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有关教学和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
2012-12-31孙颉
孙颉
(黑龙江第二技师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400)
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进入技工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的农村或者城市低收入的家庭,生源普遍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的自觉意识薄弱。这些学生年龄基本上在十六至二十岁之间,年龄和社会因素、社会阅历、知识层次等决定了这部分学生自我意识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弱,注重物质追求,公德意识淡薄,不注重思想品德修养的加强和提高。近年来技工院校的生源发生了变化,由于国家政策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持,以及大学生就业率的大幅度下降,出现了部分大学生“回炉”读技校,实现曲线就业的现象。生源结构的变化迫切需要技工院校制定相应的更加灵活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安排。技工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不接轨更是当前职业教育最大的问题。以上这些问题对技工教育工作都是极大的考验。为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作为技工院校的一线教师,我仅对技工院校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1 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技工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加强德育课教师队伍建设和德育课教师培训工作,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德育课教师思想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德育课教师应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从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能力,学校按照教学任务要求配齐配足德育课教师。
班级配备具有奉献精神、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高水平的班主任。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技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班主任还可通过家访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联系,引导学生家长参与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要特别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的学生的思想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我家的小孩刚上初中的那段时间,回家经常和我说,老师管理严格,但很有方法,从不训斥学生,心胸很开阔,学生有什么困难,老师都会热情帮助,和老师相处就像家人一样。技工院校的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教育,更应特别注重品德培养,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重视知识传授,又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
2 深化课程改革,拓展服务范畴
目前的技工院校的教学模式,是针对招收的初中毕业的学生,遵循的是一年理论课,一年校内实习,一年工厂顶岗实习的三年制的教学计划。但是大多数的技工院校学生中考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低,这样的理论基础在学习物理、工程力学等课程时上课根本听不懂。目前技工教育面对的生源发生了变化,初中生源日益减少,部分高中和大中专毕业生“回炉”读技校,另外还有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和企业在职职工的培训,这些培训正逐渐成为技工院校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技工教育应当面向各类劳动者,根据生源不同类型改革培养模式,制定灵活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安排,进行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技工教育是就业教育,必须以就业导向改革职业教育发展,要在课程设置上下功夫。对理论知识课程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合理调整专业设置,采用灵活适用的教学计划,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使教学工作达到因材施教,避免了在学习上“吃不饱”或“撑不下”的现象。学校可以针对各专业生源进校时进行摸底调查,然后分为两个层次,把高中及高中以上的毕业生、品学兼优的初中毕业生编入高级工班,对于初中只上一年或初二辍学而进入技校就读的学生,由于基础差,必须另制定一套适用的教学计划,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可单独编制班级,也可采用只实习操作,不上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或半天上课半天实习“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上重视实际操作,根据就业市场和企业的需要,加强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全面提高技工教育的质量,推动技工教育的新发展。
技工院校应当把各种形式的培训作为经常性的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支柱产业,积极参与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和企业在职职工的培训,争取建立实训基地,最大限度地增强功能,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空间。2010年全年,我院职工在完成全省技工教师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培训了铁路客运货运职工近5000人次,为我院的办学拓宽了新思路。
3 校企合作,实现招生和就业的双赢
近年来,技工教育蓬勃发展,但产业升级步伐突飞猛进,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技工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已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迅速升级的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技工院校应与企业合作建立一批生产实训中心、产学合作项目,与企业开展全面、多层次的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培养方式能为经济建设发展培养大批生产一线的技能型实用人才。走校企结合之路,有助于技校专业的准确定位,根据社会用人信息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更新专业培养内容。其次,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也能解决学校对教学设施和实训基地建设投入的不足。校企合作使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完全跟着企业需求的变化走,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过来也能极大地促进招生,学生毕业时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接轨。实践证明,就业形势好的学校和专业,招生形势也好。从招生、教学、管理、就业方面与企业寻求合作,最终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局面,这才是最终目的,更有前瞻性。
目前大多数技校都能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部分院校的校企合作只停留在人才交流范畴内,大部分技工院校也是仅仅与少数几个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校企合作的层次还有待加深。技工院校主动,改革人才培养方式,邀请企业资深技术和管理人员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大力促进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向“双师型”转化,从而从根本上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和企业共同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通过制度明确合作双方的预期收益,规定双方的权、责、利,建设资源共享的开放平台,寻求学校与企业在信息、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
4 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毕业生就业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与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准。为了更好地了解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掌握就业市场的用人需求,探索技工人才培养的新动向,技工院校应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调查形式可以深入工厂车间现场访谈,也可以电话访问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调查的内容包括:进入工作岗位后是否能独挡一面,工作表现是否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表扬,所设专业是否符合市场需要,能否学以致用等等。这些问题能够直接检验技工院校的办学质量。
技工教育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技工院校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竞争的压力让我们产生忧患意识,一切有利于技工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创新措施显得非常重要,我们要不拘一格,以更加灵活的机制应对市场的变化。
[1]王忠成.对技工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时代教育2009.
[2]景年杰.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建设中加强德育教育的必要性.[J]职业技术,2011.6.
[4]应丽梅.广东省技工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职业,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