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广播民生新闻的品质

2012-12-31曹寅

新闻世界 2012年8期

  【摘 要】本文对如何拓宽“民生新闻”思路,如何拓展“广播民生新闻”线索来源,以及如何深入挖掘“小民生”中的“大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广播民生新闻的品质提升方法。
  【关键词】民生新闻 小民生 大民生
  笔者从事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生活广播民生新闻节目《特别关注》的相关工作已经3年多了,曾经做过记者,深入田间地头采访普通百姓的生存、生活和生计,也做过主持人,搭建百姓和新闻媒体之间沟通的桥梁。众所周知,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民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无论是普通市民还是新闻媒体,对于“民生”二字,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在民生新闻充斥于各大媒体的当下,民生新闻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做大做强自身的民生新闻品牌成为了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问题。
  想要做好民生新闻,首先要了解究竟何谓民生新闻。严格说来,“民生新闻”算不上是一个有关新闻体裁样式的科学概念。传统新闻学领域对于新闻体裁样式的划分都是遵循着单一的标准,而民生新闻是一个由多种标准共同作用的划分结果。笔者认为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首次提出民生新闻概念的景志刚就将电视民生新闻界定为“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为一体的反映民众生活的新闻,而国家广电总局《收听收看》(2003年第123期)也将电视民生新闻描述为三者合一的综合概念。
  如果把新闻媒体比作一个生产车间,那么民生新闻就应当是“重点产品”之一,生产方为了保持这项产品销路的长盛不衰,那么首先应当思考的就是如何时刻与消费者,也就是新闻受众的需求保持一致。所以,记者的新闻线索来源就非常重要。什么样的新闻事件最具有吸引力,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是每一个编辑和记者最为关心的事情。目前,广播媒体的新闻线索来源可以分为:一、运用自身媒体特点,运用听众线人爆料机制;二、记者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发掘自己掌握的线索;三、“拿来主义”,搜寻挖掘其他媒体中民生新闻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以上三点是目前大多数广播民生新闻节目的重要线索来源,三者共同运用已经可以保证一档民生新闻节目的正常运转。然而时代在发展,听众的兴趣也在不断变化,如果一直死守这三点来源不寻求突破,最后的结果将会是被听众和市场所淘汰。那么线索来源究竟如何突破呢?我认为,现如今充分运用网络的力量就是突破口之一。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十年来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