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协会 为民富民

2012-12-31张森王海明厍治敏

老区建设 2012年7期

  景泰县上沙沃镇大桥村扶贫互助协会成立于2010年6月,2011年5月建立了大桥村扶贫互助协会党支部。目前,共募集互助资金36.77万元,其中扶贫资金35万元,协会会员入会资金1.77万元,会员174人,理事会成员5名,监事会成员3名。有35平米办公场地一处,内部办公设施配备齐全。截止目前,累计借款49.7万元,借款户138户,用于发展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和运输等生产经营性项目,户均增收1700余元,受益人口785余人;累计借款到期金额达25.9万元,按期还款率100%。
  一、资金运行有章程,扶贫攻坚谋发展
  扶贫互助协会成立之初就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深入实地调研,省、市、县扶贫部门大力支持,镇党委、政府指导筹办,村两委班子具体实施,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方案和运行章程,选举出了乐于为民办实事的村干部管理互助社。协会结合村情实际,提出了“1231”工作思路,即倡导“1个认识”,充分认识互助资金对帮扶困难户脱贫致富的重要性;保证“2个安全”,互助资金准确投放到困难户并安全回收,互助资金健康安全运行;发挥“3个效益”,在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特色产业上有效益;促进“1个发展”,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效益改善、提高农民收入上实现大发展。扶贫互助协会围绕这一思路,严格遵照章程,坚持“民有、民管、民用、民收益”的基本原则,采取小额、短期、快速运转的借款方式,运用“农户申请、五户联保、管理机构审批、签订合同、放款”的运作程序,严肃借款手续和回收程序,强化财务管理,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各负其责,分片包干,小组长大力协助,全体成员积极配合,保证了互助资金安全正常运转,无不良借款和呆坏账,两年来协会未出现一例逾期不还现象。
  二、突出特色显实效,人民群众得实惠
  扶贫互助协会自开展工作以来,通过项目实施,有效缓解了我村贫困户资金短缺的问题,充分调动了贫困农民致富的积极性,为我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村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一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扶贫到户。目前资金短缺问题是农户在生产生活中主要问题之一,扶贫互助资金的建立,使农户有了离自己最近的“银行”,发展缺资金,会员直接向互助协会申请,协会严格按照程序审核,直接将资金贷给农户,保证了有限的资金用在了扶贫的第一线。同时扶贫互助协会以本村洋葱协会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种植,去年,洋葱种植面积发展到800亩,瓜菜种植面积发展到400多亩,发展订单南瓜制种110亩,扶持舍饲养羊20户,暖棚养猪16户,使扶贫互助协会在全村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中发挥了助推、带动作用。
  二是缓解了贫困农户借款难题。扶贫互助资金以互助共济的全新理念,通过信誉约束、内部成员监督、多户联保等方式,为广大农户提供短期小额有偿借款,帮助扶贫互助组织成员发展生产经营项目,较好地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的问题。春耕时期,为贫困户解决化肥、农药、籽种、地膜、水费等问题,让他们不误农时。互助协会会员种植西红柿,大部分群众没有资金购买支杆,互助协会理事会研究拿出3万元为他们购买了支杆。我村五组村民张奉云在猪肉价格下跌的情况下,由于资金短缺无法购买仔猪来扩大养殖,向互助协会申请借款5000元,购买仔猪40头,出栏后,纯收入3万多元。
  三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扶贫互助协会负责人由村两委成员担任,以互助协会为平台,积极帮助贫困户谋思路、上项目,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协会定期组织集体活动,共同决事议事,相互传递信息,进一步增强了农户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融洽了邻里关系,形成了互助共济的浓厚氛围,促进了农村和谐。
  三、产业链上建支部,发挥作用搭平台
  大桥村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协会发展的新要求,构建了以村党组织为主体、产业党支部为骨干、专业党小组为基础的新型组织构架,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扶贫开发工作。
  一是“支部+协会”交叉联建。村党支部成员按照协会章程进入协会并与协会负责人按规定程序“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选优配强负责人,使支部与协会结合更加紧密。
  二是“党员+会员”双向培养。优先将党员种养能手接收为会员,并将种养能手发展为党员,使党员与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发挥更为明显。
  三是“党员会员+农户”双联双定。每名党员会员与10户群众结成帮带对子,对帮扶对象实行分类定责和包户定责,形成“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连锁效应,为各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大桥村扶贫互助协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和不足。今后,我们将克服困难,扎实工作,狠抓重点,搞好服务,让协会强起来,让群众富起来。
  (来源:甘肃省扶贫信息网)
  责任编辑: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