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ICA成员国代表共议WTO与中国汽车产业

2012-12-29曹晓昂张帆甄文媛贾红谱马青竹

汽车纵横 2012年5期

  
  世界汽车组织主席、法国汽车国工业协会会长Patrick Blain先生告诉记者:“说实话,我认为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加入WTO十年来,中国汽车工业会发展得如此之快。这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史上的经典案例。目前,中国的汽车生产量已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是名符其实的第一大国。同时,我也希望中国能负起‘第一大国’的责任。无论是在安全方面,还是在环境方面,汽车工业面临的问题都非常多。中国政府已经有了很多建设性成效性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在新能源方面,在电动车(包括混合动力车)上,我们都欣喜地看到中国的进步速度非常快,政府和企业都非常支持。我衷心地希望,中国作为生产第一、消费第一的汽车大国,也能成为责任第一的汽车大国。”
  世界汽车组织秘书长Vves van der Straaten先生表示,在中国加入WTO后的十年中,汽车工业发展之快令人惊讶。但这种高速地发展很难永久持续下去,而且我们也应该看到发展过快所带来的弊端,比如出现了环境污染的问题、交通拥堵的问题,能源使用的问题等。2011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有所下降,他认为这是一个理性的回归。中国应该放缓脚步,用更多的精力解决这些问题,以低速、合理的增长速度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汽车工业的发展无疑也是全球性的。中国作为WTO组织的一员,未来在汽车出口方面也会有长足发展,所以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尤为重要。
  美国汽车工业联盟主席Mitch Bainwol先生说:“如果我们回顾全球各国这几十年的市场数据,会发现它呈现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发展最快的领军地区,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美国市场,第二阶段是欧洲,最后是亚洲。亚洲是从20年前开始崛起的,那时候中国就已经成为其重要的部分之一,现在,中国已然成为亚洲汽车市场的领导者,我相信这种状态会继续持续下去。”
  Mitch Bainwol认为,要想实现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依靠技术,他建议尽可能增加研发投入的比重,并尽可能多地采用一切新的技术。
  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执行董事K l a u s Braeunig先生表示,中国自加入WTO以后的发展形势“真的非常棒”。中国的汽车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功,汽车产量急剧上升,德国车企非常高兴能够参与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程中,这对中德两国汽车工业而言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中国加入WTO后,汽车市场更加开放,外商的投资积极性大大增加,不仅世界主要的几大车企受益,还惠及零部件厂商及与汽车相关的一些行业。此外,他还认为,加入WTO还提高了中国市场的稳定性。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作为WTO的成员之一显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希望今后中国汽车行业的开放能继续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的投资,而投资就意味着工作,德国也非常愿意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无论是中国、德国,甚至是欧洲,现在都面临共同的挑战,比如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数字控制、城市化等。他希望中、德今后可以加强合作,共同承担。
  意大利汽车工业协会会长L e o n a r d o Fioravanti先生表示,从1960年度开始,意大利汽车企业就开始与亚洲的日韩等国的企业合作。虽然意大利汽车企业与中国的合作进展确实比较慢,但随着中国的全球化进程日益加深,中国汽车行业越来越开放。他希望未来,意大利汽车企业能够加深与中国汽车企业的合作,加大在华投资,巩固和加强彼此的合作。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新野雅史认为,中国自从加入WTO以来,自主品牌车企业的发展非常令人瞩目。虽然它们一直在与合资品牌和进口品牌进行竞争,但依旧占有了4成左右的汽车市场,他认为中国的自主品牌还会继续发展壮大下去。中国汽车产业要想强大,也必须发展自主品牌汽车,进一步提高自主品牌汽车的力量。特别是在自主创新政策、技术开发政策方面要加大力度。目前中国的自主品牌在国际上已经具备一定的实力,但国际市场上竞争日趋激烈,要与欧美、日本、韩国进行竞争,一定要进一步提高竞争力,这非常重要。
  韩国汽车工业协会会长K