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恒:创建“掷出窗外”,曝光“舌尖上的危机”
2012-12-31李蕊娟
职业 2012年9期
创建“掷出窗外”,个性小伙炮击有毒食品
今年27岁的吴恒,出生于湖荆门小镇上一个普通家庭,是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系一位硕士生。
读研究生二年级时,他选择到宁夏西海固贫困地区支教一年。先斩后奏是吴恒的惯用伎俩,电话通知父母时,他已经整装待发。尽管父母很生气,但米已成炊,只好作罢。
在西吉县三合村支教时,吴恒发现当地孩子书包里装的,竟是便宜却漏洞百出的盗版字典,这可是他们识字的基本工具啊!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于是就在网络论坛上发起了名为“一本正经”的公益募捐活动。
前后不到一个月,7万多元捐款汇聚学校。“即便我一年后离开,也足够这所学校的孩子们一直用正版书了。”公众事件上的发声练习在此告捷,吴恒备受鼓舞,原本只是“思考派”的他不知不觉地衍化成了“行动派”。
吴恒渴望拥有一段不易被复制的经历,“那些经历才是我的ID,才是我之所以是我而不是其他人的理由。”当年暑假,他决定独自骑着一辆山地车去远行。出发前,他把所有签名档都改成了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we can call him a man?(行路几何,方可为士?)
一路骑行,一路记录,到达拉萨的时候,GPS显示5003公里。站在布达拉宫广场,吴恒才打电话给父母,告知自己的位置。随后,远在德国的哥哥收到了他从西藏寄来的明信片。
历时59天实现了自己“骑车进藏”的梦想后,吴恒感叹:“有时候人们往往会被自己的害怕打倒,凡事只要勇敢地跨出第一步,就简单多了。”
吴恒曾和普通大众一样,每每看到食品安全方面的负面新闻后,会恶心愤怒,怒斥无良商贩,但同时又宽慰自己离有毒食品还远。正如他后来在自己网站上写的那样“起初他们在婴儿奶粉里掺三聚氰胺,我还没有养孩子,我不说话;接着他们在火腿肠里掺瘦肉精,我不怎么吃火腿肠,我仍不说话;此后他们使用地沟油,我很少在外吃饭,我继续不说话……最后,我依然被毒着了,但没人能告诉我是什么原因。”
恍悟自己也会被“毒死”,缘于2011年4月的一天,吴恒看到了一则题为《多地曝用牛肉膏制造假牛肉,多吃致癌》的报道。回想起研二时在寝室赶论文常叫的铁板牛肉盖浇饭,他感到一阵恶心。当时吴恒觉得学校附近小餐馆的饭性价比高,牛肉很大块,价格还不到十元,所以连着吃了好长一段时间。室友曾不止一次地劝阻他:“这牛肉味道很假。”吴恒却瞥瞥他,不以为然:“又不是鱼翅燕窝,有什么好造假的!”
一向注重饮食卫生的自己,竟在不知不觉中也沦为了有毒食品的受害者,吴恒被彻底激怒了。想到许多人面对类似情况都是自认倒霉或小心规避,他决定挺身而出,因为沉默就是纵容犯罪。
2011年5月11日,吴恒在人人网上发布了一条“召集令”,号召志同道合者,共建一个“中国食品安全网上数据库”,旨在以新闻报道为原材料,做一个近10年来的有害食品纪录,将其发到网上,让更多人意识到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拿出该有的态度。没想到,短短几天内他就招募到34名志愿者,其中以大学生居多,所学专业包括食品安全、法律和新闻等。
为了全身心运作网站,吴恒决定推迟一年再读博士。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他带领团队成员共查阅相关报道17268篇,约1000多万字,从中筛选出有明确来源、有受害者的2107篇报道,并提取出不良食品的种类、名称、产地以及对人体的危害等在内的关键词,制作了3000多条“不良记录”。去年6月17日,国内首个有毒食品警告网站“掷出窗外”正式上线。
战胜职业病,随“良心网站”一夜蹿红
通晓世界史的吴恒说,之所以取“掷出窗外”这个名字,是因为它来源于美国的食品安全史。1906年的一天,美国第26任总统罗斯福边吃早餐边翻书,那本名为《丛林》的纪实小说,是根据作家辛克莱在芝加哥一家肉食加工厂的生活体验创作的。当读到“员工们将过了期的肉切成块制作成火腿肠”时,罗斯福恶心得大叫一声,将盘中剩下的一截香肠用力掷出窗外。随后,他约见辛克莱,推动通过了《纯净食品与药品法》,并创建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00多年后,吴恒从中获得灵感,认为“掷出窗外”是每个人面对有毒食品时应有的态度,于是就给自己创建的网站取了这个名字。
有趣的是,“掷出窗外”还带着戏谑的意味进行了“中国食品达尔文奖”的评选。提名栏中,地沟油、三鹿奶粉、毒猪肠等都在列。“该奖旨在纪念这样一些人:他们通过各种各样在食物中添加化学药剂的方法,对中华民族的基因库进行‘人工选择’,为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他们毫不留情地抹去了同类的基因。遗憾的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也是多米诺骨牌中的一张。”该奖项的奖金是一块四,谐音为“一块死”。
吴恒将有害食品分为“造假、过期、添加剂、混有异物、包装材料有问题、无证经营、产品不合格、检疫不合格、卫生不达标、其他”等10种。为了保证信息来源的权威和真实性,“掷出窗外”上的资料与数据,均采集自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四大门户网站以及人民网、新华社和各大报纸。
34名志愿者中,只有5人是吴恒的同学和朋友,其余均是来自网上的热心人。团队成员间的所有交流,都通过电子邮件、MSN或QQ来完成。本科时期的理工科与计算机训练,使吴恒具备了用软件制作图表的能力,而身为历史专业的硕士生,提取和整理这些海量信息,也是他的本行。但即便如此,上百页的《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2004-2011)》在网站上推出后,已经连续多日没有睡过5小时觉的吴恒,还是累得病了一场。
网站正式运营后,他获得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终于能为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了!但父母和女友随之“发难”。听说儿子休学一年搞了个公益网站,非但不赚钱还要往里贴钱,父母多次打电话催他“早点务正业吧”;女友也总埋怨他没时间陪自己,有时吴恒还会因网站事务,耽搁与女友的约会。这样的事情总在重复上演,后来她气得都没脾气了。
吴恒容易被世人的冷漠激怒,也常常为他人的热忱感动。他和成员们约定每天晚上交资料,无论熬到多晚,只要邮箱里出现新邮件,他都感觉值得。有一次,一个成员因急事耽搁了,吴恒满以为他完不成任务,结果当晚临近12点时,那名大学生收集的资讯按时出现在吴恒的邮箱中。当时宿舍已熄灯,对方是跑到网吧工作的。
在触目惊心的有毒食品图片和新闻里“泡”久了之后,吴恒渐渐患上轻度厌食症,或称之为“恐食症”。因为每当看到鸡蛋他就会想到人造蛋,看到银鱼则会联想到塑料硅胶造的那种假货,看到肉类也总怀疑含有“不明物体”……
女友怕他“走火入魔”,就一次次宽慰说:“食品安全问题虽层出不穷,但国家的打击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比如生产和销售瘦肉精等已经入刑,所以我们在正规超市买的东西,你完全可以放心食用。如果连你这个‘专家’都如履薄冰地生活,那么多毫无相关知识的普通老百姓还怎么敢吃东西啊?”后来通过努力调节自己,吴恒才终于战胜了厌食的“职业病”。
“掷出窗外”网站运营的第一年,尽管有网民关注,但并未引起多大社会反响,甚至连复旦大学的校友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吴恒有些失望。然而,当食品安全危机凸显时,他的网站却突然被公众“激活”了。
2012年4月,工业明胶混入食品、药品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空前关注。“掷出窗外”经几位微博名人推荐后,引发网友的大面积关注,网站首页那张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图,被人们在微博里频频转发。
2012年5月3日中午,“掷出窗外”网站两小时内出现2.5万人次的超负荷流量。5月4日服务器扩容之后,当天的点击量达到65万!13日至17日,访问量骤然上升到460万的最高峰值。如此高频率的点击量使吴恒的网站瞬间瘫痪,却折射出公民对安全食品的强烈渴求。无奈,吴恒只得又租用了更大容量的服务器。
与此同时,吴恒这个名字也开始走红网络,大家称他为“当代义侠”,纷纷留言称赞他创建了一个难能可贵的“良心网站”。
怒斥黑心企业:我的良心你买不起
在“掷出窗外”网站上,有一篇名为“易粪相食”的原创文章,读后令人震撼不已。《左传》里提到“易子相食”的故事——在一年的灾荒中父母不忍心吃自己的子女,改用交换的方式杀子充饥。而如今,很多有毒食品的制作者都不吃自己的产品,但造成的结果却是,每个人吃的可能都是垃圾,变成了“易粪相食”。比如2011年4月,发生在上海的有色毒馒头事件。面对记者采访,黑心生产者竟说:“我不吃这种馒头的,打死也不会吃”,令人哭笑不得。但谁又能保证,他平时不食用别人制作的工业明胶食品、假牛肉、地沟油呢?吴恒认为,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没有一个人可以成为一座孤岛,永远不要对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
令吴恒颇感意外的是,2012年5月4日,他忽然接到了上海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电话,一位领导说他创办的“掷出窗外”网站很好,想约他见面谈谈。挂断电话后,吴恒忍不住兀自微笑起来。从唤醒民众到获得与政府部门对话权,吴恒觉得很欣慰:“国家在进步,能这样听取民众的声音”。
双方见面后,食安办官员表示,愿向吴恒的网站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因为政府认为有第三方关注是件好事,这样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作为政府,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应该提供什么层面的帮助。但为了保证网站的公益性和独创性,吴恒谢绝了官方的好意。
自从“掷出窗外”走红网络后,不仅政府部门约见吴恒,不少商家也嗅到了商机,想找他合作,但都被他拒绝了。而一些被曝光的有害食品生产企业,更是一次次不厌其烦地联系到吴恒,表示愿意出大价钱,请他删掉网站上有关自家的负面新闻。其中有人开出了删一条帖子给10万元的高价。尽管吴恒运营网站很需要钱,但他不为所动,并在电话里怒斥对方:“别做梦了,我的良心你买不起!”
见软的不行,一家屡遭“掷出窗外”曝光的饮料企业怀恨在心,竟以“想合作创意一个食品安全宣传组织”为由,把吴恒约出来,然后几个彪形大汉不由分说将他塞进一辆轿车,拉到僻静处暴打了一顿。但这招也不灵。事后吴恒报了警,擦干满脸血迹又投入到自己的公益事业中去了。
今年6月初的一个深夜,又有人打电话给他谈“一笔交易”:要么提供一个卡号,接受一笔某食品企业对他网站的“捐款”;要么就把该企业的不良信息公布到“掷出窗外”网站上,等着出“意外”。
吴恒没有被吓倒,他说正义者无所畏惧。他不仅把那家企业的不良记录收录进《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给予曝光,还在网站上公布了他们恐吓自己的卑劣行为。
前不久,网友向吴恒举报了一家名为“掷出窗外官方网”的山寨网站,两者相似度极高:他的网站名称为“掷出窗外”拼音首写字母“zccw”,山寨网站则是全拼“zhichuchuangwai”,而且连首页都克隆得一模一样。
吴恒并不介意别人使用“掷出窗外”的网站名字,但他担心,山寨网站会利用这个响亮的名号,牟取商业利益。有志愿者分析,该山寨网站有可能利用“给钱删帖”的盈利模式,对企业进行敲诈。于是他连夜撰写了博文发布,为网友提供辨别指南。
在吴恒看来,“给钱删帖”的方式无异于“自寻死路”,他将公信力比喻为鸟类的羽毛,如果羽毛都被拔光了,公信力与影响力会消失,网站也就丧失了继续存在的价值。所以,他一直坚守着做人的原则和底线,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心安理得。
与一般的网站创始人不同,吴恒并不希望把“掷出窗外”做大做强,却希望有一天,网站实在找不到相关的新闻资料可以添加,老百姓也不需要为此担忧。吴恒憧憬着,将来有一天,能够开心地把这个网站注销掉。
在接受采访的当天,吴恒忙到凌晨3点多,正要关闭电脑前却发现志愿者小白还挂在线上,问及原因,对方称“流量问题没解决,我睡不着。”
这几天,又有十多名网友主动联系吴恒,希望加入他的志愿者团队,一起把这个公益网站打理好。其中不乏计算机和法学硕士。核实身份后,他会一一吸收这些热心网友。“人手增加后,网站更新的频次也能提高。”
当问起吴恒的职业规划时,他说不管将来从事什么工作,自己始终是个消费者,所以只要中国还有一样不安全的食品存在,他就会继续做这个网站,誓与有毒食品战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