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平遥摄影大展印象
2012-12-29谢霜
摄影世界 2012年11期
金秋九月,第十二届平遥摄影大展在山西平遥古城拉开了帷幕。此次平遥影展沿袭了往年的一贯风格,在古城平遥的众多景区中设立了九大展点,其中仍以柴油机厂为主展区,辐射至棉织厂、土仓、城隍庙、县衙等其他展区。作为中国摄影连续举办时间最长也是规模最大的摄影节,今年的平遥影展仍以参展作品数量庞大为突出特点,展览总数332个,其中国内304个,国外28个,继续其“摄影庙会”(策展人那日松语)的面貌。九月的古城中,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师、策展人、院校摄影师生等聚首平遥,看展览,听讲座,互相交流切磋。今年的展览大致可分主题展、院校展和机构协会展等;也可分为组委会邀请的来自国外的重量级的个展、联展,及摄影师和机构报名参加的展览等。
此次平遥影展安排了丰富的活动,包括各种专题讲座和幻灯观片会,及专家见面会,由国内外专家为报名付费的摄影师提供面对面的作品点评。另外,此次大展新增“九月公开课”,试图为国内摄影爱好者搭建一个有国际摄影人参与的交流学习的平台。本届讲师主要包括来自纽约大学、纽约帕森设计艺术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国内外院校的教师。他们在两天内共举办了5场讲座,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前往听课。“九月公开课”对弥补我国摄影教育不足的努力值得鼓励,但要想打造成平遥影展的“大师班”,或许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展览方面,本届平遥影展将主题定为“回归·超越”,该主题“是对2011年主题‘返回原点’的延续与演进”(总策展人张国田语),希望冲破摄影发展史上的迷雾。在此主题下,此届大展最重要的展览应属捷克摄影师约瑟夫·寇德卡拍摄的《布拉格·1968》,寇德卡用黑白影像记录了发生在“布拉格之春”的一幕幕现实场景,向世人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众多观影者为这批原作慕名而来。今年柴油机厂主展区推出了四位墨西哥青年摄影师的展览《衔尾蛇——墨西哥之轮回》。策展人福斯特介绍说:“我是澳大利亚人,在平遥四次策展一直都在介绍澳大利亚摄影,这是我第一次带来澳大利亚以外的作品。这次策展选择了四位墨西哥青年摄影师的摄影创作,其中有展现墨西哥都市化在郊区蔓延的,也有讲述在美国打工的墨西哥人如何用微小力量为两国经济做出贡献的……而展览的名称以墨西哥的神话意象衔尾蛇命名,紧扣这次平遥影展‘回归·超越’的主题。”
展览内容上,从本届平遥大展来看,手机摄影作品异军突起,形成了不小的展览势力,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林添福、陆元敏的手机摄影展。去年在平遥凭借《半世纪的爱》获得不小轰动的台湾摄影师林添福今年在柴油机展区推出了名为《用心曝光》的手机摄影展,其30寸照片的精美画质吸引了不少眼球。对于用手机进行摄影创作,林添福表示:“摄影器材随身化是一种趋势。”
摄影节除了是摄影作品的集中展示,也是策展人发光发热的舞台。此次平遥大展在策展方面也呈现出音视频等各种媒介全面开花的景象,如在棉织厂展出的由那日松策展、摄影师欧阳星凯拍摄的《人民路》。这组作品在展场布置上,配合展示了交代人民路背景情况的动画及纪录片,形式新颖,让观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并最终获得了此次摄影大展的“优秀摄影师评审委员会大奖”。而同时获得评委会大奖的作品《失落园》在展场布置上更为抢眼。同样也是由策展人那日松执展,这组由摄影师钟维兴拍摄的《失落园》甚至将拍摄地内蒙古额济纳旗的胡杨树和沙漠搬到了展厅中,加上投影、作品本身和当时的纪录片等,形成了一次全面的展示。而此次在平遥直接策划和参与策划十余个展览的那日松说:“作为策展人,仅仅将一些好照片挂出来、呈现出来是远远不够的。这次平遥展览之前,我曾来平遥三次,都是为了看场地、设计展览的效果。”在他看来,好的作品应该有好的展览形式、好的呈现方式,这样才能对得起作品的价值。
本届平遥的其他精彩展览还包括摄影师李小静拍摄、连芷平策展的《溯源》、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艺术总监戴维礼策展的《英国摇滚五十年》、丹麦影像画廊总裁比亚特·希捷斯卡北欧四国展、瑞典策展人米沙·佩登策展的《瑞典青年摄影师展》、苏珊·都利策展的《全美院校学生精选展览》等等。
作为中国摄影连续举办时间最长也是规模最大的摄影节,平遥摄影大展已走过了十二载,其“摄影庙会”的特征也决定了其包容性和多元性。从每年满城满墙的海报来看,这里永远不缺新鲜和活力;而此次平遥显现出的一些遗憾,包括部分展出照片与往年重复、幻灯观片会与“九月公开课”的专业度尚待提升、展区服务有待加强等等,这些或许表明平遥摄影大展还需要主办方和各参与方之间更强的协调性和专业性。有缺憾有亮点,期待来年的平遥摄影大展更加异彩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