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反思型的专业成长之路
2012-12-31高灵芝舒玲玲
职业 2012年11期
教师作为职业教育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其专业能力的强弱与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优劣休戚相关。随着大批新教师充实到职教队伍中来,不少骨干教师出现教学上的高原反应,专业教师频频遭遇一体化教学的瓶颈……不得不承认,在面向市场与企业的职教改革浪潮中,在探索职业教育新形式、新途径的过程中,教师们的专业成长已经迫在眉睫。
在课改中有针对性地成长
认为教师专业成长仅仅依靠各种形式的师资培训就可以解决,这是大多数职业学校师资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单一、浅层、固有化,任凭准备再精心,面向群体的师资培训尽管场场爆棚,也多浮于职业教育的共性问题,甚少探到每个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隔靴搔痒、浅尝辄止,师资培训可谓治标而未及本。
社会不重视、家长不关心、学生不用心……每每提及职业教育羸弱的原因,职校一些老师总是习惯性地将其归咎于外界环境和学生家长。“为什么鲜有老师能够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找出个中差距,寻求解决方法?”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展画摇头道:“职业教育的成果主要还是体现在职教改革上,校企合作、项目教学、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都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并最终依赖于教师的努力。”
鼓励职校教师通过研究的方式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走一条反思型的专业成长之路,方展画院长希望职校教师能够改变外部归因的现状,借助课改的平台与契机,不断积累与反思,努力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在课改中获得专业能力提升。这样的要求看似严苛,却并非高不可攀,方展画院长说,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主任张金英就曾向他感慨:“在四年一评的浙江省特级教师评选活动中,杭州市上报的三位老师全部上榜,而他们都是在课改中成长起来的!”
无独有偶,在浙江省金华市永康职业技术学校走访期间,方展画院长又了解到一位在课改中成长为模具行家的数学老师的传奇故事。这是一位从来没有接触过模具专业知识的数学老师,该校前任校长华康清在接到省教育厅布置的模具专业课改任务之后,却出人意料地大胆起用这位模具“门外汉”。每天的课余时间都被用来研究模具专业知识,他愣是用缜密的数学思维和勤苦的忘我钻研,成长为一名模具专业的行家里手。由他牵头的模具专业课程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带动该校的模具专业教学踏上了新台阶。
“课改需要教师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由专业教师承担专业课程的创新与改革,甚至是不同专业课程的改革,有时能起到出人意料的绝佳效果。”方展画院长分析道:课改的过程是深入研究、见微知著的过程,能够根据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展开具有特殊针对性的分析研究,这对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无异于是对症下药。
在双师建设中复合式成长
说起建筑力学,专业教师大多能对钢筋、水泥、混凝土等材料的选择与特性如数家珍,但在辅导学生进行综合项目实训之时,建筑力学专业的不少老师却对预决算问题束手无策;一个优秀的服装专业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绘就精美的设计图纸,裁剪出圆润的线条之外,还需懂得面料质地以及流行趋势;如果一位面点专业的教师不谙顾客的食物审美、不懂面粉的发酵原理而只知搓揉捏塑,那么他的学生怕是很难在面点制作上有艺术创新……在各职业学校都渐渐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今天,对于专业教师复合型知识储备的要求也随之提升。
2012年7月,方展画院长参与了在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举行的“百名教师下企业”活动启动仪式,与来自杭城诸所中职学校的老师一起,见证了他们从这里迈出的奔赴各大校企合作企业学习充电的步伐。其实,在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历年的跟踪调查中,方展画院长早已了解到:几乎所有的职业学校都会要求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到企业挂职学习。积累生产实践经验、学习解决突发状况、参与企业技术攻关、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涉猎不同岗位技能……这个阶段的学习拥有任何培训所达不到的效果,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帮助可见一斑。
“双师型”教师是职校老师孜孜以求的境界,且大多被界定在技能知识与理论知识两大维度,尤其是技能层面的提升更引人关注。但是在方展画院长眼里,专业教师要真正在技能上有技术、在教学上有特长、在学识上有交叉才能符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对专业教师复合型知识的要求提升,不仅是职业教育的一种进步,也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内在要求。”方展画院长如是补充道。
在小科研中可持续地成长
曾经有一个县的教育局长说,他们县的学校校长绝大多数都曾当过教科室主任。方展画院长称之为“教科室主任”现象,“教科室主任的工作职责‘逼’着他们去思考,去研究,去动脑筋,这样一来,潜移默化之中使得他们的素质、能力和知识得到提高与优化。因此,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
专业教师要成长,需要反思,需要研究,需要借助科研的力量,将教科研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将思想成果转化为教学力量,职校教师需要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然而针对当前教育界普遍存在的“课题团队化、分工模糊化、出力单人化”的现象,方展画院长也着重强调:“教师科研应侧重于追求过程而不是结果,切忌伪科研化,如果只是将科研的结果瞄准论文、课题、报告,而不将着眼点真正投注到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上来,那么科研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效能与意义。”
为了打破这种“一群人成立课题组、一个人深入研究”的现象,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始鼓励教师单人申请“小课题”。对于职校教师,方展画院长更有一番嘱托:“职校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要学会打破科研的神秘感,即便从组装、借鉴他人的科研成果起步,也要敢于去学习、了解他人的科研经验,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技能,也使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得到进步与发展。”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职业学校的科研可以是“组装”,而并非绝对要求“原创”。职校教师打破原有教学程序、资质、时间、范围的限制,强调反思与参与,这个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职业教育不需要学生看不懂、学不会的深难教材,搞科研也不是写文章、做论述题那么简单,从尝试小科研到追求真科研,职校专业教师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方展画院长言辞恳切地鼓励职校教师将科研的目光从评奖评优中移将出来,更多关注教学层面的递进与革新,增强问题意识,强调科研数据,用一个系统的方案,配以缜密的论证,继而发现“原来职业教育还可以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