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咨询师:企业贴心实用的好“助手”
2012-12-31强音
职业 2012年11期
早在1907年,美国密西根一学校就开设了“职业和道德指导”课,这种“一对多”团体心理咨询的模式被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引进并应用。中国的团体心理咨询师虽然发展时间晚,但是却起步高,并结合了中国人所独有的民族特点,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本土化团体咨询模式。目前,团体心理咨询已经适用到众多领域,并由于其贴心、实用的特点,日渐成为国内企事业单位亟需的朝阳职业之一。记者日前采访了国内著名团体心理咨询机构——北京东方蓝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于超浩先生,对团体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创业:这片“蓝海”不好寻
于超浩是个地道的山东大汉,但他内蕴深厚,洞察力超强。50出头的他,爽朗的笑声中洋溢着他对生活的激情与热爱。
早年有过在部队当警卫的经历,他半路出家,做过生意,搞过培训,复员后又学习了管理学、营销学,常年穿梭于沿海地区的企业之间。凭借自己雷厉风行的做事方法,在沿海地区已经是小有名气。然而,这时候的他不满足于物质层面的追求,开始追求更高层面价值的实现。上世纪90年代台湾有个训练师专给人们释放压力,叫做“潜能训练”,他采取的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学员们打椅子宣泄、出气。后来,这种方法被应用到一些企业之中,两三个月后,企业员工的营销效率明显增长。
有过服兵役经验的于超浩当场联想到,部队中的官兵长期在紧张严肃的军旅生涯中压力也非常大,部队单一的生活方式、强制性的管理很容易引起抑郁和焦虑。国外这方面的培训早就成熟了,比如临战前的牧师开导。现在,兵源来源多了,士兵们来源不一样信仰也不一样,于是十多年前随着EAP的发展,国外军队中的员工援助计划也就有了。既然企业的员工能够用这种方法来解压,那只要有压力存在的地方,不都可以采取“团体咨询”的方式解决吗?于超浩对这方面顿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说干就干。
然而,团体咨询师资格培训在中国大陆是一个空白。由于中国大陆引进团体咨询较晚,当时,中国既没有团体咨询师培训教材,也没有专业的的团体咨询师培训机构。只有江苏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是国内唯一一所培养团体咨询硕士研究生的高校。铁了心要做团体心理咨询事业的于超浩,对团体心理咨询的兴趣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由于自己不是科班的心理学专业出身,他就想尽一切办法开始自补心理学知识。学着学着,他发现,基本的团体咨询技术很好掌握,可以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来补充;但是国内的团体心理咨询师大多采取的是小范围的游戏方式,照葫芦画瓢,看不到对企业指导的积极意义和发展前景。
后来,于超浩专程找到在江苏大学任教的刘伟教授,这位当时还在国外读团体心理咨询专业的洋学者,从加拿大学到澳大利亚,后来又到芬兰读博士。他非但专业知识功底雄厚,回到中国之后,还把西方团体咨询理论,同东方的传统思想“中西结合”,研发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东方“团体心理咨询”体系。是刘伟教授点燃了他再次创业的希望。这时,一个关于成立团体咨询师培训机构的想法,在他的脑海形成了。
实战:“洋土结合”才能走长远
一间60平米的屋子,有约15~30张摆放整齐的桌椅,屋子中间没有任何间隔。投影、声音、场景布置齐全,4~5名专业辅导老师早就在旁待命,其中包括主训师(团体领导者)、音响师、灯光师、肢体语言指导师、助教。为了避免因陌生导致的紧张,学员入场之前,还有专人给学员进行统一思想的训练。在接下来的几种游戏主题下,有不同的老师带领,6~10人组成一个小组,互相协作、比赛、竞赛,这样整个氛围就调动起来了。互动过程中有两个出彩的地方:笑的训练——笑要有方式方法,国外有“笑节”,以笑来调整心态;“枕头大战”,没有伤到人,情绪还得到宣泄了。学员们融入到环境中,大家通过活动,在助教的指导下,通过分享、讨论……不知不觉中,要解决的问题就解决了。
以上描述的就是压力管理的团体咨询形式。表面看是游戏,实际上另有深意。团体心理咨询中有一项叫做“投射技术”,即人在潜意识中表达的内容都是不能自主的,就算是性格再内向的人,只要通过画画,就能知道他的心思:越画得很完美的人,越是在掩盖一些东西。有的人画出来的是下划线,表明有暴力倾向。还比如年轻人谈恋爱,对方是否真心的,还是另有目的也是一目了然。再如老板要从不相上下的五个员工中,选拔一个重要负责人,也能通过投射技术看出来谁更能胜任!
团体心理咨询师还有一般心理咨询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个体心理咨询是“一对一”服务,团体咨询是“一对多”服务。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团体咨询无疑是一种高效率的咨询形式。其次,团体咨询是在群体情境中开展心理咨询的一种形式,采用诸多的咨询技术,如音乐、舞蹈、心理剧、游戏、小组讨论、访谈等,这些技术容易被参与者接受。目前的东方蓝海团体咨询师培训中心,除了培养团体咨询师、为企事业、社会团体提供EAP服务,为保险、直销等专业营销机构提供提升绩效的专业服务,为职场上压力很大的职业白领进行压力管理课程培训外,还开设了亲子教育、智慧父母等课程,并通过投射技术,让现场参与课程的学员了解自己的性格及价值取向并当场给予指导。
心病还要心医,“自从有了这个职业,很多人都不用去医院了,人们再焦虑忧郁,做几场活动就缓解了。我们不仅仅要获得经济效益,我们更想做点事情,来获得社会效益。”团体心理咨询不光能够解决个人问题,还能够让团体更加和谐,让公司更加凝聚,让部队提高战斗力。不论问题有多严重,只要通过不断矫正就会有好的效果。
中国人很适合做团体咨询。在中国,如果一个人有了心理障碍,碍于面子是不会让更多的人知道的。你只需要去参加一场团体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就能解决了心理障碍。中国社会的变革和经济快速发展给人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需要心理咨询的人越来越多,而团体咨询更是一项双赢的服务,一方面来访者付费少,另一方面由于咨询人数增加,咨询师收入也相应增加了。
职业高度:能够拿得出手的,才是真本领
一名合格的团体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三个基本素质。除了要掌握团体咨询理论和心理学基本知识之外,还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团体咨询技术,如需要学习音乐治疗、心理剧、催眠技术、舞蹈疗法、游戏疗法、行为疗法、电影疗法等。最重要的一点,团体心理咨询师需要积累丰富的团体咨询实践经验。而东方蓝海团体咨询师培训中心对老师的要求则是更高一筹,理论教学老师必须具有心理学专业硕士以上学历或副教授以上职称;技术教学老师必须经过团体咨询专业培训获得“国家团体咨询资格中级证书”,且有从事团体咨询实践的经历;实践教学老师必须独立从事团体咨询实践超过300小时,且具有丰富团体咨询实践经验,获得“国家团体咨询资格高级证书”。此外,培训中心还有对教学老师专门的调查评价,如果哪个老师评价低,就会被降低收入,减少课时。
正是基于这样严格的经营模式,在于董的带领下,他们成功地编纂出国内第一套团体心理咨询教材。专业培训首先就必须要有专业化的培训教材,而于董就是要攻这个“坚”。去年,东方蓝海公司在国家人才测评中心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在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大学等学校专家教授的共同努力下,撰写了国内第一套“团体咨询师系列培训教材”三本,即《团体咨询理论与实践》《团体咨询策略与技术》《团体咨询案例与应用》。为中国的团体咨询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据于董的描述,现场演示照葫芦画瓢谁都会,但是如果比用的音乐是否精准,场景布置、灯光亮度、受众对象是否匹配,那发展空间就大了。所以,这也给于董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他要搭建一个集“团体咨询培训中心-团体咨询协会-团体咨询学会”为一体的内部交流平台,并拓展各省市分支机构,加强团体咨询的宣传和推广,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
中国现在有一个现状,很多大学生出来找不到工作。而于董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大量专业、合格的团体咨询师。目前江苏大学团体咨询与治疗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基本月薪是万元以上,学生非常抢手。
“如果活着能够为社会做一些事情,那就很有成就感。少抑郁一个人,我就是给社会做贡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