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工程库区地质灾害增多近10万人面临搬迁等五则

2012-12-31

老区建设 2012年7期

  三峡工程库区地质灾害增多近10万人面临搬迁
  4月16日,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2009年以来,三峡工程已经进行了3次175米试验性蓄水,据国内外水库建设的普遍规律,新建水库蓄水后至高水位初期3到5年内将集中产生大量的新生滑坡和塌岸,地质灾害防治形势非常严峻,大约10万人将面临搬迁。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巡视员、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柳源介绍说,三峡库区每年都会发生多起崩塌滑坡,由于监测到位、预警及时,三峡库区已连续9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但未来一段时间,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柳源: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发生的地质灾害灾(险)情超过70%为突发性地质灾害;部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点受水库水位升降影响出现灾(险)情,且有逐渐增多趋势,需要及时采取工程处理或搬迁避让措施。一些位于库区沿岸的滑坡和塌岸,即使灾害体上没有人员和房屋,但涌浪灾害的危险性对长江航道构成严重威胁。
  柳源表示,今后一段时间,国土资源部将配合湖北省、重庆市做好各项防治任务的实施。
  柳源:开展355处滑坡崩塌危岩体工程治理。对现有的5386处隐患点实施群测群防,其中对182个隐患点,影响比较大的实行专业监测。除此之外,还要对一些需要进行搬迁避让的人员实行搬迁,大约涉及10万人左右。(中广网)
  江西省将连续十年每年安排3亿元专项扶贫资金
  记者从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获悉,江西将尽快启动一批中央苏区发展振兴和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发展项目,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特别是扶持中央苏区县加快脱贫。
  同时,为大力推进中央苏区振兴和扶贫开发,省委、省政府已明确省财政预算连续十年每年安排3亿元专项扶贫资金,并统筹各项扶贫资金,集中支持中央苏区和连片特困地区每县每年1000万元。
  资金重点投放贫困地区
  江西将发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协调作用,制定政策措施,解决重大问题,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会同各相关行业部门共同构筑“大扶贫”概念,按“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以财政扶贫资金作为粘合剂,以中央苏区和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规划为平台,把部门资金和项目重点投放于贫困地区,统一目标,合力攻坚。
  严格监管下拨扶贫资金
  省委、省政府已明确省财政预算连续十年每年安排3亿元专项扶贫资金,并统筹各项扶贫资金,集中支持中央苏区和连片特困地区每县每年1000万元。对该项扶贫资金,江西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拓宽监管渠道,严肃查处挤占、挪用、截留扶贫资金等行为。
  建立扶贫攻坚考核办法
  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江西将建立针对县级扶贫攻坚工作的绩效考核办法和目标管理体系,将资金管理、工作落实、自身建设等内容纳入考评范围,考评结果作为下年资金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
  不仅要通过绩效考评进行奖励,而且要将绩效考评结果运用于增量资金的分配,从而进一步调动各地党委、政府对扶贫开发的重视和高位推动,使得各级党委、政府自觉地将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实行目标管理,把各行业各部门的扶贫职责列入年度工作量化考核内容。
  力争2至3年有较大起色
  为确保全省中央苏区发展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积极统筹已有政策,构筑专项政策扶持、行业部门支持、社会各界帮扶“三位一体”工作格局,完善和落实加快中央苏区发展振兴。
  江西将积极落实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政策。在扶持贫困村整村推进、移民扶贫搬迁、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社会力量扶贫和彩票公益金扶贫项目、扶贫产业连片开发项目、扶贫贷款贴息项目、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科技扶贫项目等方面,加大对老区贫困农村扶持力度,优先支持中央苏区特困片区和重点县改变面貌。
  江西将完善组织动员机制,丰富政策导向机制,加强规划引导,为社会各界力量、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支持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提供优惠和便利。连片特困地区规划制定后,江西将集中扶贫资金和省专项安排扶贫攻坚资金尽快启动一批规划项目,同时打好扶贫开发五大攻坚战,力争2-3年使全省连片特困地区和中央苏区扶贫开发有较大起色。(江西晨报)
  分宜县山泗村高起点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工作
  江西省分宜县操场乡山泗村是“十二五”省级扶持贫困村,为了用好上级扶贫资金,实施好扶贫项目,真正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最终达到“整村推进”目的,2011年开展扶贫工作初期,该村大胆提出:把本村东门堂组5000多平方米上百年杂乱无章涉及到80余农户的危旧房全部拆除,重新规划,在原址新建4排长60米、宽14米、间隔8米的房屋。
  规划时,部分村民担心自己的建房用地得不到保证。为此村委主要干部进行了耐心细致地思想工作,告知村民规划不仅节省建房用地和成本,而且建成后整齐划一,更加漂亮;村委根据实际,合理安排村民建房用地位置、面积,并完善好公共设施,最终村民全部签订了相关协议,工程如期开工。如今东门堂村小组已修建6座桥和1000米便道,4排整齐漂亮的房屋也正在拔地而起,预计2012年底全部竣工,该村小组120余村民将住上新房。届时将在房前屋后种植花草,安装实用的健身器材,让贫困山村的农民过上城里居民的休闲生活。曾经反对过规划的村民钟顺生说:“如果没有规划,那么村民住房和猪栏、牛栏、厕所混在一起,臭气冲天,回家找不到路。如今规划建房,村民的生活空间宽敞了,阳光充足了,空气清新了,心情变好了”。(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
  吉安市青原区扶贫产业培植显雏形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依托传统产业和资源优势,采取“项目扶助,奖补到户”的办法,做强做大传统产业,共有培植产业大户52户;建成富田匡家百亩果业基地1个;扶持东固乡白云山村毛竹、峰岭村油茶低产林改造3500亩,低改油茶500亩;扶助江口等移民村食用菌种植达400余亩;抓好富田镇匡家村井冈蜜柚百亩基地建设。同时,做实“一村一品”产业,引导各乡镇因地制宜,把握优势,选准产品,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农户发展产业。在发展“一村一品”过程中,结合各乡各村的种植、养殖和加工的传统习惯,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持,鼓励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壮大一个。并从扶贫计划资金中拿出20%扶助各贫困村发展产业,引导农户发展果业、食用菌、油茶、毛竹等产业,推进了“一村一品”产业形成。此外,还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在东固畲族乡灵丰、富滩镇三友村等地举办了白鹅养殖、蜜橘栽培等技术培训班。(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扶贫和移民办 施秀珍)
  定南县提高社会救助标准
  为切实保障和改善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上世纪六十年代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的基本生活,江西省定南县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提高社会救助标准,约1.2万人从中受益。社会救助标准提高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的300元提高到35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的130元提高到170元;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月人均标准分别提高到220元和180元;城市和农村上世纪六十年代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月人均救助水平分别提高到265元和225元。(江西省定南县扶贫和移民办 李文渊)
  责任编辑: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