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上的风景

2012-12-29余海波

摄影世界 2012年11期


  街头巷尾是展现各种生命形态的集中地带,呈现着当下时代最为凸显的种种元素。摄影师余海波行走深圳街头,23年来,为这座移民城市截取存留了形形色色的时代切片。画面中,文字间,承载了他本人对于这座城市的认知与感悟。
  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圳开始以古老东方大国背景下的经济特区面貌出现在世界面前。与此同时,内陆各省的追梦人如潮水般地纷纷下海,扑向这座充满未知的青春城市。1980年代的深圳,无数不可名状的机会,让淘金者附加一种欲罢不能的冲动,纵身跳进波澜汹涌的欲望之海而博命。“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摸着石头过河”的新奇与未知中聚集了巨大能量,人们都像在追逐神话“太阳山”中的生命冒险,也在颠沛不安的生存状态中寻求新岸。
  我就是在那个时期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南下深圳,随身带着一台小相机,行走在街头扫描着各种各样的人们。街头是社会中各种社会细胞集中汇聚的地带,人们从各自的洞穴走出来在街头亮相,展示人性中的欲望冲动、虚假伪装、风姿飘逸。街头有着太丰富的和动人的社会风景,也是最具诱惑性的地方。
  深圳最早催生出一大批淘金者,在翻腾的经济浪潮中下海搏击。敢闯深圳的人还是有野性的坚韧,丢掉所有束博一头扎进海里,海水洗去心里的包袱、框框和胆怯。很多人可能真的还来不及思考,便开始“杀开一条血路”,浑身沾满血迹般地闯过去。要么成功,要么永远倒在血泊中化为黄土。他们无不经受着恐怖、冒险、坚韧、坚持的炼狱。同时也在物质、财富、消费的折磨中,完成精神的失重与分裂,道德判断的悬置与价值错位的涅。和多数移民们一样,我经历了中国最早期市场经济的多种诱惑与迷茫,也经受了精神的失重与存在的困境,常常会感受到经历各种新鲜刺激的快乐与纠结。
  其实,据史书记载,深圳这片多情的土地上,自古就有由内陆迁徙来的人。两千年间,从先秦、宋到明清,络绎不绝。最早迁徙至此的客家人便成了今日深圳的本地人,与这里的山山水水融为了一种颜色。7000年前,作为新石器时代滨海史前沙丘遗址的“咸头岭文化”,被认为是“珠三角之根”,是岭南百越先民的祖先。大约在1700年前左右,深圳曾经是东晋时代的东官郡宝安县,管辖包括今天的深圳、香港、东莞、中山、珠海、澳门6地市,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相当于一个省会。而在30年前,深圳只是一个边陲口岸小镇,人口不过2万。
  今天,这座城市己经是拥有1500万人口的现代化国际都市。城市的街景演出的街头剧更加多彩,被林立高楼簇拥的街道上时常上演着不尽的时代先锋,商业狂潮,以及新老移民们的悲欢离合。也许上帝从太空可以窥视到这座中国最早开放的城市中所呈现的疯狂云图,那些在打开闸口后冲动的灵魂,那些由各种幻觉、欲望汇聚涌起的黑色旋涡,如同气象云图般狂奔不羁。人们在各自角色中出场厮杀,吼声回响在林立高楼的山海之中,随时瞄准着城市的猎物,扑向可以让自己控制和占有的领地。
  和他们一样,我也在各种街道上奔跑着。我做了一名摄影记者,背着照相机穿梭在这座疯狂城市的大街小巷,面对城市中各色人群的目光与行踪。我瞄准各种各样的移民故事,发疯般从早到晚地拍摄。在这里除了每天为报纸发稿的拍摄,也有为自已生命感悟所完成的主题内容。
  尼采说,一切哲学都在路上。所谓路上,是指生命终极过程的通途。城市的街头巷尾则是展现各种生命形态的集中地带,呈现着这个时代最为凸显的元素。在街头拍摄,我只拍人的各种呈现形态,人在消费时代中与文化的冲突,现代的与传统的,西方的与民族的,主流的与大众的,新贵的与平民的等等,这些汇聚起当代的街道的风景。我被眼前的这些冲突所吸引着,这些幻觉般的现实存在让我激动,让我发狂地拍摄,它联系着我的内心。这就是我要拍摄的主题和内容。
  我有机会便去街拍,但从不去刻意街拍。我只是喜欢街拍图片中生命形态的变幻,我用更多的时间关注街道背后隐蔽的内容,街道的深处。那里,生命处于更加真实的状态。街头的人们是带着伪装而来的,那是浮在社会表面的观看,尽管这种观看有虚假的成份,但也有更为真实的一面。当矛盾发生,当现实与梦想的连接点出现了错位时,人性的真实感便在其中了。我没有太多留意过别人的街拍,我只是一个街头的过客。我只想当我走过街头时,这里有我要的东西。过去我是拍黑白底片的,现在也是。也拍数码照片。
  有时我也会一个人从清晨出发,沿着白天喧闹的街道往前行走,各种不可名状的现场吸引着我走进去,如同进入一个超长时空,迷恋着那巨制电影般无休止的景象,我在一种感动中拍摄。
  深圳这座中国最先锋的现代化城市有着太丰富的生命内容,可以让人感受到现实与超现实的距离如此之近。街头艺人、新贵老板、时尚名模、动漫新人类、广告推销员、协管员、打工妹、总经理、保安员、失业者、三陪女……你必须面对各种人群的经历及命运带来的诱惑与冲动,经历这座城市中千万人共同穿越的命运滑行,窥悟各式各样生命切片的内心魔障。
  2000年那个世纪之夜的情景,我至今难忘。整个深圳、街道和夜晚都沉寂在兴奋幻觉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受到对新世界新人类到来时的期盼。那天我在街头和街边的酒吧疯狂地拍摄到凌晨。啤酒、重音乐、尖叫……强光射灯缠绕着柔软的深呼吸……恍惚之中的嚎叫簇拥中疯狂扭动的体态,似乎那扭动和疯狂嚎叫能够敲开无休止陶醉的梦幻……就像战栗后的新恐惧,足以让男人和女人们忘记这个世界的存在。就像登山、飙车、蹦极、冲浪……那些在生命极限状态中的有氧运动,眼前的沉醉在激情状态运动中实现着拓展生命的深层抚慰。
  也许他们只想摘取快乐的精髓,远离那空洞的虚伪和忧郁,在这种极度颠覆状态运动中寻找游离不定的幻觉般的存在。这是一种来自现实与幻觉的感召,一种另外的真实,紧张的情节包含了太多的激情故事。
  在2001年以后,深圳开始大规模修建轨道交通线,地铁全面动工,顷刻间城市变得膨胀起来。车流、人流、钢架长城形成城市新景观,总是诱惑着我按动快门。其实,城市的矛盾与生命冲突每一天都在演变着人性的细节神经,让人在梦幻般的错觉中延伸出一条条新路径。
  深圳这座城市,如同一列满载着北上南下旅客风雨兼程的疾速火车,而街道却集中和带走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这座城市如同一条通向理想彼岸的隧道,装载着生命的梦想、呐喊、绝望与希望。从这里,到那里,穿越,跋涉,启程,抵达。
  现代化极端物质生活与快速聚合财富的诱惑每时每刻都在挑逗着人的欲望燃烧,深圳则是这个地球上最受注视的城市之一,有“一夜城市”和“片刻城市”之称。30年前来到边陲口岸新城的第一代青年男女们在时光的磨砺下已经不再年轻。
  当我们尽情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优裕物质生活的同时,当我们大规模地对环境改造、重建,当钢筋水泥支撑着现代文明的时候,我们的灵魂和肉体开始寻找久违的自然家园。城市人只能在那些旅游休闲胜地,在花团锦簇游人如织的公园,在泥塑木雕的动物形象中寻找宽慰,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与自然和野生动物们的近距离接触,这就像活人和风干的木乃伊相爱一样荒诞可怜。
  我在这座年轻的城市里奔走了23年,眼前这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一夜间变了,快速的时光与快速的城市让生命在梦想的错觉中移来移去。那曾经载着丰满幻想的航标在风中飘摇……你不是你,我不是我,男人不是男人,女人不是女人,窗户不是窗户,桌子不是桌子,高楼不是高楼,河床不是河床……
  2012年10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