80后”怀旧之风的盛行,有关怀旧的产品、影视作品纷纷出炉,而在这股潮流中,媒体发挥着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
  “80后”的怀旧之风的兴起与媒体有着很大的关系,媒体营造的“拟态环境”影响着公众对事物的认知和认知方式,并引发和引导着社会舆论。可以说,“80后”怀旧潮流的风行是“80后”集体怀旧与媒体互动的结果。
  首先看看纸媒。纸媒对于事物的呈现更多的是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的方式。以《南方周末》为例,笔者试着以“80后”、“怀旧”的标签在其官网上进行了搜索,弹出来的网页只有六页之多,时间跨度两年之久,该报对此话题的关注只在这为数不多的一些文章里。2008年《南方周末》以《李雷都这么牛×了,韩梅梅却不喜欢他》为题做了专题报道,提出“80后集体回忆”的概念。在此之前,南京的《现代快报》在2008年4月7日发表了一篇名为《“80后”网上集体怀旧晒童年,引发网友共鸣》的文章,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南方周末》的报道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青年报》在2008年7月18日发表的一篇名为《“80后”青年进入加速怀旧时代》的文章中则更加详细地调查了“80后”的怀旧现象。其后,一首叫作《李雷和韩梅梅》的歌在网上走红,再次掀起“80后”的集体回忆高潮。
  电视传媒的怀旧:有以怀念故乡为主题的节目,比如早期凤凰卫视《寻找远去的家园》;有怀旧类综艺节目,主要表现为播放流行过的一些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