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
2012-12-29张跃
当代党员 2012年5期
2012年2月17日,城口县修齐镇兴华村。
一大早,养鸡专业户黄帮荣就在自家鸡舍忙活起来。他把一只只鸡装进筐,等待山地鸡公司上门来收购。
“你们家这次出栏几千只鸡,收入又是好几万元哟。”前来帮忙的村民说。
“多亏了村里的产业党支部带动哟,不然我哪里做得大嘛。”黄帮荣笑呵呵地说。
黄帮荣所说的“产业党支部”,只是城口县创新党组织设置的缩影。
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城口县因地制宜,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特色产业做得风生水起。
支部建在产业上
2011年3月,春寒料峭。
修齐镇花坪村党支部书记章晓鸿琢磨着发展几户山地鸡养殖户。
“动员谁来领头呢?要是失败了,万一血本无归该怎么交待!”章晓鸿心事重重。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章晓鸿决定先做自己弟弟章世伟的工作。
一阵寒暄后,章晓鸿拿出准备好的资料,向弟弟讲起了山地鸡养殖情况。起初章世伟还饶有兴趣地听,可一听说要自己带头养殖时,立马摇头说:“这个我不得养哦,以前搞的花样多了,哪样赚到钱的嘛!”
“这次不一样,县上提供了技术支持,还同重庆主城区的大公司签了合同,保证没问题!”
“我还是看一下再说,这个不稳当!”
章晓鸿准备了几天的说服计划,就这样结束了。亲弟弟都不同意,换了别人也指定不行。
正当章晓鸿一筹莫展时,镇党委书记蔡芝雪给他支了招。
“为了发展壮大山地鸡产业,镇党委建立了一个山地鸡产业党支部,你不妨也发动村里的党员加入进来,让党员来带头,这样就容易得多。”一语惊醒梦中人,章晓鸿如获至宝。
为了稳妥起见,章晓鸿请来邻村的养殖大户跟村里的党员一起开座谈会,谈养殖经验、疫病防治、经济收入。会后,一些党员心动了,尝试养起山地鸡。
见时机成熟,章晓鸿又鼓励这些党员把组织关系转入山地鸡产业党支部。
山地鸡产业党支部由镇党委直接领导。“现在开组织生活会,大家共同语言多得很,你不按时召开,党员们还要催你!”产业党支部书记林付权说。
一年过去了,花坪村已形成以林付权等一批党员为首的山地鸡养殖大户,年产山地鸡两万多只,产值70余万元。
在今年的产业发展大会上,章晓鸿信心满满地向镇党委、政府报告了花坪村的产业发展情况。章世伟也缠着哥哥,要求加入这个产业党支部。
一时间,产业党支部成了城口县的“香饽饽”,很多农民党员都要求建立产业党支部。目前城口县已建立生猪、金银花、魔芋、干果等各类产业党支部37个,吸引1083名党员参加。
联合支部“焊接”产业链
2011年的一天,厚坪乡政府办公楼门前。
“给我出来!出来……”红色村100多名村民堵在乡政府大门前。
原来,红色村大面积种植的桔梗收获了,市场价格却大幅跌落,从以前的每斤五六元跌到不足一元。
“签了合同的,就要按照合同价收购!”农户们纷纷把自家的桔梗运到合作的渝桑公司,要求公司按合同价收购,可公司收购人员却始终不露面。
“当初是乡政府叫我们种的,公司也是政府引进来的,我们不找公司,找政府去!”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有人提议。农户们一哄而起,集体去找乡政府讨个说法。
100多人集体到乡政府讨说法,这在厚坪乡还是第一次。
面对群情激愤的群众,乡党委、政府立即派出调解组,组织农户代表和公司方座谈,大家一起商讨收购价格。经过充分协商,最终公司与农户达成了一致意见。一场纠纷总算平息了下来。
纠纷平息了,可以后怎么办,桔梗产业如何发展?这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乡党委经过商议,决定总结以前将支部建立在产业上的成功经验,探索将党组织建立在更广阔的产业链上,在村和公司之间成立联合党支部。
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和协助下,联合党支部很快成立。支部活动室建在村里,并推选出红色村党支部书记为联合党支部书记,渝桑公司党支部书记为副书记。日常活动以党小组为单位,按季度召开联合支部组织生活会,大家一起根据市场价格制订合理的收购价格,及时征求并研究农户和公司提出的意见。
联合党支部的成立,有效打破了领域界限,凝聚了党组织和党员的力量,助推了产业发展。现在,城口县在村企之间建立的联合党支部已有23个。
城乡支部对接助推产业发展
2012年3月13日,双河乡厚朴园村迎来几位常客。
“杨老师他们来了,把你们那些有问题的山地鸡捉来!”村支书通过村里的大喇叭不停地通知村民。
不一会儿,村活动室挤满了人。
“今天,我着重给大家讲的是春季山地鸡疫病防治……”这几位常客是城口县农委的技术指导员,专程来给村民上课。
这种场面,在双河乡厚朴园村已不是第一次出现,村民对这些老师也早已耳熟能详,这些都源自城口县委广泛开展的城乡支部对接活动。
为了把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资源带进农村,城口县从2008年以来,按照自愿结对和组织安排两种形式,全面实行城乡支部对接,帮助农村制订发展规划,协调致富项目,落实帮扶资金,解决实际问题。
2009年,双河乡厚朴园村党支部与城口县农委党支部结成了对子。
城口县农委党支部了解到厚朴园村因地处偏僻,产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主要靠劳务输出后,决定利用自身优势定期向村民传授山地鸡、中蜂养殖技术。
一年过去了,现在不仅厚朴园村发展养殖大户十余户,而且带动了整个双河乡的山地鸡养殖。
到今年初,城口县已有237个机关和企事业党支部同237个农村党支部结为对子,指导基层制订发展规划152份,协调致富项目412个,落实帮扶资金150多万元。
“事实证明,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不仅能够创新基层组织的设置方式,而且能够激发党员的活力,促进产业发展。对于城口这样的农业县来说,依托党组织的创新促进产业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可以说是一条捷径。”城口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吴立明充满信心地说,“城口将建立181个产业党组织,让充满活力的产业党组织真正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渝中区:“楼宇党建”全覆盖
针对商务楼宇中“两新”组织众多、党员比较分散的现状,渝中区依托商务楼宇,积极创新楼宇党组织设置,实现在楼宇内党的工作和组织的全覆盖。
一是依托龙头企业单独建。依托楼宇内党员集中、管理规范、业主认识度高的龙头企业,单独建立党组织。目前,已经在金夫人、国贸豪生、千叶眼镜等龙头企业单独建立了党组织。
二是依托龙头企业联合建。以龙头企业党组织为主,吸引其他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单位按照就近就便、利于活动开展的原则建立联合党组织。
三是依托物管单位建。发挥楼宇物管单位情况熟、人员清的优势,以楼宇为单位,依托物业公司建立联合党组织11家。
巫山:“支部+劳务站+公司”劳务党建模式
巫山县是全国劳动力输出示范基地县。近年来,巫山县在围绕劳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劳务上大胆探索,率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建立“支部+劳务站+公司”劳务党建新模式。
一是创新设置。以“支部+劳务站+公司”模式,依托巫山驻新疆劳务开发服务站,将基层党组织建在劳务产业链上,依托支部抓协调。
二是服务维权。通过开通农民工服务维权热线电话、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劳务维权政策。
三是创业者联动。充分利用各种阵地,采取联席会议骨干培训、工地送学、上门帮学、巡回宣讲等形式,加强对流动党员和农民工的教育培训,让外出务工人员自觉遵纪守法,树立和维护良好的“巫山人”形象。
重庆建工:支部建在项目上
在服务项目建设的实践中,重庆建工集团创新“支部建在项目上,攻坚克难党员上”的党建组织形式,实现了党建和实际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是支部建在工程项目上。按照“哪里有项目,哪里就有党的组织”的原则,以具体工程项目为依托,建立项目管理部党总支或党支部,抢占项目工程建设的党建制高点。
二是延伸组织覆盖面。针对具体项目,建工集团根据党建目标和工作重点,向所属各个工程单位延伸党建网络,实现了党组织对项目的全覆盖。如在富士康重庆科技园二期工程建设过程中,建工集团就在参建的十家单位中同步设立了七个党支部。
三是依托组织设置党员岗位。项目党总支或党支部在下级党组织设置青年突击队、青年安全监督岗,在各工程重点部位设置了党员示范岗,严格把好安全质量关,将责任落实到党员身上,做到了“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关键环节、关键时刻”都有党员的身影。
梁平:“1+1+X”助推“两新”党建
梁平县有1082名“两新”组织党员。为帮助他们建“家”,梁平县创新党建模式,采取“1+1+X(一个党建工作指导站、一个行业党组织,若干个“两新”组织)区域化党建构架,让“两新”党员全部找到了“家”。
组织联建。对于同一类产业群的“两新”组织实行“合作经济组织+党组织”模式,跨乡镇(区域)组织联建。针对特色产业,依托全县“两新”党建示范单位建立联合党委。比如,龙滩梁平柚协会党支部,整合虎城镇、和林镇、大观镇等乡镇的柚子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组建了梁平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党委,隶属县供销社党委。
统筹共建。对于行业特点不明显、归口管理不确定或因各种原因不能建立或暂时不具备建立的,实行统筹共建。通过“商会+党组织”、“村企+党组织”等方法,把党建工作延伸到分散经营的规模以下非公企业、商业网点、个体摊点中的党员。全县建立村联合党总支78个、联合党委3个、社区党委10个、联合党支部2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