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附会权势的谢皮洛夫
2012-12-31杨俊
领导文萃 2012年10期
斯大林时代的谢皮洛夫
德米特里·特罗菲莫维奇·谢皮洛夫是一位只当了八个半月(1956年6月1日-1957年2月14日)外交部长的苏联政治家。他是50年代最耀眼的政治明星之一,有过短暂的飞黄腾达,曾是苏共中央主席团(相当于后来的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负责意识形态工作。1957年苏共中央领导层发生了激烈的政治斗争,谢皮洛夫曾被开除党籍,发配外地,没收住房。
谢皮洛夫1905年出生于阿什哈巴德,后来全家迁到了塔什干。1922年中学毕业后,他考上了莫斯科大学法律系。上大学期间,他在铁路上当临时装卸工以补贴生活完成学业。大学毕业时,浪漫主义的冲动促使他请求去雅库特工作。在雅库特,他当了几年地区检察官。由于对农业经济的着迷,1931年,他又考入了红色教授学院的农业经济系。农经系毕业后,他被分配至西伯利亚国营农场的政治部工作。
谢皮洛夫有极高的写作天赋和才能,他发表了的一系列论文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因而被调至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尽管他有当哈萨克斯坦经济研究所所长的机会,但卫国战争初期,他还是放弃了这个机会,以志愿者的身份当了普通一兵。在部队,他一直服役到1946年,参加过许多重大战役,如莫斯科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库尔斯克战役、克尔孙-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解放了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在这期间,他完成了由普通士兵向将军的转变,他是第四近卫军军事委员会的成员,当过一段时间的军长,统帅了20万名士兵和军官,获得了约20枚战斗勋章。
战争结束后,他被召回莫斯科任苏军总政治部宣传鼓动部副部长,不久又被调至苏共中央宣传鼓动部工作。1946年8月,又调至《真理报》,不久又回到苏共中央宣传鼓动部任第一副部长。1948年7月任中央宣传鼓动部部长,一年后,他的部长职务被解除。1952年,在苏共十九大上,谢皮洛夫当上了中央委员,1952年11月他被任命为《真理报》总编。
谢皮洛夫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这与某些官僚见风使舵、缺乏原则性、没有灵魂形成鲜明的对照。
1948年,斯大林的女婿小日丹诺夫在全苏讲师讲习班上对学术骗子——苏联农业科学院院长李森科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从而引发了一场政治斗争。全体政治局委员齐聚在斯大林办公室里,斯大林严厉地责问:未经中央允许谁批准组织全苏讲习班?会上还有人痛骂了李森科院士。
领导中央宣传鼓动部的中央书记苏斯洛夫矢口否认此事与己有关。
谢皮洛夫站起来大声说:“我准许的,您可以严厉处分我,但我请求把这个问题搞清楚。”
斯大林说:“您说什么?您不知道我们整个农业是靠李森科维持的?”
谢皮洛夫激动地说:“斯大林同志,这是极大的错误。人们向您提供了不正确的消息。李森科一个品种也没有培养出来,他没有任何科学构想。有经验的育种家们培育成了一些小麦品种,数以千万计的公顷正在播种这些品种,而他们身上却被打上了魏斯曼学说信奉者和摩尔根主义者的烙印。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我不久前才被委派到宣传鼓动部工作,我已做好受任何处分的准备,但我请求您弄清这个问题……”
说实话,在当时敢于当面指出斯大林错误的人恐怕是极少数、极少数的。卫国战争期间,朱可夫曾多次给斯大林提出过不同的意见并被采纳,因为他是军事专家,斯大林在军事方面必须依赖于他。战争结束后,斯大林的权势和个人威望达到了顶峰,很难听进不同的意见。
斯大林明确地说:“不能把事情这样放着不管。应当对有罪的人进行处分,以儆效尤。应当处分谢皮洛夫。应当支持李森科,并削去我国不高明的摩尔根主义者的桂冠。”
斯大林不仅没有制裁谢皮洛夫,反而任命他当上了中央宣传鼓动部部长,斯大林看重的就是他这种诚实和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但不久又将其解除职务。
1952年11月,斯大林安排谢皮洛夫担任了《真理报》总编,一年后他又当选了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52年,斯大林责成谢皮洛夫编撰了一本《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俄罗斯著名经济学家阿巴尔金院士说:“对于老一代的经济学家来说,德米特里·特罗菲莫维奇·谢皮洛夫的名字与第一本《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出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学术上的一件大事,有助于提高千百万公民的经济学知识水平。”或许阿巴尔金院士夸大了该书的学术意义,但该书对中国的影响却达几十年之久。
谢皮洛夫与赫鲁晓夫
在战争年代,谢皮洛夫就认识赫鲁晓夫,因为他们是沃罗涅日方面军的战友。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的地位直线上升,提升战友,成了他巩固自己地位的重要措施。在赫鲁晓夫的提拔下,1955年7月谢皮洛夫当上了苏共中央书记。
谢皮洛夫是赫鲁晓夫推行非斯大林运动的重要人物,当他看到了国家安全部门档案中的秘密材料后,开始真诚地谴责斯大林的所作所为,如同过去真诚地颂扬斯大林一样。谢皮洛夫还帮助赫鲁晓夫准备了那份震惊世界的谴责斯大林的秘密报告。
苏共二十大上,谢皮洛夫进入了苏共中央决策机构,当上了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1956年6月1日至1957年2月14日,谢皮洛夫当了八个半月的外交部长。
1957年2月,谢皮洛夫再次当上了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中央书记。表面上看他是被提升了,但实际上与赫鲁晓夫的关系却逐步恶化了。
1957年6月,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企图推翻赫鲁晓夫。他们对赫鲁晓夫提出许多指控,认为赫鲁晓夫犯有右倾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的错误,要求赫鲁晓夫下台,投票结果为8∶3。谢皮洛夫在发言中认为,应该保持二十大的思想,反对已正在形成的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但他是出于原则性的考虑,而与莫洛托夫等人的企图毫无共同之处。
在随后举行的中央全会上,赫鲁晓夫起死回生,莫洛托夫等人失败了,谢皮洛夫则因“附和”莫洛托夫等人被撤消一切职务,安排至吉尔吉斯经济研究所当挂名的副所长。
1960年他被调到苏联部长会议档案总局任档案员,1962年2月被开除苏共,并被科学院撤消通讯院士称号。他一直要求平反,有权威人士曾经对他说,赫鲁晓夫在被罢黜前说过,该到了赦免他的时候了。勃列日涅夫部分地恢复了他的名誉,恢复了他的学术称号、军人退休金,并使他有权在部队医院治病。1976年2月,他被恢复党籍和党龄。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佩尔谢亲自跟他谈话,说公正胜利了。1982年11月,谢皮洛夫退休,时年77岁。
谢皮洛夫不是一个刻意攀爬的人,退役前他拒绝了塔斯社社长、俄罗斯联邦农业部长的职务,要求回到经济研究所工作。他放弃了当国家计委副主席的机会,甚至想婉言谢绝斯大林要求他当声名显赫的《真理报》总编的要求。谢皮洛夫缺乏灵敏的政治嗅觉,他没有为自己谋取任何不动产,没有贵重物品,没有银行存款,住的是国家提供的住房。他最重要的财富就是收藏的约七千册图书,除自己喜欢和需要的外全部捐给了区图书馆。
在晚年,照顾他的是托尔恰诺娃。她说:“我从未听到过他像老头子那样唠叨,对什么表示抱怨。”1995年8月谢皮洛夫因医生误诊患肺炎去世,享年90岁。临死前他对托尔恰诺娃说:“我从来没有附和过任何人,我有自己的头脑……”谢皮洛夫实在是一个不应该被人们忘却的人。
(摘自《文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