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的诚信教育探析
2012-12-31付纬航
考试周刊 2012年37期
摘 要: 诚信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必须高度认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坚持诚信教育的系统化、具体化、典型化和常态化,才能提高诚信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 诚信教育 困材施教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之发生变化,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泛滥,给人们的经济、思想、文化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但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市场经济不应该是金钱经济、利益经济,而应该是信用经济,同时也意识到诚信对于处于市场经济中的中国的不可替代性。而诚信教育对于生活在市场经济中的高职学生也是极其重要和必需的。
一
近几年高校频频发生不讲诚信行为: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严重;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时谎报自己的大学成绩和大学期间的各方面表现;一些大学生为了找到理想的工作,购买一些假的资格证书和荣誉证书;一些大学生为了能够进入学生社团请客送礼……各种违背大学生基本诚信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必需而且必要的,于学生本人、班级、学校、国家、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诚信是立人之本、立业之本和立国之本,[1]诚信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德、智、技、群、体、美六育并重,全面开发人的智力,培养具有创造性素质的多功能人才”。[2]教育这项伟大的工程就是要培养身心健康,满足社会需要并且具备全面可持续发展素质的人。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教育能促进人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完善和提高。
但是当前的诚信教育本身在认识和具体操作层面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一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把诚信教育当成了实现其他目的的手段,而诚信教育沦落为一种教育手段而非最终教育目的。也有一部分人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只看到教育的内化作用,认为诚信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手段,而推崇润物细无声的感化作用,主张诚信教育是一种内在的自觉行为。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人性本恶,人本身不会主动向善,只有当意识到自己的不诚信行为会给自己带来否定性的负面评价和惩罚时,人才会主动规避自己行为,向着诚信方向发展。
二
高职院校的诚信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领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进行高职院校的诚信教育,我们必须首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研究。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90后”,他们被认为是具有个性和创造力的一代、自信的一代和娱乐的一代,但是有一部分“90后”学生表现出脆弱,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与他人分享,消费观念强烈,内心空虚等心理问题。所以,诚信教育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到教育对象明确,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核心就是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的举措如下。
1.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蔡元培在担任教育总长时说:“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这四育是一样重要,不可放松一项的。”[3]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教育方针。德育应该是整个学生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但是部分学校往往只把眼光放在学生在校期间拿到了多少职业资格证书,是否过了大学英语3级、4级或者6级,以及就业率是多少等方面可以看得见、可以用具体数字来量化的东西。这种功利化办学思路必然导致学生弱化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的努力和进步。
2.建立一套系统的诚信教育评价体系。如建立学生的诚信档案记录,对学生的家庭人员组成,家庭经济状况,考试情况,奖学金的评定,学生干部竞选等方面进行记录。对于那些讲诚信的学生要有相关的奖励和激励措施,比如在学生干部推荐、奖学金评定、评优评先、入党、就业等方面享受优先条件。而那些不守信用的学生应该到相应的教育和惩罚。
3.坚持诚信教育常态化。诚信教育是长期而持久的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此可以看出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诚信教育不是背诵一首诗,也不是学习运用一个数学公式,而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困难的教育。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不仅在专业学习能力上需要提高,而且在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都需要提高。诚信教育不是一次演讲,一场比赛,一次主题班会,而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4.坚持诚信教育的阶段性和系统性培养。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宏观掌握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性格特征,还要对他们在诚信方面的总体趋势和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整体把握,同时要对高职院校学生在大学三年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特征进行科学的研究,再据此制订适宜的教育方案。
5.坚持诚信教育的具体化和有效性。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对抽象的形而上的东西接受较慢,所以在对他们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避免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说教,努力让诚信教育具象化和表象化。诚信教育不需要高深的宏观理论,一件小事,一句话,一个榜样就足以让学生学到如何“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让他们明白“一言九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道理。在诚信教育的微观操作层面上应要求学生在考试中不迟到不作弊,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和同学坦诚相处,不撒谎,不违背自己的诺言。
6.坚持诚信教育与智育,体育与美育等融合。诚信教育不应该被当成一种单一独立的教育形式,其具有渗透性和普遍性。教师在知识的教授过程中同样可以把诚信教育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强健体魄、陶冶情操的同时接受诚信教育。
7.坚持典型模范在诚信教育的引领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诚信教育过程中,与其采用抽象的说教,不如采用活生生的事例来进行教育。因为他们会发现这些就是自己生活中的榜样,是生动的可感知到的榜样,而不是虚无缥缈的。现实中的榜样对学生更有震撼力和感召力,学生会发现自己学习生活中有这样的诚信榜样,他们能够在和自己相似的环境中做到诚实守信,那自己也是能够做到的,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自觉地向诚实守信的同学学习,用后者的做事标准来规约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自发走向自觉。这样就会有效地和持久地阻止他们做一些不诚信的事情,甚至在没有外部监督的情况下也一样。[4]
三
诚信教育的水平是检验一所学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和价值取向的重要标尺。诚信教育不仅仅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应该是整个大学教育的核心所在。不断思考、实践、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想,实践新举措,培养合格的、有修养、讲诚信的现代大学生是每位思想政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涂永珍.中西方诚信文化的差异及其现代整合[J].伦理学研究,2004,(3).
[2]刘道玉.关于我国新的教育方针的思考[M].刘道玉: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212.
[3]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四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259.
[4]冯务中.诚信问题的三重解答——读蒋憬萍《诚信的伦理学分析》[J].伦理学研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