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最远超新星可揭宇宙早期演化奥秘
2012-12-31
2012年11月初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了一篇论文,论文称两颗距离人们极其遥远但又非常巨大的高光度超新星近期被确认。作为迄今发现的最古老超新星,它们的亮度是普通超新星的10倍至100倍,其不但让天文家们得以亲眼目睹了古老恒星的死亡过程,且以此为契机进行的相关研究使他们洞察到宇宙早期演化中极其重要的一步。
超新星是某些大质量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对超新星的研究与人类自身息息相关,因为爆炸恒星会产生碳、铁等重元素,形成了新恒星和星系,填充着星际物质的重元素甚至提供着丰富人体的重要原料,如人类血液之中的铁。
在一个如银河系般大小的星系中,超新星爆发的概率约为50年一次,但高光度超新星却比较罕见。此次,包括多伦多大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系专家在内的团队,耗时5年持续2300小时的观察,终于确认了两颗高光度超新星的数据:它们的亮度最高可达到普通超新星亮度的100倍,并被命名为SN2213与SN1000+2016,估算其死亡恒星的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100~250倍。论文合著者、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的杰夫·库克称:“由于光速的限制,我们所看到的这些超新星,其实是处于宇宙历史的早期。”这两颗超新星至少超过了100亿岁,据测算,应是距今125亿年的“古董”,被认为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超新星。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宇宙学家约翰·韦伯指出:“现代宇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构建并描述一个完整的宇宙演化史,并最终识别出所谓‘第一代恒星’,”从这个角度上看,“此次的观测成果与技术水平将工作带到一个重要阶段,展示了完成最终目标的可能。”研究人员也认为,正是更新换代的观测技术催生了此次发现。由“加拿大-法国-夏威夷天文望远镜”得到的数据,描绘了超新星爆发遗迹中带有精致细节的图像。现在,利用新技术,库克及其同事共发现了13颗遥远超新星并加以分析,他们希望这种对历史的“回看”,可以更接近宇宙及全部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