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快乐做主人
2012-12-31戚韵东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2年11期
童年应该是快乐的。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现实中的童年并不快乐,有时甚至是痛苦的。原因在于现实小学教育中,儿童并没有真正拥有童年,或者说在童年经历中儿童自身是失位的。当主体失位的时候,童年就变了模样。“做自己的主人,快乐做主人,拥有主人的意识、能力和姿态”,是来自儿童内心世界的诉求。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应积极地回应儿童的心声。为了实现儿童“快乐做主人”的愿望,几年来,我校积极探索,并把“快乐做主人”作为小学教育的基本命题。
“快乐做主人”的基本内涵
鼓励儿童做主人,既要强调自主,同时也要强调自律;没有自主的自律和没有自律的自主都是不健康、不完善的。当儿童的个性发展得到尊重,对个人发展有选择权和自决权时;对集体生活有参与权、共同决策权时;有能力和条件,并能承担个人、集体发展的相应义务时,儿童这才真正做了主人。
对儿童来说,快乐从哪里来?快乐来自于能自主自决,来自于合乎人的本性。此外,成长进步、爱与被爱、善良和善行、美的体验等也能给儿童带来快乐。
1.自主
自主是真正快乐的前提,没有自主就没有快乐。在实践中,自主表现为自决性,即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能独立分析、独立决定、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要别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人具有主体性的重要特征。当儿童自己能够驾驭学习,知道自身的长处与不足,他就会觉得学习是快乐的;在家里,儿童的地位受到尊重,他会感到快乐;在集体中,当儿童不再是一个被动的人,有人倾听他的诉说,提出的合理建议被采纳时,他也会因为自己对于集体的重要性而感到快乐。
2.发展
人的快乐来自于发展。儿童的发展并不一定是自主的发展,有很多都是成人外加的。现实中,儿童不仅要接受小学教育,课余时间还要应付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儿童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之下一定或多或少地发展了,然而这样的发展是以牺牲童年的快乐为代价的,这样的发展是不值得提倡的。“儿童有权享受快乐,也会因为匆忙长大而感到痛苦。”儿童的发展,应该按照儿童自己的节奏来进行。当儿童拥有自然成长的状态,拥有从容成长的姿态,也就拥有了童年的快乐和幸福。
3.关爱
每个人都希望爱与被爱。在交流和接触的过程中,双方需要经常互换角色,既要成为自己的主人,又要成为群体生活的主人;只有主动地去关爱他人,才能对他人的关爱产生主体感受。我们主张一种自主的关爱,在关爱的关系中,让儿童不断为自己的付出感到快乐,为他人的回馈感到快乐,这才是积极的快乐。
4.创造
人是在创造活动中并通过创造活动来完善自己的。“快乐做主人”的最高层次体现在创造性上,我们要将作为主人的儿童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创造吁求,转化为积极的创造行动,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对自己的发展更有追求,使他们得以通过创造超越自身。“快乐做主人”会因创造而最终实现,童年的欢乐和幸福也会因创造而充满魅力。
实践“快乐做主人”的基本途径和策略
在探索“快乐做主人”的实践途径与策略之时,我们要求老师将“快乐做主人”这一命题与学习联系起来,调节学习的内容和强度,使学习变得轻松起来,快乐起来。
1.在生活实践中
儿童要成为主体,成为主人,一定是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教育者,应该允许儿童经受生活实践的磨练,理解学生作为发展主体的需求,以智慧的思与行成就儿童的童年。这样,我们的教育就会温润许多。“快乐做主人”也就更有所依,更有所属。
2.在交往的关系中
“快乐做主人”中的主人并不是单向度的主体,就生活而言,他们无时无刻不处在与人的交往之中。由于学校教育是一种集体生活,随着交往的增多,儿童的“个人主体性”问题变得越发凸显。个人主体性问题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个人的发展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得到促进。
“快乐做主人”必须正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儿童只有在积极健康的交往关系中才能成为真正的主人,体验到相濡以沫的快乐。
3.在爱与被爱的体验中
尊重、爱与被爱是人性的起点,是教育、爱的起点,建立爱与被爱的关系,重点在于引导儿童去主动创造一种能够被感知到的关心关系,使他所关心的人、事、物均处于这样的一种关系之中。“快乐做主人”的理念主张师生在尊重、爱与被爱的关系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在课程与教学中
课程与教学是“快乐做主人”达成的主渠道。儿童在学习中体会到的快乐应该是课程与学习活动本身的快乐,是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的快乐。
在课程建设方面,我们尝试了以“快乐做主人”为核心理念的学校课程规划,全面检视学校已有的课程,对国家课程进行合理调试,同时建设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形成“快乐做主人”的学校课程框架。
我们认为,课堂是儿童学习的场所,是儿童游戏的乐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更是童年生活的天地。因此,我们对教学进行改革,更多地从儿童的立场和“快乐做主人”的立场出发去开展教学。
5.在教师的伴随中
虽说儿童发展最终是主动的,但也需要有人从外界去推动“主动”的萌发。进入小学的儿童,校内生活占据了他童年生活的大部分,因而教师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不仅是儿童每天交往的重要对象,还是儿童模仿和崇拜的对象,是儿童的引路人。“快乐做主人”的理念强调教师首先要“快乐”,才能引导儿童“快乐”。
我们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育理念,更要有与儿童共同发展的教育信念。我们不仅要面对童年,更要回到童年,要时刻向童年张望,只有对童年抱有热爱与怀想,才能拥有这样的体验。
实践“快乐做主人”的保障措施
小学生能不能成为“快乐的主人”,取决于“快乐做主人”能不能成为小学教育的基本命题,建立这一基本命题必须要有保障措施。
1.“快乐做主人”应成为学校管理者的基本理念
管理理念是管理实践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学校管理者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对于提高管理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管理的水平和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只有管理者具备了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才能通过行政管理的方式,将好的教育教学方式在该校推行。针对“快乐做主人”理念推行的宣传,我们主要采用集体培训、组织考察学习、观摩等方式。
2.“快乐做主人”应该成为教师的行动指南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持者,是教学计划的制定者,尤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推行“快乐做主人”的教学理念,在于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执行力。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重要的途径之一是教师培训。学校通过对教师加强培训,让他们在接受小学生能成为“快乐的主人”这一基本理念的同时,提高执行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几年来,我校取得了可喜的收获,也得到了家长与社会各方面的肯定,但任重而道远,我们将持之与恒地努力、探索下去,争取有较大的发展与成效!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