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第一位艾滋病医检人员

2012-12-29

海外星云 2012年11期


  洪林琼照不安于检验室的验血工作,出入花街、酒店、同性恋者发保险套、做倡导,除此之外还跟这些人成了朋友;她帮风化场所的姐妹们找到新工作,出席同性恋者喜宴;甚至带原者被家人赶出门没工作,她也自掏腰包帮忙安顿。
  历史渊源
  上世纪50年代,台湾有大批美军驻军,伴随美军而来的是各种酒吧的特种行业。当时,台湾接受美国援助成立“性病防治中心”专替驻台美军及服务美军的性工作者做性病筛检。
  美军离台,性防所的服务对象转成一般民众。1981年全球发现第一起艾滋病,1984年开始,性防所也开始做艾滋病筛检,洪林琼照是当年第一位负责检验工作的人。台北性防所也是当年全台唯一检验艾滋病毒的机构。
  从1984年台湾出现第一例病患开始,时至今日带原者从数千人一路攀升到2万多人,艾滋病问题的关注角度也从公共卫生的疾病防治,扩展成现今对病患人权的保护。
  像妈妈
  台北市区午后的连锁咖啡馆里,总会有一群打发时光的欧巴桑,说说老公的坏话,讲讲儿子不长进。穿着小碎花上衣的洪林琼照夹杂在这群欧巴桑间丝毫不显眼,不过,她不叨念亲人的琐事,反是每隔10分钟,就把艾滋病防预工作有多重要,用不同的话讲一遍。
  她2006年从性病防治所退休,目前是红丝带基金会秘书长,大家都叫她洪妈妈,因为她看起来就像个妈妈,行为也像一个妈妈。人多的聚会,她会细问每个人吃饭了没?路上有什么会绊到人的石头,她便低身拣起。
  她也是台湾第一位公务体系中,负责检验艾滋病毒的医检人员,她几乎也见证了台湾近30年来的性病发展史。“1984年台湾的性病防治所开始做艾滋病筛检,连第一线的检验人员也消极抵抗这项检验工作。”
  早期设备简陋,需要用嘴通过吸管去吸取检体,加上疾病的污名化,没人愿意做,甚至有医检人员下班后,家人还不敢同桌吃饭。那是一个性保守的年代,别说是艾滋病,“连梅毒、淋病都不能公开倡导如何预防,只要报纸上有登梅毒和淋病的消息,上头的长官就会‘关心’性防所是不是又说了什么话。”社会新闻登某人染性病,大多以“花柳病”代称,不能指明“梅毒”或“淋病”。
  原本在仁爱医院当医检师的洪林琼照,因为医生老公要到海外念书,为了照顾年幼的女儿,想请调到一个可以不必排夜班的工作,于是人人视为畏途的性防所成为她的选择。
  本来只是在性防所抽抽血、做做检验的她开始接下卫生教育工作,她跟着警察临检,甚至警察查获色情交易,半夜也打电话请她来抽血,“我公公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们家一天到晚有警察打电话来。”
  挺同性恋者
  不仅性工作者,她也和同性恋者族群接触,“我一开始不知道同性恋者在哪,只知道新公园有,我们就晚上8点去公园里面摆摊免费帮大家抽血。”2000年前后,台北同性恋者圈流行摇头homepa,洪林琼照也通过关系,到现场帮同性恋者验血、发保险套,“我看过每场大约都100人以上,现场还有红外线扫描器看你有没有带违禁品。”
  同性恋者团体认为此举是把同性恋跟艾滋病划上等号,一直到现在洪林琼照还是受到这样的质疑。然而,也有人并不这样认为,陈敬学是当时在新公园认识洪妈妈的:“她不像一般的医护人员,看到你就想要抽你的血,她是先问你最近过得怎么样,是先跟你当朋友,有没有抽血是其次。”有男同性恋者每逢失恋就找她谈心。也有验出HIV阳性之后被家人遗弃、甚至要他把户籍迁走的人,也由她出面化解。
  艾滋病早年是公卫性病防治的问题,时至今日已是病患的人权问题,洪林琼照也调整了脚步,这几年每一对的同性恋者婚礼,她都会到场支持,“我们是做服务业,要先跟对方做朋友。”而她当年在新公园认识的小“GAY”们,一晃眼也都成了社会的中流砥柱,有的在台北开立大型三温暖,有的成为成功的商人;每次洪林琼照需要什么活动支持,这些昔日的同性恋者朋友马上力挺。
  而这30年来,来验血的人形形色色,包括和尚,“很多事情,你只要想,终究是人嘛,你就会用比较宽容的眼光去看,不会有那么多道德包袱。”这些年,验血的人不再像昔日遮遮掩掩,但还是有些事没变,“每个月都会接到有电话来说带原了,要自杀。”以前,可能会问一些傻问题,比如共享餐具、接吻会不会得艾滋病?现在,问题比较“专业”了。
  她的先生最近半年发现得了癌症,“以前我都跟带原者说,10年前是一次要吃一整把的药,出门还要背一个冰箱冰药;现在一天只要吃2颗药,科技进步这么快,解药马上就会做出来,你只要撑过今天就可以了。我也是这样跟我先生说,我们只要撑过今天,就有希望了。”人生也许无法彻底追求公平,但洪林琼照看待疾病却是公平的。
  (编辑/草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