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崛起的文化因素
2012-12-29孟晓旭
当代世界 2012年6期
1853年,在美国“黑船”的胁迫下,长期闭关锁国的日本选择了不战开国。15年后的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不到50年就成为世界五强之一,完成了近代以来日本的第一次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以《和平宪法》为基础,在美国扶持下,经济迅速发展。1955年至1964年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9%以上。1965年到1970年间,这一增长率更是超过了10%。在1968年即明治维新百年之际,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NP)超过西德,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的世界经济强国。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跃居世界第一,完成了近代以来日本的第二次崛起。历经20世纪90年代经济的长期衰退和痛苦的体制改革,日本于21世纪初又迎来了经济腾飞的历史机遇,经济触底反弹,持续复苏。2007年,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发文指出,日本正在进行“第三次崛起”。纵观这一历史过程,我们发现,危机意识的心理文化、强国意识的战略文化、塑造秩序和权威的等级文化,以及集团主义的群体文化等文化因素是日本崛起背后的无形而巨大的推动力量。
危机意识的心理文化
危机意识是日本独特的集体心理文化,即使是在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生活富足殷实的20世纪70年代,反映日本人深刻危机感的电影《日本沉没》仍能引起日本国民广泛而强烈的心理共鸣。一方面,危机意识源于日本自身的缺陷。国土的狭小、资源的短缺、灾害的频发等恶劣的现实存在都使得日本人缺乏安全感,心底警钟长鸣。另一方面,危机意识也源于日本在文化形成早期与发达的其他文明在交往和比较中因自卑而产生的自我警醒。古代日本周围分布着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三大古文明,而恶劣的环境使得日本自身的古代文明与这些文明比较起来毫无光彩,日本无时不感觉到压力与紧张。没有可以提供依赖感和安全感的生存环境,以及周边环境所带来的国际社会生存压力,注定使得日本文化具有与众不同的方面——强烈的危机感。在与危机感斗争的历史中,日本民族铸就了勤劳、节俭、坚毅、顽强、忍耐、努力拼搏的性格,形成了强烈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应对未来的危机,日本在创造和积累国内财富的同时,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来增强实力,提高抵御灾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而这一过程的结果就是日本的崛起。
在危机文化的影响下,日本很善于意识到危机并把它化为“机遇”,积极学习外部先进文化,日本也因对发展契机的特殊把握能力而迅速崛起。1862年1月,幕府派出遣欧使节团中的福泽谕吉在《西洋事情》中回忆说:“先到法国,然后又周游英、荷、普、俄、葡等国,文明的文物无不使人耳目为之一新⋯⋯我们这一行日本人不只停留在吃惊上,而是一面感到吃惊,同时又加以羡慕,想在日本国也把这些实行起来。这种雄心当然禁也禁不住。” 1871年,出访欧美的岩仓使节团“任务书”中也提出:“东洋各国现行之政治风俗不足以使我国尽善尽美。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