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自城市时空的切片

2012-12-29

摄影世界 2012年11期


  《今日柏林》
  如纽约一样,柏林也是一个就算没去过的人也会装作了解的城市。但与纽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柏林一直试图抛弃它那段又长又令人困惑的过去,以求带着惶惑而沉重的步履走入未来。
  柏林呈现出一种复杂又斑驳的风景,很难挑选出有意思的细节,反而远观更能让人对这个城市形成某种总体的感知。在有关柏林的种种影像中,1927年弗里茨·朗导演的那部讲述未来超级城市的德国科幻电影《大都会》大概是最深入人心的。受装饰艺术运动中建筑风格的启发及印象主义的影响,电影所呈现的视觉景象,确实构建出城市景观未来发展的某种可能。
  意大利摄影师斯特凡诺·科索用摄影对柏林这座城市进行了视觉上的探索,并延续了导演弗里茨·朗电影中的视觉氛围,摘取了柏林在其演进过程中呈现出的如电影截屏般的视觉画面。
  《浅风纪行》
  白一萌的摄影作品有着一种年轻人独有的清新与诗意。
  他刚刚从纽约大学的电影学院毕业。在此之前,他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国家,日本是他的旅行目的地之一。白一萌拍照时不太讲究器材或者繁复的技巧,只是习惯携带一只50毫米F1.4的定焦镜头,用娓娓道来的方式讲着安静的故事。
  《北京》
  张涛说他过去拍摄的题材以风景名胜为主,拍来拍去觉得意思不大。在一些老师的指导下,他开始拍摄自己热爱的城市和热爱的人,试着表现一些人与城市的关系。“我觉得关爱一个城市,首先要关爱这座城市的变化,它的文脉、历史。城市发展势必要牺牲掉一些东西,摄影师有责任把这些变迁记录下来。”
  《北京》这个系列从酝酿到陆续拍摄历时两年多,“我想展现城市中隐藏的荒诞细节。我们虽然生活其中,却因过于忙碌,大多对其视而不见。”
  《纽约》
  作者自述:
  在纽约的地铁中,我遇见过一个长相酷似沃克·伊文思的人。然后,我继续想象对面站台上站着罗伯特·弗兰克、克莱因或者森山大道。列车从我们之间穿过,闪动的窗格如向前拉动的无数格底片。
  在2010年维修期间,布鲁克林大桥栏杆的挡板上曾留下数不清的“到此一游”的感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笔迹,让你无法不去想象那些留言者当时的处境和心绪。记忆和梦想,也许正是这些,才得以维护一座跨越此岸与彼岸的桥。
  冬天的911遗址,弥漫着地热的雾气和消融的残雪,一如梦魇。我手持相机,不知所措地按动快门,一些背影渐渐淡出,一些脸庞又淡入,一切都如同高速摄影下的慢动作。
  一座城市“过去的时间和未来的时间/过去可能存在的和已经存在的/都指向一个始终存在的终点”,我想,T.S.艾略特说的正是街头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