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互动·市场:《新闻公开课》创新元素

2012-12-31张玲罗锋

新闻世界 2012年8期

  【摘 要】《新闻公开课》是湖南卫视今年元旦期间推出的众多档新节目中率先亮相的一个,与湖南卫视“快乐中国”主打“娱乐”牌不同,这档节目的重心是有些“严肃”的新闻。本文从湖南卫视节目创新理念角度出发,对《新闻公开课》的节目设置等的创新给予分析。
  【关键词】《新闻公开课》 年轻 互动 市场 创新
  2012年元旦,一档新的节目开始在湖南卫视的晚上六点播出,虽然节目时长仅30分钟,却因其新颖的形式和内容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这是继广电总局“限娱令”规定之后,湖南卫视及时学习并调整后推出的一系列新闻类节目中的一个——《新闻公开课》。其表面是严肃正面的“新闻”、“课堂”,实质上却是湖南卫视在其“年轻”受众市场定位下的又一创新。
  一、节目定位——年轻的受众
  正如《新闻公开课》口号所说的:“新闻公开课,倾听年轻的声音”。虽然节目中讨论的是新闻时事,但与其他形式的新闻访谈节目不同的是,节目中出现的不再仅仅是知名学者、社会名流,年轻的大学生开始登上舞台,与资深媒体人展开交流和讨论。热烈的讨论也不乏唇枪舌剑,正契合了青年人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节目也因此将“新闻”、“课堂”、“青年”三个看似并无关联的元素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节目不仅具有时效性、知识性,同时又因其课堂式的交流而充满了年轻的活力,吸引着年轻的观众。
  二、内容设置——互动的课堂
  在节目内容设置上,笔者通过观察发现,节目自开播以来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地改进。
  一般来说节目的第一个环节是资深媒体人和学生关于新闻头条的讨论,由栏目从各大网站、报纸等媒体上选出十大新闻,然后老师和学生分别选出自己认为的新闻头条,并展开讨论。在后期的节目中,这种形式逐渐演变为老师和学生分别陈述自己关注的新闻,或者由主持人就当下新闻热点事件直接向双方询问意见,从而省去了“今日十条”的播放。在4月份的节目开始新增了一个环节,由主持人向观众介绍一些社会“热词”,包括它们的由来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社会心理等等。
  1月份播出的前几期里有新闻问答环节,即学生可就自己不懂的新闻对老师进行提问,如1月5号播出的节目中有学生对新闻《封杀!欧盟禁运伊朗石油》表示不解,老师便指出这一目的更多地是出于政治考虑。不过在之后的节目里这一环节被删去。
  “新青年评论”环节是节目自开播以来更改不大的环节,由一位或者两位学生就某一新闻事件进行现场述评,之后老师会给他们打分并说明缘由。之后的“网罗新青年评论”以及“漏网之语”环节都是在此基础28HWRWnO3BDD8Ezb4l5AIQ==上附加的,用以和观众互动。
  通过对节目内容形式的不断改进,《新闻公开课》也愈来愈像一个“课堂”。对新闻话题的讨论是颇有西方自由之风的“课堂”,师生的交流或心平气和,或唇枪舌剑,学生可以同意老师的观点,也能挑战老师的权威与之展开辩论,整个环节的讨论氛围热烈而又精彩;“新青年评论”等环节是一个传统中国的“课堂”,资深媒体人“老师”给学生的评论“作业”打分并说明理由的过程,实是一个传授知识和方法的过程,学习新闻的学生在这里学到了如何写一篇好的新闻评论,非专业的观众则学到了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由此,《新闻公开课》成为名副其实的 “公开”的“学习课堂”。
  此外,在具体内容的设置上,笔者观察到,当出现重要新闻和重大新闻的时候,节目就会对这一新闻热点展开专题式的讨论。如合肥花季少女被毁容一案,2月28日的节目中,来自中南大学的三位学生与中国发展出版社的包月阳先生就共同关注了这一新闻,并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从几个学生对案件的看法的讨论到对新闻疑点(陶汝坤是否真是官二代?去年的案件为何今年才被推到舆论的风浪尖?)的讨论,之后节目对“媒体偏爱官二代新闻”进行了引导,得出“别什么事都往‘官二代’、‘富二代’上靠”的结论。紧接着主持人提到在这一案件“官二代”标签的背后隐藏着两个问题:早恋、低龄化犯罪,最后嘉宾就早恋问题、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讨论。再如今年两会期间节目就推出了两会专题。由此可见栏目在策划节目时注重新闻的时效性和重要性。
  在这“公开”的“学习课堂”中,年轻的学生嘉宾与资深的媒体人围绕着新鲜的新闻热点展开讨论,为观众带来了一堂颇具年轻活力的“新闻公开课”。
  三、节目形式——年轻的氛围
  在节目形式上,《新闻公开课》虽然是新闻访谈类节目,但是与央视等其他卫视的同类节目相比,不仅没有那么严肃刻板的形象,反而会时不时地在屏幕上出现活泼俏皮的文字。1月10号在武汉学生参与的节目中,学生在老师点评完自己的评论后表示是时间不够让自己很多想说的话没有说完,这时镜头切到了主持人无奈的眼神,画面上适时出现“都怪你话多!!”的大标题字幕,年轻时尚的标题字幕是符合年轻人的胃口并容易接受的,同时也使得节目在严谨的讨论中不乏诙谐幽默感。
  在悬念设置上,节目一开始的导视会将整场节目中的亮点、名言、名句剪辑在一起,醒目的字体和颜色、冲突性的语言、新颖的观点更是吸引观众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与观众的互动方面,节目中的“网罗新青年评论”以及漏网之“语”环节,通过播出学生自主上传的评论视频、音频,让嘉宾老师加以点评,来增加节目的互动性。由此观众不仅可以看新闻,也可以自己评论,从而提高观众的积极性。
  此外,节目在新青年评论环节时经常出现双视窗结构,一个窗口是学生评论的镜头,另一个窗口则会出现相匹配的画面或者视频等,这种结构的设计不仅增加了节目的信息量,也使得节目变得活泼轻松。而这种氛围,也是《新闻公开课》与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节目的迥异之所在,其实在节目的整体形式设计上,《新闻公开课》颇有《一虎一席谈》的影子,主持人王昊旸也是干练睿智,嘉宾之间的讨论也是剑拔弩张,但与《一虎一席谈》中双方嘉宾常常是辩论到拍桌子瞪眼睛相比,《新闻公开课》中学生与嘉宾老师之间的交流则显得柔和多了;如果说前者是一次思想的头脑风暴,那么《新闻公开课》就是一节热烈而愉快的大学课堂讨论,是其年轻的氛围使它从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
  四、节目创新——不断开拓市场
  众所周知,湖南卫视自1997年上星播出至今,已经推出《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超级女声》、《天天向上》等王牌节目,其中2004年确定的“快乐中国”定位更使其如虎添翼,不仅巧妙避开了由安徽卫视的“剧行天下”策略而引发的电视剧狂潮,推出了一系列颇具亮点的娱乐节目,从而逐渐站稳了娱乐品牌的龙头位置,也使其收视率、影响力稳步上升。据央视索福瑞CSM26收视调查数据中显示,2011年1至9月,湖南卫视平均收视率0.51、平均收视份额3.31%,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CCTV一套,连续9年排名省级卫视收视第一。2010年中国500最具品牌价值排行榜上,湖南卫视以72.51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125位,2011年湖南卫视与湖南广播电台合并为湖南广播电视台后,品牌价值增长到96.92亿元,在电视传媒里仅次于CCTV和凤凰卫视。
  近几年,湖南卫视遵循其娱乐品牌定位,不断推陈出新,大型礼仪公德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寓教于乐,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变形记》将娱乐与公益互融;全民体验竞技节目《智勇大冲关》则将娱乐与运动结合……在年初广电总局接连搬出相关禁令,各卫视频道娱乐节目受到一定限制时,《新闻公开课》在新闻与娱乐中打出一张聪明牌。
  笔者认为与其说《新闻公开课》是在新闻与娱乐中找到结合点,还不如说其节目诞生的起点是湖南卫视“娱乐中国”理念下的市场定位——年轻受众。此前CSM数据显示2011年1至9月,湖南卫视在年轻观众群体(15-34岁)中,整体收视率排名全国首位;在最具影响力和消费力的中青年观众中,全天、晚间收视率比第二名CCTV1均高出40%以上;45岁以下观众的集中度则高出所有频道的均值。纵观湖南卫视的王牌节目,除了“娱乐”、“欢笑”的元素之外,年轻的受众无疑是其始终如一的频道定位。因此相较于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节目,《新闻公开课》多了青春的活力。
  与早前湖南卫视推出的《新青年》、《新闻今日谈》等叫好不叫座的节目进行对比,《新闻公开课》是植根于频道的定位基础的,湖南卫视也因这一系列新鲜节目的推出,从单纯的、大众的娱乐逐步上升到了富有文化内涵的、高层次的娱乐,进而不断扩大其年轻的市场。
  结语
  总的来说,《新闻公开课》在众多大同小异的新闻节目中发现了一条新的路子,正如之前宣传的一样:“实际上这也是一档代际性沟通节目,我们会看到大学生关注的新闻头条是什么,把话语权让步给青年人,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新闻节目。”其创新就在于,在政治、经济、运动、民生等纷繁复杂的新闻之上,找准了年轻群体这一明确的定位,并由此搭建了与年轻人互动的平台。而对于湖南卫视来说,《新闻公开课》等栏目的诞生,也寓意着其吹响了继续开拓年轻市场的号角。
  参考文献
  ①②《2010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与分析报告》[EB/OL].http:
  //brand.icxo.com/brandmeeting/2010
  china500/
  ③《湖南卫视1—9月收视省级第一 打造“主流价值全能型媒体”》[EB/OL].http://zixun.hunantv.com/hntv/2011
  1019/977233.html
  ④《〈新闻公开课〉元旦亮相 上演90后与资深主编PK战》[EB/OL].http://www.
  hunantv.com/c/20111230/1952062586.html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责编:姚少宝
  实习编辑: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