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鸡的职场成功学

2012-12-31纳兰策

职业 2012年11期

  与很多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职场人一样,走上工作岗位八年的我也正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一方面,作为部门的主管,需要学习管理的艺术,带领团队做出自己的业绩;另一方面,作为有着清晰职业目标的职场人,还要继续谋求上司和外界的重视,以获得更多的升职、加薪及职业发展的机会。这其中自然有许多迷茫,不过,最近一次偶然的经历却给了我不少启示。
  公司组织去郊区游玩,晚上就住宿在当地的农家院中,在这乡土气息浓厚的院落中,有不少散养的母鸡自由地觅食、下蛋。刚入住不久,就听到老板娘在责备她六七岁的儿子。仔细一听,原来是小孩子淘气不懂事,把鸡窝里的引窝蛋拿走了。
  激励员工,“引窝蛋”必不可少
  引窝蛋这个概念对于我们这些生长在城市里的年轻人来说实在是非常陌生,一问之下才知道,养鸡收蛋看似简单,其实有着不少的学问。
  原来,母鸡下蛋之前,都要先看看窝里有没有下过的蛋,如果有,它就会比较容易地走进去下蛋;而如果没有,就要等待观察很久,直到觉得这个窝是安全的,才会进去下蛋。因此,养鸡的老人家去鸡窝拣鸡蛋时都特意留下一个,这就是引窝蛋的来历。
  老板娘说,她早就告诉过儿子,引窝蛋不能随便动。可儿子还是因为好奇,把蛋偷偷拿走了,于是等到晚上去收蛋时,窝里空空如也,不知道母鸡把蛋下到哪里去了。因为觉得有趣,我们还特意帮忙去找蛋,后来,真的在院落僻静处的一个草垛里发现了一枚鸡蛋,但具体是不是今天刚下的,也就不得而知了。
  由此不禁想到,如果将母鸡视为一个员工或下属,那么它下的蛋显然就是公司所获得的收益。要想让员工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效益和财富,不仅要像给母鸡提供优良饲料一样为员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还必须要给他们以安全感和激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或真实有效的榜样作为引窝蛋,帮助员工明晰自己的任务和发展轨迹,对于年轻员工可以说是尤为重要的。否则,初入职场的新人由于缺乏经验或归属感,难免产生迷茫和倦怠,就像看不见引窝蛋的母鸡一样,要么很少出业绩,要么出了业绩,却并不是在你的“窝”里了。
  谋求发展,“咯咯哒”加速成功
  作为领导要像养鸡收蛋一样激励员工,员工又该如何赢得领导的欣赏呢?从母鸡身上一样可以学习得到。
  一个优秀的母鸡要有高超的下蛋本领,这点似乎是无可争议的。下蛋是母鸡的第一要务,是让主人肯定其价值的先决条件。职场人也是一样,你所取得多高的薪酬,取决于你能为公司创造多大的效益。
  同时,一个聪明的母鸡要学会体现自己的功劳。母鸡每次下蛋后,都会歇斯底里地“咯咯哒”,底气足、音量大。对于这点,可能就存在一些争议。我们从小常会被教育说,做人不应该像母鸡一样有了一点功劳就到处宣扬自己,应该懂得谦虚谨慎。但事实上,谦逊并不等于不与领导沟通。曾经有职场专家提出过“鸡”型人才和“牛”型人才的概念,分别代表高情商和具有实干精神的职业人。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并且常年默不作声,因此可以说“牛”型人是工作的奴隶,他们努力工作以获得利益和成果,却不善于将自己的心情坦白地说出来,所以旁人也很难理解、重视他。而“鸡”型人则擅长看穿别人的心思,反应敏锐,无论遇上什么突发事情,都可以立即想出有关的对策,在待人接物方面,他们属于社交能手,和新朋老友都能够和睦地相处。
  关于要不要请功,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如果你是养鸡人,所有的鸡下了蛋都不叫,你每天虽然可以收取一定数量的鸡蛋,却不知道哪只鸡在偷懒,哪只鸡对此的贡献最大。而如果每只鸡下蛋之后都会向你通报,久而久之你就知道哪只鸡更具下蛋的实力,于是也会给它更多的营养,以便它下更多的蛋。上司对待下属也是一样的道理。一批新员工进入部门,上司一开始会对他们每个人产生一个第一印象,但最终决定培养谁、提拔谁,还是要看入职后的表现,如果你能够勤汇报、多请示,让上司看到你的发展潜力和培养价值,上司自然也会给予你更多的机会,从而使自己的职业发展进入一个正反馈、良性循环的快车道。
  当然,学习母鸡的“咯咯哒”,并不是教职场人投机取巧、油嘴滑舌。据说鸡群中总会有些母鸡没下蛋时也乱叫,或者看到别的母鸡下了蛋自己跟着叫,让主人一时误以为它是最能干的鸡。但是,稳定的职场之路不是靠一时欺骗得来的,当有一天你的领导感觉到你只有嘴皮上的功夫,甚至发现你窃取了别人的功劳,那么唯一的结果就是你被扫地出门,并且得不到任何人的同情。所以,身为职场人,如果能像一只本分的母鸡一样,先有真实的业绩,再得体地展现出来,升职也就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