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新局面 铸就新辉煌 以推进新一轮扶贫攻坚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2012-12-31彭林森
老区建设 2012年7期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相继召开扶贫工作会议和颁布“2011-2020年扶贫开发纲要”之下,以及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围绕贯彻落实“纲要”之际,省办于今天在赣州召开“全省‘雨露计划’暨科技扶贫工作培训会议”,共商新阶段“雨露计划”和科技扶贫事业的发展,非常必要和及时,意义重大。借此机会,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意义、地位和作用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扶贫对象规模大,相对贫困问题凸显,返贫现象时有发生,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因此,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意义重大。新阶段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是我国现实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发展差距、促进贫困地区及其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是伞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扶贫开发的高度重视,以及国家和我省对扶贫开发工作所作的部署以及所制定的任务、目标和措施来看,扶贫开发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凸显了其特殊的地位和巨大作用。
(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规格高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规格之高前所未有。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分别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回良玉副总理作了总结讲话。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京政治局委员和国务院领导全部出席会议。
(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思路崭新、力度大、目标高
国家对新阶段扶贫开发提出了崭新思路并加大了力度,回良玉副总理对此简约形象化为:“划定一条线、锁定一群人、圈定一批主战场、确定一种衔接关系”。即:扶贫标准提高至2300元;测定全国贫困人口为1.28亿;确立11个连片特困地区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并明确对其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确立一种衔接关系是指促进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有效衔接。
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简称为“两不愁、三保障、一高于、一接近”。
(三)我省新阶段扶贫开发力度空前
新阶段我省扶贫开发力度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各级党委和政府不仅高度重视,而且扶贫标准提高、范围扩大、措施有力、投入大增。
1、重视程度空前。省委、省政府决定由各级政府组织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编制省级、设区市级和县级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规划,将扶贫开发融入到贫困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规划中,伞面提升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力,促使贫困地区尽快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及加快其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促使贫困地区和贫困对象充分享受国家改革开放所创造的成果。
2、投入力度空前。省委、省政府决定由省财政每年拿出3.16亿元用于扶贫开发,连续十年不断。各设区市和县(市、区)也做出了对扶贫开发增加投入的规定。
3、“四个一”组合式扶贫措施空前。我省对新阶段扶贫开发出台了“四个一”组合式扶贫的重大措施,即:“一位省领导、一个省直单位、一个中央驻赣或省属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每年1000万元”挂点扶持一个全国连片特困县或省定连片特困县或中央苏区县。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在全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4月初,省委、省政府领导分别深入其挂点县进行了扶贫调研。
4、扶贫范围扩大、标准和目标提高空前。新阶段我省扶贫攻坚主战场为38个县,比原21个贫困重点县扩大80.9%;扶贫标准由过去的1196元提高到2300元,与国家扶贫标准一致,扶贫标准提幅达92%;最近,省统计局测定全省贫困人口为438万,扶贫对象增加较大;扶贫总目标与国家基本一致。
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工作之一,“雨露计划”以扶智的形式进行扶贫开发,是投入少、见效快、从根源上解决贫困家庭贫困的最有效途径。科技扶贫以提供发展经济和生产平台的形式进行扶贫开发,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辐射带动贫困农户稳定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国家和我省的扶贫开发纲要都将“雨露计划”、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2012年中央1号文件把培养新型、高素质农业人才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作为科技兴农的重要措施。因此,“雨露计划”和科技扶贫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意义、重要地位、重大作用不言而喻。
二、前一轮扶贫开发“雨露计划”和科技扶贫的成果
前一轮十年的扶贫开发,我省的“雨露计划”和科技扶贫工作,为全省扶贫开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些成果凝聚了全省“雨露计划”和科技扶贫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
(一)“雨露计划”的成果
1、培训成果。截止2010年,十年全省实际累计培训30.73万人,其中:“转移培训”累计23.91万余人,转移就业人数23万人,转移就业率96.19%;“职业教育”累计1.59万余人;“实用技术”累计5.23万余人。
2、投入巨大。2001-2010年,全省共投入培训补助资金13734.33万元,其中:培训专项补助资金为12160万元;由于赣州、九江、南昌等地自主加大了培训力度,培训非专项补助资金总额为1574.33万元。各类培训补助资金投入情况为:“转移培训”累计10008.14万元,“职业教育”累计2772.08万元,“实用技术”累计954.11万元。
3、扶贫成效显著。一是增收明显,真正实现了“培训一人,脱贫一户”的扶贫目的。据统计,培训转移就业后的人均月收入,全省由2005年的500元提高到2010年的1200元,高者达3000元以上。二是创业有成,示范效果明显。培养了一批创业能人和专业大户。
4、技能与素质明显提高。新生劳动力(两后生)经“职业教育”培训后,获得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其劳动技能和素质明显提高,就业稳定且收入较高。比如:南昌女职的毕业学员被中央军委、人民大会堂录用;兴圉县贫困学子罗辉模具专业毕业后于2008年就业于江苏常熟市柯马特殊装备有限公司,2009年,该学员连续四次参加公司技术大赛均获冠军。
5、创造了品牌效应。一是建市了省、市、县三级品牌培训基地。如省级培训基地——南昌女职,其“女子教育、女子扶贫、传承文化”的办学理念和“为了中国未来母亲的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淑女型专业人才”的教育目标,以及高就业率而成为全国名校。二是培育了一批优势专业。如在全国享有盛誉的南昌女职的“中国茶艺”专业等。三是创造了在全国知名的劳务品牌。如“吉安菜农”、“横峰缝纫工”、“宜春焊工”、“赣州铁路乘务员”和“资溪面包制作”等等。“雨露计划”的品牌效应,为我省扶贫开发创出了形象、创出了声誉。
(二)科技扶贫成果
我省科技扶贫项目,基本实现了“上一个项目、推动一个产业、带动一片农户”的科技扶贫目的,为优势农林产业和特色优质品种的发展、促进贫困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和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扶贫、生态效益。
1、建设和投入成果。截止2010年,全省实施科技扶贫项目共169个。科技扶贫项目资金总投入29362万元,其中:国家级2359万元,省级3041万元,地方配套和自筹资金21257万元。
2、主要效益。一是扶持、发展和壮大了当地优势产业及其特色优质品种。如赣南的脐橙、南丰蜜橘、广昌白莲、吉安县的横江葡萄、永修和乐安的蚕桑、各地的有机大米、茶叶、畜禽渔养殖等。二是扶贫企业成为当地龙头企业、支柱产业。三是新技术、新品种得到了较大的推广与发展。四是经济效益巨大。据统计,全省科技扶贫项目年均增加效益19530万元。五是扶贫效益显著。据统计,科技扶贫项目直接受益农户14万余户、受益人数62.4万余人,辐射农户和人数则数倍于此。
4、开创新模式。开创了“主题科技扶贫活动”新模式。2009年在赣州于都县成功举办了“科技扶贫兴产业,连片开发惠万家”主题科技扶贫活动。2010年在全省洪涝灾害严重之一的峡江、南城及时举办了“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科技帮扶”主题科技扶贫活动;同年,选择环鄱阳湖10个县举办“融入鄱湖建设,实现生态扶贫”主题科技扶贫活动。由于将科学技术直接下乡入户,为当地农户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科技扶贫活动受到热烈欢迎。有关主流媒体《光明日报》、《江西日报》、江西卫视等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扩大了我省科技扶贫的带动力和影响力,为全省科技扶贫增添了新的活力。
三、几点意见与要求
新阶段扶贫开发攻坚战已经打响。因此,作为扶贫开发工作者,对新阶段的扶贫开发,要有清醒地认识,要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当前新阶段扶贫开发大好形势下,结合当前国内政治形势,提几点意见和要求。
(一)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三十年来,改革开放为国家、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我国人民的生活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形成了新的社会利益格局和矛盾。当前,虽然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党中央、国务院对因利益格局变化所产生的一些矛盾、问题一直予以高度重视并努力化解和积极解决,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矛盾和问题仍对国家政治、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要求大家努力学习有关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的文件,学习改革开放理论,从而提高政治素养,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二是要加强业务理论和知识学习,努力提高业务能力与工作水平。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水平高的扶贫和移民干部队伍,乃是我省扶贫开发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二)深刻理解把握新阶段扶贫开发的精神实质
1、要全面理解把握中央和我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主要是理解把握国家和我省扶贫开发的形势、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方针政策、重点工作等。用中央和我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统领我们的扶贫和移民工作。
2、要全面理解把握国家和我省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战略部署。主要是理解把握国家和我省扶贫开发的“扶贫开发纲要”,即新阶段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扶贫标准、扶贫对象、扶贫攻坚范围、重大举措和组织领导等。从而制定有力措施、明确工作职责、确定行动步伐,扎实推进各项扶贫工作,确保新阶段扶贫开发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扎实推进“雨露计划”工作
“雨露计划”工作,就是通过培训,不断提高贫困劳动力科学务农、转移就业、创业致富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素质,增强贫困户立足自身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1、健全完善“雨露计划”培训机制。要按照省办制定的“雨露计划”实施操作规程,开展“雨露计划”工作,促使培训管理规范化、程序化、明细化。各地要健全和完善“雨露计划”工作各项管理制度,确保“雨露计划”健康发展。
2、高度重视培训质量。要以培训质量、转移就业和稳定就业作为“雨露计划”工作的生命线。确保培训质量,一是瞄准培训对象;二是要根据市场用工需求和培训对象意愿确立培训专业;三是要切实开展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避免出现问题,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处理,不断总结经验,务实求效开展培训;四是对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促使其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3、切实加强资金管理。要健全和完善培训补助资金管理制度,规范操作,严格按照补助资金发放规定予以发放,杜绝各种违规违法现象的发生,确保培训补助资金的安全和效用。
4、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在过去的培训工作中,各地已经进行了大胆探索,创造了许多成功的培训机制与培训模式。如九江市、上饶市、吉安市万安县在发达地区与当地教育机构联合开展办学;吉安市对“职业教育”实行单独办班和挂牌宣示;赣州市通过“四库”建设对培训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各地对“实用技术”培训进行送教上门,向贫困户发送农业技术资料,等等。省办对此予以鼓励和大力支持,并要求各地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培训机制与培训模式。
5、加强品牌建设。品牌建设包括“品牌培训基地、品牌专业和品牌劳务”三个方面。通过创新培训机制和模式,以及培训品牌的建设,开创我省“雨露计划”工作新局面,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雨露计划”培训新路。
6、确保2012年任务完成。一是要确保省办下达的2012年“雨露计划”培训任务;二是“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县在确保任务完成的同时,要认真进行总结,为在我省扩大试点范围提供宝贵经验;三是各地要认真开展“一村三师”工作,积极选送贫困女生到南昌女职接受该校的“茶艺、幼教、电子商务”品牌和热门专业的培训。
(四)认真抓好科技扶贫项目建设
科技扶贫对发展贫困地区经济,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增收脱贫致富具有重要作用。各地要切实抓好科技扶贫工作。
1、优选科技扶贫项目。要以科技含量高、优势产业、特色优势品种、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扶贫效益和经济效益突出为标准筛选科技扶贫项目。
2、加强监督检查。要大力开展对科技扶贫项目的监督检查。一是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建成;二是督查扶贫功能的建设,确保项目扶贫作用的充分发挥;三是监督检查科技扶贫补助资金的使用,确保按补助规定拨付和科技扶贫资金的安全。
3、建立新型科技扶贫工作机制。省办拟推行省、市、县三级共同进行科技扶贫的工作机制,即促使科技扶贫工作实现“三联、三促、三提高”。
4、确保完成2012年工作任务。按照国扶办的部署,省办今年拟建设“农作物实施营养液”和对贫困农户推行“低碳节能(节能灯)”两个科技扶贫项目。项目一旦实施,项目单位务必认真组织实施,抓出成效。此外,省办将在全省打造20个科技扶贫致富示范点。各地要根据经济效益和扶贫效果好、辐射范围广、发展潜力大的原则进行筛选,使之真正成为科技扶贫致富的示范项目。
(本文系2012年4月17日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彭林森在全省“雨露计划”暨科技扶贫工作培训会议上的讲话。题目系编者所加,发表时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