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雯:葡萄籽背后的创富秘密
2012-12-31王丽
职业 2012年11期
白领丽人辞职种樱桃
张丽雯是位美丽活泼的郑州女孩,2006年从北京一所农业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因为所学专业 “冷”,就业难,经人介绍进了京城一家房地产公司搞销售。她创造过一个月销售25套楼房的纪录,上班仅一年就成了公司销售部经理的热门人选。
白领工作的压力让她得了“白领综合症”,焦虑、失眠、偏头疼……令她苦不堪言。一次休假,她到南方旅游,张丽雯陶醉在清新的自然世界里感到非常惬意。她想,这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2008年春节过后,在男友帮助下,张丽雯辞职在大兴租下了一个10亩大的樱桃园。
5月初,绿色的树冠撑起阴凉,鲜红的樱桃挂满枝间,一群群游客漫步树下或观光赏景,或兴高采烈地采摘樱桃。“大樱桃在天气很凉的时候就开花结果,没有虫害,不打农药,环保,摘下来就能吃。”她一边给游客讲解,一边摘下一颗樱桃放进嘴里。这个让市民自己动手采摘的创意,效果非常好。既节省了劳动力成本,又因为“超新鲜”,每公斤还卖出了80元的高价。这一季下来,她就收回了所有的承租费用。2009年,除去各种开支她还赚了近40万元 ,昔日的同事都非常羡慕,说她成了时下很时尚的“白领新小农”。
从令人头疼的葡萄籽中发现商机
2009年6月的一天,张丽雯到京郊去看望一位大学同学,其间那位女孩端出洗好的几大串葡萄招待她,张丽雯一不小心被葡萄籽咯了牙。
同学笑着说,别看这籽个头小,带来的麻烦可不小。自己供职的单位是一家生产葡萄酒的大企业,每年经过发酵以后都要剩下大量的葡萄籽没处扔,日积月累这种废料堆积如山,让老总颇感头疼。
同学还调侃说,北京周围的葡萄酒厂和罐头厂那么多,这小小的葡萄籽把他们折腾惨了!
本来同学是把这事当笑话讲的,没想到后来张丽雯却琢磨开了:这种讨人嫌的废弃物,能否有效利用起来呢?一次,张丽雯同前“农庄主”的一位海归男在网上聊天时,顺便提到了这件事,没想到帅哥竟告诉她一条“爆炸性消息”。原来,他在欧洲留学时,曾在世界著名葡萄酒产地法国波尔多地区,看到当地农场主用葡萄籽榨油,这种植物油不但颜色很漂亮,有一股淡淡的香味,据说还有美容的特殊功效,它的价格不菲,在欧洲甚至比大名鼎鼎的橄榄油还要受欢迎。“哎呀,想不到世上还有如此美妙的事!”听了这话,张丽雯惊喜异常,心想,这简直有点“神话”的味道,在中国,谁听说过葡萄籽还能榨油啊!
当晚,张丽雯登录一家国外农业网站,一查,还真有这方面的信息。更让她高兴的是,网上还有一些提炼葡萄籽油的小型成套加工设备出售,而且厂家都负责提供加工技术方面的资料,甚至可以免费参加培训。“太好了,我要发财了!”男友见她神经兮兮地大叫,一时被搞得莫名其妙。张丽雯故意秘而不宣。
经过一番调查,张丽雯发现,在京津塘地区,生产葡萄酒和其他从事葡萄深加工的企业很多,比如葡萄罐头、葡萄饮料等等。对这些企业来说,葡萄籽就是毫无用处的废弃物,处理这些“垃圾”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如果有人主动上门来拉,对方肯定求之不得。“资源非常丰富,而且不用花一分钱。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啊!” 张丽雯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很大的商机。
2009年8月,张丽雯亲赴法国考察,并和男友一起筹资300万元采购成套压榨设备,建起一个“葡萄籽榨油厂”。据国内有关专家介绍,葡萄籽里蕴含丰富的营养成分,比如说原花青素,含量大概在4%左右,亚油酸含量在70%左右,除此之外还有维生素E 、维生素A等多种人体需要的矿物质。
“花生大豆能榨油,这么小的葡萄籽也能榨油?”当时很多人都搞不懂。张丽雯解释说,葡萄籽的外壳是一层坚硬的木质,是不含有油的。咬开外壳之后里面有一个小仁,主要的营养价值都在这个仁上。不过要从这小小的葡萄籽里压榨出食用油来,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需要专业人士有很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技术,而且对葡萄籽的湿度、压榨温度还有机械设备都有很高的要求。
张丽雯还说,100斤葡萄籽大概可以压榨出10斤植物油,出油率在8%~12%。记者采访时在现场看到,刚榨好的葡萄籽油是墨绿色的,很漂亮,样子和普通的植物油不太一样,还有一股葡萄的清香味。压榨出来的第一道油俗称毛油,是不能直接食用的,还要对其进行脱酸、脱水、脱胶、脱色、脱嗅、脱蜡处理,经过这6道工序的精深加工,就变成成品油可以灌装对外销售了。
最初,张丽雯给葡萄籽油的定价很低,每公斤仅20元,别说跟芝麻油相比,甚至比花生油都便宜,主要是考虑到很多人对它还不了解,这中间需要一个推广过程。果然不出所料,刚上市时这种油几乎无人问津。粮油经销商摇头,就连农贸市场的小贩都不愿代销。无奈之下,张丽雯就在网上向人们推介,北京的网友甚至可以免费得到赠品试吃。没想到这一招挺灵,后来渐渐有人开始下订单了。
2010年初,一位老板主动找上门来,他大大咧咧地对张丽雯说,从现在开始,你的葡萄籽油我全部负责收购,只要保证长期供应就行了,价钱仍按每公斤20元!张丽雯一听反而懵了,心想天上怎么能忽然掉下个大馅饼,这人不会是骗子吧?可对方一点都不含糊,写好合同“啪”地一下就爽快交了40万元定金。不过人家也立了一条很严厉的“规矩”,那就是张丽雯生产的油只能供应给他一家,若发现私下卖给别人,一次就要支付违约金50万元,再犯加倍。
这位经销商还鼓励张丽雯添置设备增加产量,并答应帮她搞到一大笔低息贷款。送走客人,张丽雯感到自己像在做梦似的,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后来她在北京的一家大型超市柜台上找到了自己的产品,一看标价大吃一惊:一瓶450毫升的葡萄籽油98元,700毫升的146元一瓶。她故意同身边的一位中年女士搭讪:“这种油价位可不低呀!”对方却说:“葡萄籽油是高档货,几个月前朋友到家里玩时送来两瓶,觉得挺稀罕,平时用它拌菜吃,味道确实很不错,没有胆固醇,据说对皮肤很有好处。”另一位先生对她说:“我媳妇特别喜欢吃这油,主要是能美容养颜,她爱臭美,所以就总买。”听了消费者做的“广告”, 张丽雯在惊喜之余,差点没“噗哧”一声笑出来,估计对方怎么都不会想到她就是生产商!
有关资料显示,葡萄籽油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特别高,达到90%左右。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抗氧化作用非常强,除美容养颜的功效外,它对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的功效都非常好,所以它的营养保健价值和医疗作用,在国外得到了医学界及营养学家的普遍认可。
由于产品不愁销路,原料又基本不花钱,第一年张丽雯就赚了500多万元,接着她就立马采购设备,准备将生产能力一下提高好几倍。
将废物利用做到极致
虽然生意做得非常顺手,但仅仅一年后,张丽雯就遇到了一件很棘手的事。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她用机器剥离出来的葡萄籽外皮,渐渐堆成了一座小山。这些废弃物到底该如何处理呢?她向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农科院的专家请教,对方给张丽雯支了一招:用葡萄籽外皮和杏仁壳混合,经过高温炭化、活化后加工成活性炭。
专家解释说,炭化就是木材热解的过程,活化过程就是通过水蒸汽的物理高温作用,给它表面活化、开孔,提高炭的吸附能力。它能把贵重金属如黄金从矿石中吸附出来。此外,活性炭还能吸附空气中的杂质,以及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工业用水和废水的深度净化,并应用到化工、电子、医药等行业。5吨葡萄籽外皮和杏仁壳,就能加工出1吨的活性炭,每吨卖1.5万元左右。
有趣的是,后来张丽雯发现,她制成的这种炭块很轻,将其置入水中竟能飘在水面上,这说明它们密度低,空隙多。据测算,每克活性炭的内部孔隙如果铺展开来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正是这种独特的内部构造,才使活性炭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它可以将某些有机化合物吸附并达到去除的效果。
虽然葡萄籽外皮每吨已能创造3000多元的效益,此时,童心十足的张丽雯却又产生了新的挑战欲:能否再进一步挖掘活性炭的市场潜力,提升使用价值?后来经过技术人员攻关和反复试验,将活性炭压制成炭板,经过上色、绘制等工序后,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炭雕工艺品诞生了。
“炭雕上了颜色确实非常漂亮,但是会不会影响它的吸附力呢?” 张丽雯说不会, 因为画师们用的都是水性颜料,这种颜料也是透气的。
由于葡萄籽壳和杏仁壳做成的活性炭有韧性强、不易变形的特点,将它们压制成炭板后进行艺术加工,这个有趣的创意将使用价值与欣赏价值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市场卖点,很快便出口到日韩等国家和地区。
不少人家里刚装修完,想除祛屋里的异味,就非常喜欢这种炭雕工艺品。张丽雯告诉记者,她的炭雕和壁画一件能卖到几百甚至上万元,而且在海外很受欢迎。现在她每年可加工上万吨的葡萄籽,开发出的系列活性炭产品达几十个品种。这些一文不值的垃圾,摇身一变就成了时尚宝贝。
此外,她榨油剩下的豆饼,也是一种上等的高蛋白饲料。能做到这一步,估计葡萄籽的“油”可谓被张丽雯“榨”干了,没想到最好的东西还在后面。
2011年秋天,一位日本商人登门找她合作。也许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双方刚一接触,日方就送给她一部奔驰做见面礼。对方坦言,是因为看上了她手里有稳定的原料来源。因为张丽雯当时已和国内多家葡萄深加工企业签订了废弃物承包利用合同。
日方的想法更是令人耳目一新。他们提供技术和设备,专门从葡萄籽中萃取精华,生产一种美容口服软胶囊。这种保健品的成份主要有原花青素、维生素和生物碳酸钙等,能够从深层保护皮肤,使皮肤免受外界环境的污染;加快新陈代谢速度,促进死皮脱落,防止黑色素沉淀;修复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功能,促进细胞再生,恢复皮肤弹性。同时,它还能起到保护大脑细胞、保护眼睛和防辐射等方面的作用。该类产品在欧美高端市场颇受青睐。就这样,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就达成了合作议向。对张丽雯来讲,经过萃取的葡萄籽,仍然可以榨油、制作活性炭,仅仅多出一道加工工序而已,但却另外增加了一块非常可观的利润蛋糕。
据中国农科院专家介绍,我国每年会产生超过4万吨的葡萄籽,但目前这些资源主要作为废弃物被丢弃。葡萄籽加工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它的附加值高,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希望张丽雯能带动一批企业参与,最终形成一个大的蛋糕。
更有趣的是,前不久,张丽雯看到北方农民在收割小麦时大量焚烧秸秆,造成雾霾甚至导致交通事故,便非常痛心。她说秸秆粉碎后可制成高档压缩板,在日本,有关技术已相当成熟。如果将全国的秸秆都利用起来,一年就是上百亿的钞票。更重要的是,如果用这些压缩板代替实木,每年就相当于再造几十万亩森林。下一步,她计划涉足这一绿色环保产业。
到2012年6月,短短3年张丽雯就从葡萄籽中挖掘到了2000多万元的惊人财富。她的成功说明:世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