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学生走向世界搭建激励成长的评价阶梯

2012-12-31李惠琴薛纪江

考试周刊 2012年37期

  从评价改革入手,逐步形成富有成效的校本学生素质发展评价体系,不仅为学生的发展持续注入了动力,而且为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注入了内涵。2007年起,我校在长达5年的学生素质评价探索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评价体系结构,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继续有力地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继续促进学生成长方式的转变和发展能力的提高。
  为加快推进学校教育国际化进程,根据国家、省、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结合校情,学校制定了2011—2015年五年教育发展规划。规划把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于“端正”的百年校训,用正直、严谨、忠诚规范学生的言行,倡导“博学、笃志、力行”的校园学风,培育书香校园和追求学识的校园风尚,努力培养身心健康、品德高尚、学业优良、特长鲜明,具有世界公民素养、创新意识和践行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9年9月,《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初中学生素质评价研究》课题被批准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初中专项规划课题,课题组紧密围绕课题确定的研究目标,积极探索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校本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学科学习评价与能力发展评价的结合和评价内容、指标、方式的优化。研究试图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科研引领,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1.目标确定评价内容
  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设定了道德品质、世界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运动与健康六个方面。其中,设立“世界公民素养”评价内容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和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增进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民族、国家、地区的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整个人类及地球上各种生物与自然和睦相处、共同繁荣与发展,期望引领学生把自己置于世界体系中,成为具有世界眼光的公民。在评价目标内容的编制上,依据国际理解校本课程目标分年级设定。七年级以了解邻国文化与生活、自尊与尊重他人态度的养成、国际交往礼仪的践行为评价目标内容;八年级以了解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地位的重大变化、维护世界和平的态度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践行为评价内容;九年级以了解发达国家文化生活、尊重祖国传统文化态度的养成、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能力为评价内容,并把国际理解课程、双语课程的学分纳入其中。在“交流与合作”评价中,我们突出国际理解课程中的基本交往、协作能力评价,把参与国际合作交流活动纳入评价体系。
  2.科学建构评价标准
  我们把学生的行为目标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把评价内容用可以观察判断的学生行为目标来表示。综合素质评价就是判断学生实际达到培养目标的程度。同时,也就是找出学校教育偏离目标的程度,通过评价反馈学生和学校教育尽可能逼近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形成的学生综合素质校本评价体系是导向行为目标模式的评价体系。
  3.整合多样评价形式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形式设计有自我描述、分类评价(含档案袋评价)、数据整合、自我小结、教师评语、家长的话六个部分。
  自我描述部分设计成引导性内容的填空形式,以反映学生在该项评价内容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评价活动。分类评价由评价内容、行为表现及相应的等级分值和各个评价主体评定栏(自评、组评、家长评、老师评)构成。数据整合、自我小结、教师评语、家长的话构成了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数据整合将呈现反映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六个方面的直观对比图表和评定等级。自我小结、教师评语、家长的话构成了各个评价主体之间的互动平台,在评价互动过程中帮助学生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做出选择。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操作程序如下。
  (1)引导学生明晰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和标准。通过班会课、座谈会、访谈、问卷调查等途径向学生传达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帮助学生了解评价在道德品质、世界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运动与健康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确立阶段性的成长目标和任务。
  (2)指导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档案袋评价是质性评价的典范,是真实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袋评价的主要意义在于它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机会,使学生学会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它是对统一的评价内容和标准的个性化的补充、完善。“成长档案袋”也是教师、家长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作出正确评价的重要依据。
  (3)指导学生学会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主要通过教师范评、学生组评和教师评点指导学生学会评价,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评价的活动中理解和把握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确保目标达成过程的有效性、持续性。同时,教师不仅是评价的参与者,还是评价的组织者,应当严格把关,保证评价质量,使评价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动力,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发展特点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帮助学生树立进一步发展的信心。
  (4)规范教师资料收集行为。在收集学生发展信息的操作中,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发放调查表和问卷、开展谈话和访问、召开座谈会和调查会、查阅成长档案袋等方法,全面收集和分析来自学生各个方面发展的信息。因为,这是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关键。这些资料包括学生的自评、教师的观察记录、学生同伴的评价、考试、作业和测验的信息、成绩与作品、来自家长的信息及其他有关或说明学生进步的证据。
  (5)运用科学方法,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综合素质评语是对学生自我描述和分类评价量表的凝练和补充。在对学生的发展作出质性评价的操作中,教师应在与学生协商的基础上写出阶段性的质性评语。在操作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自我小结的基础上再给出评语,对学生作出的质性描述必须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进步、潜能和不足,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特别强调教师的质性描述要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达出来,指导学生制订改进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